“不要讓你的員工為你幹活,而讓他們為我們的目标幹活,共同努力,團結在一個共同的目标下面,就要比團結在你一個企業家底下容易的多。是以首先要說服大家認同共同的理想,而不是讓大家來為你幹活。”
這是一個當代名人說的話。很有道理。
這其實展現了兩種用人的思維,開放思維和封閉思維。
封閉思維是把員工當作自己的私有勞動力,認為既然我發工資了,那讓你幹活就是天經地義的(尚有些道理),讓你幹啥就幹啥(開始有些無道理了),讓你怎麼幹就怎麼幹(更有無理的嫌疑了)。這是一種黑匣子機械式思維,把活人當成機器來管理,說的再嚴重點,就是把人當奴隸來使喚。再這種管理體制下,員工是機械式工作的,他們不知道幹活的目的,不知道來龍去脈也就無法發揮積極主動性,除過領工資以外沒有工作的成就感、自豪感、信任感和樂趣,最終的表現就是工作懈怠、缺乏激情、推卸責任,對公司沒有歸屬感,團隊松懈、效率低下,令不行禁不止……各種病症齊發。
現象1:上司開會把門關的嚴嚴實實,壓低聲音、鬼鬼祟祟,像特務接頭或小偷分贓。完全把員工當成了外人。
現象2:接待客戶、請客吃飯,總是刻意小心地回避着員工,好像每個員工都在想着去“噌飯”。
現象3:員工詢問工作流程,答曰:“這個你不要管,幹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
開放思維展現的是開放式管理。不強調誰是誰的“手下”,誰是誰的“頂頭上司”。強調的是事務性的工作流程,大家是為工作而幹活的,不是為某個人(上司)幹活的。特别重要的是,員工與公司(團隊)是“合作”關系,員工不是公司的人身依附關系,是經濟性的商業合作關系。公司的日常事務是透明的,員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公司這台運轉的機器中的位置和作用,知道自己的貢獻和重要性,知道自己的失誤會帶來什麼後果。這樣一來,員工會感覺自己是在幹事業(起碼是在做事情),而不僅僅是混工資。員工會認為公司是“我們”的,而不僅僅是老闆的。
具體做法1:用人不疑-相信他的人品和能力,給員工搭好展示自己的舞台,扶上馬再送一程,上司隻要做好督促者和好的觀衆就可以了,别忘了在精彩處叫好。
具體做法2:告訴員工公司的發展圖景,不時的激勵和鼓勁,讓員工知道自己是和公司的事業息息相關的。
具體做法3:把公司打造成工作的場所,而不是像一個“家”。上班時是同僚,下班後是朋友。
本文轉自網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itwatch/286611,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