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條網站營運的“秘密”,也包含了部分人性的秘密:
上線的程式選擇,頗費了一番周折。我首先想到是自己開發程式,但分析了一下需求,其實工作量還是很大的,要做一個湊合能用的系統确實不難,但要做一個功能相對完善、能不讓同行恥笑的軟體,沒有半年的時間,似乎不大可能。于是很識趣的打消了這個念頭。現在回顧一下,當時絕對是個正确的決定,因為我的PHP架構當時正在緊急開發着,如再分心搞個一般的應用,則是舍本逐末了。于是選擇了一個國内某公司用ASP.NET2.0寫的程式,選擇了功能較少的免費版本。但這個軟體寫的實在爛,管理起來很費勁,于是用了半年,關掉了。後來,又選擇了一個國外用PHP寫的軟體:phpMyFAQ v2.0.15,還是感覺和我的需求有一定距離,不是因為老外距離我們遠,就會和我想的不一樣,是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現成的軟體是完全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的”是個全世界普适的規律,我盡管已經盡量削足适履了,還是感覺難受-鞋子合不合适,腳是最有發言權的。于是,我目前的決定是:有時間了,還是自己開發。
……請原諒我繞了一個彎子,繼續叙說我發現的網站營運的“秘密”:
想了很久,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
1,首先是人的惰性決定的。問答系統的問題和答案,按分類組織,好檢索和浏覽,問題回答一般都比較短,閱讀一次花費不了幾分鐘。
2,趨同心理。問題一般都是常見問題,浏覽問題的網友,喜歡看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網友的問題,難兄難弟,有共同語言。
3,“問吧”系統是網友互動的形式,内容動态更新,資訊新鮮度大。
4,因為标榜為“問吧”,就是專門問答的版塊,更吸引網友的眼球。
還發現一點:盡管我的主站的組織形式和“問吧”相似,盡管論壇也完全能滿足問答的需求,但為什麼網友就喜歡上“問吧”呢?看來僅僅是資訊組織形式的變化,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難怪同一條生産線上生産的白酒,包裝換一下,标上“30年陳釀”就能多賣上百元。
我發現,以上幾條,都牽涉到資訊組織的“形式”問題。是以,在網際網路“内容為王”的内在規律之外,我們還應該注重形式問題。說形式決定内容顯然是形而上學的,但好的形式對更好的表現和表達内容的重要性卻是毋庸置疑的,變一變形式,或許就是另一番天地呢。例如,Web1.0時代的“個人網站”和Web2.0時代的“個人部落格”,在技術上沒有任何本質變化,表達的也都是個人的私有資訊,但部落格卻撐起了網際網路的一角天空。
本文轉自網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itwatch/286544,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