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lei 程式猿石頭

(題圖: 十渡)
看了不少朋友都寫了總結, 感覺自己也應該總結一下整個2017年. 寫之前翻了翻之前的總結記錄, 居然發現2013年和2016年都沒有寫總結(2010年至今), 連流水賬都木有.
16年年底至17年年初公司(現在應該叫前公司)發生了不少人事變動, 不斷有老同僚離職, 也不斷有新同僚加入. 是以項目組成員大換血, 本是”初生牛犢”的我, 到最後也竟然成了數一數二的有經驗的”老”牛. 老大将整個業務組拆分成兩個組, 每組6~7人, 并讓我負責其中一組, 主要負責和外部合作商對接, 新的資料平台的對接, 營運活動等. 表面聽起來感覺很牛X的樣子, 其實, 作為偏業務的項目, 這裡”負責”也并沒有多麼高深的技術, 也就是和PM”撕逼”了解需求進行分析評估和拆分, 和大家一起讨論評估實作方案以及對進度的把控.
随着國家對網貸政策的調整和監管, 項目組還是曆經了兩個比較大的 feature:
一是 P2B, 新的政策規定以個人的名義(P2P)從小貸公司擷取的貸款不能超過20W, 這顯然限制了客戶對資金的需求, 而 P2B 中的 B, 即 “Business”, 如果以公司的名義借款則可達到100W.
二是 資金源調整, 一方面需要滿足國家對網絡借貸的各種政策監管, 另外一個方面也需要滿足客戶對資金的需求, 而傳統的 “P2P/P2B” 資金來源解決不了此問題, 是以公司陸陸續續談了各種銀行的合作, 信托計劃的合作等等.
整個項目的推進涉及到和其他部門的合作, 項目本身沒什麼技術難度, 但如何在規定的時間内推進整個項目的完成, 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一個完整的産品或項目, 不僅僅是你完成你自己那部分的feature, 整個産品最後的效益不會因為你自己這部分feature做的好就好, (當然首先你得保證自己的那部分OK), 從老闆或者從整個全局角度來講, 如何提高整個産品的效益才是關鍵.
現實中, 整個項目或者産品往往會依賴很多其他部門/組, 當其他組 block 整個進度時(不同部門不同組對同一合作問題的優先級很有可能不一樣), 而自己又推動不了時, 更有一種無力感. 這種情況應該是在不同公司都會遇到的問題, 如何優雅而高效地解決這樣的問題, 也是自己在将來需要不斷鍛煉和學習的地方.
這一年來關于寫作上年初的時候還比較積極, 産出了幾篇文章, 有的反響還不錯, 還被高效運維開發/51CTO部落格之類的轉載過, 然而目前并沒有多少粉絲, 哈哈, 不過這也正常, 确實自己産出比較少. 當然還得感謝目前仍然關注我的朋友們. 偶爾的一兩個贊賞, 還是蠻開心的, 雖然大部分贊賞都是認識的朋友給的 (^:^ ). 還記得當初第一個不認識的朋友給的贊賞, 确實還是蠻開心的(特意收藏起來了, 首贊).
從工程實踐上講, 鍛煉了不少找坑填坑的能力, 當然也有可能埋了不少坑, 從算法層面上講, 更多的可能主要是靠做面試官來鞏固. 我始終認為, 程式員還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大腦活躍度(特指理論算法層面), 不能因為說自己工作久了, 就把一些計算機科學最基本的理論基礎知識給遺忘了, 畢竟很多技術追其根本, 也還是逃不出最基本的資料結構和算法, OS等基礎知識. 當我看到公司負責招聘的HR跑到我公衆号給我留言, 我也是蠻意外和驚喜的.
在作為面試官的過程中, 我喜歡通過一個問題層層深入的方式和面試者進行探讨, 也許有的時候我自己也不完全懂, 但也是希望能夠面試者的交流溝通擷取自己的不足. 我覺得一場”理想”的面試應該是面試官和面試者應該都有收獲的, 但其實一個公司的候選人的品質也跟公司相關的, 公司沒有名氣, 就吸引不了高素質的候選人, 要想達到我認為的”理想”面試的标準就難了.
期間以學習了解基金證券知識為目的, 報考了基金從業人員資格, 兩個周末的時間沒白費, 還是過了考試, 然而現在回想這些知識點, 也僅僅停留在聽說過, 有印象而已.
再後來, 就是換工作了. 因種種原因, 我最終還是換了工作,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收獲不少, 也成長不少. 換工作期間也聊了不少公司, 也糾結幾家公司, 主要是 頭條/Amazon中國/Advance, 最終卻選擇了大疆, (沒錯, 此時正在深圳碼字). 都是快而立之年了, 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管未來怎麼樣, 着手眼前, 撸起袖子加油幹吧.
說說 2018年的願望吧, 希望新年裡可以把人生大事給解決了, 希望在北京能有一個小窩, 希望大疆在北京的業務迅速發展, 自己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還有就是希望有一個好身體(大家得注意鍛煉, 别跟我一樣年紀輕輕就腰椎頸椎的出問題).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貌似有點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