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人的飲食習慣

蒙古人的飲食習慣

蒙古人的飲食習慣

作者:魏偉

蒙古人的飲食因生産方式和居住地區而異:生活在農業區的蒙古人的飲食與漢族人基本相同,主要是食物和蔬菜;

蒙古乳制品分為兩類:飲料和食品。

蒙古飲料有三種:奶茶,酸奶和奶酒。奶茶又稱"蒙古茶",是用磚茶和水做成的,撈出茶後再加入鮮奶制作而成,飲用少量的鹽、奶制品或炒飯,無論是田園還是半農半牧區,奶茶一直是蒙古人離不開的飲料。酸奶是将鮮奶放入罐中,密封自然發酵,幾個小時後口感略帶酸味,酸奶甜美可口,乳香味濃郁,滋補開胃菜,并能緩解嗜睡,是炎熱夏季最好的清涼飲料。牛奶酒是由牲畜奶制成的,尤其是馬奶酒品質最好,因為馬奶含糖量高,水質高,不适合直接飲用,但更适合釀酒。馬奶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20度左右,既有酒酒酒精,又比較甜的米酒,适度食用可以吃到健康的胃,面筋活血,但強度較大,不适合飲用,一旦喝完,很難在短時間内醒來。馬奶酒的釀造過程非常複雜,據明代《北通風俗》記載:"馬奶初乳太願意吃,越兩三天太酸就吃,但拿酒。它的酒和燒酒也沒什麼不同,從牛奶開始,其次是酒,是以要三四次,再把酒的味道弄得最濃。"這是對制作馬奶酒的過程的描述。一般來說,100斤的馬奶可以生産出5斤左右的奶酒,是以是蒙古人招待客人的飲料,也是過去清朝皇室的酒。

蒙古人也有許多種類的乳制品。一種是黃油,又稱酥油,是鮮奶表面的脂肪用厚布過濾後,放入鍋中制作而成。黃油是牛奶中最好的,營養豐富,乳香豐富,是招待客人的最佳一餐。第二種是白油,這是精制黃油留下的奶油,它慢慢凝結到羊的肚子裡。三、牛奶皮,夏末秋初,牛羊體肥肉,是以牛奶濃度很高,放進鍋裡煮沸,用勺子反複撒上,冷卻後濃稠的乳脂會形成蜂窩狀的奶餅,稱為奶皮。四、牛奶豆腐、奶皮剩餘牛奶渣裝進布袋裝進木模中,晾幹的是牛奶豆腐。五是奶酪,是使黃油剩餘的牛奶在加熱後,微酸後沉澱成粉末狀,幹燥食用。

蒙古肉以牛肉和羊肉為主。

蒙古人的飲食習慣

蒙古人吃羊肉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做法是"手肉"。人們一般選擇肉質綿羊,壓下後,用刀切開胸腔,伸手切開心髒動脈血管,血液進入血管留下做血腸,然後剝掉羊皮,取出蹄子和内髒,将整個羊身切成幾十塊, 放入白水中煮沸,不要添加任何調味料,等待水沸騰後将羊肉撈出,放在木闆上,同時趁熱切開。以這種方式宰殺羊肉和煮熟的即食羊肉,美味又營養。蒙古人吃羊肉的第二種方式是"羊背",即把整隻羊從背到尾巴切成小段,脖子、四肢和肩胛骨為一段,放入鍋裡加鹽、洋蔥和少許調味料煮沸後,放在一個大盤子裡吃。羊背練習也很用心,一般用來招待客人。蒙古人吃羊肉最精緻的做法是"烤整隻羊"。先把羊蹄、皮毛和内髒取出,然後把整個放進鍋裡煮熟,把凸起的料和食用油用木炭烤,把燒焦的肉皮腐爛,放在銅闆上攀爬的姿勢,我們坐在一起,手裡用蒙古刀切開食用。烤整隻羊隻在節日和盛大的儀式上制作,在放置和食用方面有很多話要說。

蒙古人通常不經常吃牛肉,秋天進入冬天後才把牛宰成肉條,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晾幹很多天,然後在冬天儲存吃,被稱為"幹牛肉"。另外,蒙古人也吃鹿肉、駱駝肉、兔肉,後來受漢族影響也吃豬肉,但因為不習慣,是以吃得很少。蒙古人禁止吃狗肉、馬肉和魚。

蒙古人的飲食習慣

編輯:任瑞新

任瑞鑫,筆名,星空,圖默特蒙古人,圖默特左旗比克孜鎮水磨坊牛群村民,大專以上學曆,今日頭條中國銀山作家網創始人,内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圖默特曆史研究會會員,圖默特左旗網絡會員,圖默特左旗新工會會員。始終秉承"電子語言之友,文化人"的宗旨,現緻力于研究圖默特的曆史文化與民族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