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一襲猩紅鬥篷的寶玉站在白茫茫的舞台上,三面翻開的“書頁”緩緩升起,紅英漫天落下,“喜之極”的序幕拉開了榮甯二府烈火烹油、鮮花着錦的潑天富貴……“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今年9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将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紅樓夢》搬上話劇舞台,六小時全本演繹引發戲迷與“紅迷”廣泛關注。

追求極緻審美的台前幕後主創們不斷汲取各方回報,經過三個月時間打磨提高,此輪回歸演出無論是在劇本、舞美,還是服裝造型細節方面,都進行了更新版調整。話劇《紅樓夢》接檔中文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将作為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年末演出季”第二部重磅作品于明後天亮相。雖比首演版縮減了40分鐘,但新版本仍有近六小時時長。面對“大旨談情,實錄其事”的《紅樓夢》,對于創作者和觀衆同時而言,都是一場冒險和挑戰。

留下古典的神貌,增添現代的氣息

将古典人物神韻與現代舞台美學相結合,顯然是上話版《紅樓夢》的創作特點。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話劇《紅樓夢》由上部“風月繁華”和下部“食盡鳥歸”組成,全本演出六小時畫卷式的呈現,将紅樓夢境在繁華極盛、富貴湧動和悲涼惶恐之中徐徐展開,帶領觀衆“站在半空之中重新打量經典”,在白茫茫一片的幻境之中領略新古典的美學意境。

有看完首輪演出的觀衆表示:“好像在大觀園裡做了一天的夢。夢做完了,好像身心都甯靜了。是我心目中迄今為止美的最幹淨、最極緻、最完整的一版《紅樓夢》了。”還有觀衆稱贊“話劇《紅樓夢》舞美和整體氛圍太美了!完全長在我的審美上。”

編劇喻榮軍原本的劇本寫了12小時,縮減掉一半才有了六小時的版本,“但《紅樓夢》值得六小時”。原著就像是一部辭典,他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和個性表達,以當代人視角來“讀解”與“诠釋”,“在一個清風搭建的舞台上演出一個、有關現實的夢。

整個舞台以“無垢”為主基調,看似簡單,卻包羅萬象。偌大的空間,全部留給演員的表演,最大程度展現表演的韻律。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寶黛钗”由上話青年演員陳山、付雅雯、李黎飾演。源自傳統戲曲舞台的“手眼身法步”,經常在人物走動中乍現迷人的瞬間,塑造出曼妙的身段造型。丁美婷飾演的王熙鳳、田水飾演的賈母與賀坪一人分飾的賈政、賈珍、興兒等均可圈可點,表演無限貼近小說人物的形、神。

賈母的扮演者、話劇《紅樓夢》總監制田水說,中國戲曲給了話劇《紅樓夢》創作無限“滋養”,“戲曲講氣韻,演員哪怕作為背景存在時,‘氣’也不能掉。”台上大小角色由30多名演員出演,在前期工作坊中也進行了大量的戲曲與現代舞訓練,幫助演員更好地建立古典神韻。

《紅樓夢》是一部奇書,引得無數人去拆解。《舞蹈風暴》選手黎星、李豔超領銜的舞劇版《紅樓夢》、上海越劇院的全本《紅樓夢》都是今年上海舞台的熱門作品。而林奕華的舞台劇《紅樓夢》也曾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的舞台上與年輕觀衆見面。

改編名著有諸多挑戰:要打破前作締造的深入人心的“形象”,建立全新的美感;要做到既不損耗原作的文學性和精神性,同時賦予創作新的審美次元。這一版話劇《紅樓夢》是怎樣完成的呢?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以“新古典”美感演繹經典中的悲憫與深情

導演曹豔認為,《紅樓夢》蘊含着中國人傳統的東方哲學,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悲劇。它反映的是人們在生存中自由意志與不可抗的命運間的對抗,在對抗中經曆挫折,在失敗裡感悟虛無,因感悟而自省,獲得釋然與超脫。

話劇《紅樓夢》講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要探讨故事的精神核心。話劇《紅樓夢》嘗試打開《紅樓夢》的心靈世界,在劇場中建立表現性的心理時空,将生活表象與心理真實互為映照,展現一個衆生相的心靈圖譜,追求《紅樓夢》内在精神的完整性。觀衆們可以跟随劇中人一起,遊曆人生夢境,體驗“情之至”的心靈震撼,感受興衰無常、美好與幻滅。

話劇《紅樓夢》基于原著,以當代人視角來所思、所想、所選擇、所表達而做出的讀解,并以此作為與當代觀衆之間的溝通。劇中的故事沒有脫離原著,它是對原著故事情節的綜合、濃縮和重組,一段曆史、兩大家族、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钗三人情誼以及衆生的命運都是劇中非常關鍵且經典的部分。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編劇喻榮軍表示,原著《紅樓夢》是很少見的先說結局、再說原委的長篇小說。話劇《紅樓夢》亦是如此,觀衆在開頭或是劇中就能看到一些人物的命運和結局。但話劇與小說的結構方式、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講故事的方式也不一樣。他打破原著的時間線,基于人物關系,人與家族、政治、社會的關系,夢境、虛幻、鏡像與真實,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對話等,以人和命運之間的抗争與關聯來重新架構這部戲。包括讀者熟知的《紅樓夢》的經典場面,也會有全新的解讀和表述。

出自劉杏林之手的舞美設計是極簡且符合當代審美,大量的留白給觀衆留足了想象空間,首輪演出被觀衆津津樂道。整個舞台以白色為主基調,三面巨大的 “白牆”跟随劇情打開合上,猶如三面翻開的書本,這其中還有一些精心設定,比如鐵質結構布景上的镂空文字是出自《紅樓夢》的詩詞《好了歌》,比如漫天飛舞的“落紅”,又比如精緻的木質轎子、雕花桌椅、亭子等等,用少量的元素去暗示紅樓世界。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紅樓夢》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的說法,不僅是故事的結局,也意味着人世間有與無,好與了循環往複的始終。劉杏林表示,從開始就把這一點作為舞台設計的概念或視覺主題,随之化為具體的時空結構,并且以此為基礎,盡可能靈活多變地承載演員的動作,暗示與跳躍的叙事同步轉換的場景,呈現恍如夢境的隐喻。

此外,話劇《紅樓夢》的音樂、燈光、服裝都是為該劇度身定制的。作曲祁峰在此次創作過程中抓住以夢境為主題的“魂”,音樂配合劇情,帶領觀衆走進一個全新的“紅樓一夢”。在“白茫茫”的舞台布景中,燈光設計譚華巧妙地用微妙的燈光變化,營造用一種極緻的語彙。

劇中所有人物服飾主要采用白色系,在中國古典服飾的基礎上加以現代簡約的裁剪和設計。劇中,大量使用了中國傳統面料諸如絲綢和苎麻,輔以中國傳統紋樣刺繡工藝。服裝設計陽東霖表示,白色看似簡單,卻包羅萬象——有茶白、月白、牙白、缟色等。根據人物身份、性格、命運走向,再輔以朱砂、绛紅、黛色、鴉青等色,意在建構出此版話劇《紅樓夢》獨特的美學世界。

話劇《紅樓夢》為何值得看六小時?古典與現代交織出“新國風”

劇照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編輯:王筱麗

責任編輯:衛中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