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基礎(01)基礎知識

1 計算機基礎知識

計算機的誕生是人類對計算工具的需求和早期開發開始的

自動化的計算機需要有其賴以生存的基礎,由于其工作的複雜性,需要機電方式來自動計算

推動計算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需求,新的需求決定新的發展方向

圖靈的布爾代數,将複雜問題簡單化,将專業問題通用化

馮諾依曼的程式存儲理念,将自動化運算實作,是将程式和資料事先存放在外存儲器中,在執行時将程式和資料先從外存裝入記憶體中。然後使計算機在工作時自動地從記憶體中取出指令并加以執行,這就是存儲程式概念的基本原理,馮·諾依曼計算機體系結構的主要特點是:

采用二進制形式表示程式和資料

計算機硬體是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裝置和輸出裝置五大部分組成

程式和資料以二進制形式存放在存儲器中

控制器根據存放在存儲器中的指令 (程式) 工作

@1 計算機的概念:計算機是一種能按照事先存儲的程式,自動、高速地進行大量數值計算和各種資訊處理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裝置

@2 計算機的組成: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有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

硬體系統:能夠收集、加工、處理資料以及輸出資料所需的裝置實體,是看得見、摸得着的部件總和,是計算機工作的基礎。 從硬體結構上來分:計算機硬體主要分為5個部分: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裝置。

軟體系統:相對硬體而言,為了充分發揮硬體系統性能和友善人們使用硬體系統,以及解決各類應用問題而設計的程式、資料、文檔總和,它們在計算機中展現為一些觸摸不到的二進制狀态,存儲在記憶體、磁盤、閃存盤、CD光牒等硬體裝置上。

@3 計算機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計算機基礎(01)基礎知識

按計算機處理的資料分類:數字計算機、模拟計算機、數字模拟混合計算機

按計算機用途分類:通用計算機和專用計算機

按計算機規模分類:巨型機、大型機、小型機、微型機、工作站、伺服器、嵌入式計算機

科學計算:數值的複雜計算、量化

資料處理:屬于非數值處理,計算過程比較複雜,但計算方法簡單

過程控制:實時對資料進行采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

人工智能:計算機模拟人類的智能活動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利用計算機對系統進行綜合分析和模拟仿真,高效解決問題

計算機輔助制造CAM:利用計算機進行生産的控制和管理,實作無圖紙加工

計算機輔助教育CBE:包括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利用計算機模拟教師行為進行授課)、計算機輔助測試CAT(通過與計算機互動進行學習和測試學習效果)、計算機管理教學CMI(一套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管理系統)。

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利用硬體語言開發可程式設計晶片,擴充硬體系統功能。

電子商務:通過計算機與網絡進行商務活動,從1996年開始,有着廣闊前景

文化教育:多媒體的遠端教育,使得學習内容和形式更加靈活

娛樂:意味着更高品味的生活與娛樂方式

運算速度快:每秒處理的指令數量在不斷增加

計算精度高:包括對浮點型和整型數的運算精度

存儲容量大:存儲計算機工作時産生的大量資訊,而且提供各種外部存儲器

具有邏輯判斷能力:布爾代數建立了計算機的邏輯基礎,這也是智能化的一個基本條件

按照程式自動運作:按照事先規定的步驟一步一步執行,直到完成所有的工作

@1 計算機的發展曆史:

1946年,美國賓尼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名字為ENIAC(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    

第1代計算機:采用電子管作為邏輯器件,速度低,體積大,耗電多    

第2代計算機:采用半導體作為邏輯器件,存儲器采用磁芯和磁鼓,速度提高,體積減小,耗電降低

第3代計算機:采用中小規模內建電路作為邏輯器件,速度提高,體積減小,耗電降低

第4代計算機:采用大規模及超大規模內建電路作為邏輯器件,速度提高,體積減小,耗電降低

第5代計算機:将運算器和控制器內建在電路晶片上,體積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對環境要求低

@2 計算機的發展方向:

巨型化:存儲容量更大。

微型化:體積越來越小網絡化:計算機無處不在,網絡接口也無處不在智能化:模仿人類較高層次智能活動的能力。例如對弈系統,專家系統等。

@3 未來計算機:

分子、原子計算機:利用原子、分子作為計算機的導線和器件,并實作納米尋址和系統結構。

光計算機:利用全光交換器件代替電子計算機的電子器件生物DNA計算機:在邏輯處理方面有着極大的優勢。

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實體解決器件向微小發展方向的問題。

微米、納米流體計算機:利用微納技術實作邏輯門,主要用于血液檢測和藥品開發與測試。

@1 計算機采用二進制,主要是因為:

電路設計簡單,實體上最容易實作

運算規則簡單,工作可靠邏輯性強,便于實作邏輯運算和邏輯判斷

進制的特點:逢N進1;位權表示法

@2 數制也稱計數制,是指用一組固定的符号和統一的規則來表示數值的方法。

@3 常用數制 如下:

計算機基礎(01)基礎知識

其中:

基數:R進制的基數=R    

位權:在數制中,各位數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僅與該數字本身的大小有關,還與該數字所在的位置有關,我們稱這關系為數的位權。即位權是一個與數字位置有關的常數,位權=Rn

@4 二進制運算:

二進制算術運算:類似10進制運算,不過是逢2進1

二進制邏輯運算:與(一假則假),或(一真則真),非(取反)

二進制小數運算:二進制小數的位權依次為2^(1/n)

@5 注意:二進制運算最後都是以加法形式進行,是以加法是計算機運算的基礎

@1 10進制轉2進制:

整數部分除以2取餘,直至商為0;

小數部分乘以2取整,直至小數部分為0或達到所需精度

@2 10進制轉8進制:

整數部分除以8取餘,直至商為0;

小數部分乘以8取整,直至小數部分為0或達到所需精度

@3 10進制轉16進制:

整數部分除以16取餘,直至商為0;

小數部分乘以16取整,直至小數部分為0或達到所需精度

@4 2進制轉8進制:

整數部分小數點左邊從右向左,每3位一組,轉換成8進制

小數部分小數點右邊從左向右,不足時補0至3位,每3位為一組,轉換成8進制

@5 2進制轉16進制:

整數部分小數點左邊從右向左,每4位一組,轉換成16進制

小數部分小數點右邊從左向右,不足時補0至4位,每4位為一組,轉換成16進制

@6 2進制轉換10進制:

利用位權變換,直接得出結果即可

@7 常用數制對照表如下所示:

計算機基礎(01)基礎知識

@8 帶符号數的表示方法:

@@8.1 計算機中需要處理的資料分為數值型和非數值型,而這些都需要直接用二進制進行表示。對于整型數有正負,需要用符号位(0表示正數,1表示負數)來表示,對于無符号數沒有正負,也就不需要符号位。

@@8.2 機器值與真值:

符号被數值化的資料被稱為機器數

數值的數學表示形式被稱為真值

@@8.3 原碼,反碼,補碼:

原碼:與機器碼一緻

反碼:正數的反碼與其原碼相同;負數的反碼是對其原碼逐位取反,但符号位除外

補碼:正數的補碼與其原碼相同;負數的補碼是在其反碼的末位加1。

@9 定點數(小數點位置固定)與浮點數(小數點位置不固定):

@@9.1定點數:小數點完全靠事先約定而隐含在不同的位置

根據小數位數是否固定,分為定點數和浮點數

根據小數點固定的位置不同,定點數分為定點整數和定點小數兩部分:

定點整數:若階碼J=0,尾數S為純整數,此時,小數點固定在數的最低位之後

定點小數:若階碼J!=0,通常将小數點固定在最高資料位的左邊

@@9.2 浮點數:小數點位置不固定的數,通常将其分為階碼和尾碼兩部分表示

階碼:确定數的範圍

尾碼:确定數的精度

說明:采用浮點數表示的數值範圍比定點數要大

@1 位(bit):計算機存儲資料的最小單元(0、1)

@2 位元組(Byte):處理資料的基本機關(8bit/Byte)

@3 常用的位元組計數機關:

1KB=1024 Byte(2^10 B)        

1MB=1024 KB(2^20 B)

1GB=1024 MB(2^30 B)        

1TB=1024 GB(2^40 B)

@4 字長:CPU一次處理資料的二進制位數。

常用的數字型資料編碼有BCD碼(8421碼),也稱為2-10進制編碼

BCD碼也是逢10進1,與10進制的運算規則完全相同

注意:雖然4位二進制數可以表示16個值,但是後面6個在BCD碼中沒有用到

@1 ASCII字元編碼(最常用):分為7位碼和8位碼

對于7位碼:最高位不用,一共表示128個不同的字元

對于8位碼:最高位為奇偶校驗位,後面同7位碼一緻

@2 奇校驗與偶校驗

奇校驗:在正确位元組裡,一個位元組中1的個數必須是奇數,否則在最高位補1

偶校驗:在正确位元組裡,一個位元組中1的個數必須是偶數,否則在最高位補1

@3 漢字編碼:

國标碼(交換碼,GB2312):基本解決了漢字和少數民族文字的使用标準問題

機外碼:使用者通過鍵盤輸入的漢字資訊編碼,是與計算機互動的第一接口

機内碼:計算機内部存儲,對文字加工時所用的編碼,每個漢字用2個機内碼表示

字形碼:文字資訊的輸出,即字的形和體,人們可以看懂

@4 多媒體編碼:計算機中隻有0和1,是以多媒體資訊也要轉換成2進制形式來存儲

@@4.1 音頻資訊數字化:将音頻資訊量化,需要A/D轉換和D/A轉換

A/D轉換:模拟信号轉換成數字信号

通過A/D轉換,在規定時間内将聲音信号按照幅值量化,聲音就被數字化了

采用頻率越高,采集的資料量就越大,越接近原始的模拟資訊

采樣深度越高,采集的每個資料就越精确,越接近原始的模拟資訊

D/A轉換:數字信号轉換成模拟信号

通過D/A轉換,在規定時間内将數字資訊按照音頻規定的形式輸出,存儲的聲音就被模拟了

@@4.2 視訊資訊數字化:

視訊資訊的數字化同音頻類似,需要兩個名額來衡量,采用頻率和采用深度

采樣頻率越高:機關時間内捕獲畫面幀的數量越多,畫面的連續性就越好,動态連續性越好

采樣深度越高,采集到的每幀畫面越清晰,靜态上越接近于實際情況

@1 資訊安全是指資訊網絡的硬體,軟體,系統中的資料受到保護,不因偶然或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而不正常工作

@2 資訊安全是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通信技術、密碼技術、資訊安全技術、應用數學、資訊論的綜合學科

@3 資訊環境污染主要由垃圾資訊、有害資訊、虛假資訊引起

@4 資訊安全産生的原因:

網絡資訊傳輸需要通過很多網絡裝置,是以資訊被截獲避免不了

網絡擁有比較複雜的裝置和協定,而複雜系統的缺陷和漏洞是很難避免的

計算機FZ:一種高技術的犯罪手段,随時随地都可以發生

計算機FZ手段:系統攻擊、網絡傳播、非法使用資源、盜号竊取機密

計算機FZ特點:智能、隐蔽、廣域、危害、訴訟困難(找不到證據)、司法的滞後性

@1 防火牆:内部網絡與Internet之間所設定的安全防護系統

@2 防火牆阻止外部網絡對内部資源的非法通路,也阻止了内部對外部的不安全通路

@3 防火牆是通過對網絡資料包進行解析與過濾的機制實作安全防護

@4 防火牆主要用于實作通路控制、授權認證、安全檢查、加密

通路控制:企業内部與外部、内部各部門之間實行隔離

授權認證:授權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通路權限

安全檢查:對流入網絡中的資訊流進行檢查和過濾,防止病毒幹擾和破壞

加密:提供防火牆與使用者資訊傳輸方面的安全保證,保證防火牆與防火牆之間的資訊安全

@5 防護牆的類型:過濾防火牆、代理防火牆、雙穴主機防火牆

過濾防火牆:設定在網絡層,可以在路由器上實作包過濾

代理防火牆:應用層網關防火牆,由代理伺服器和過濾路由器組成

雙穴主機防火牆:利用主機實作安全控制功能,可以有多個網卡,連接配接不同的網絡

@1 計算機病毒:人為設計的程式,隐蔽在計算機中,對計算機不定期造成破壞

@2 計算機病毒的産生:開始是由于惡作劇,而後來則因為利益而編寫這些類型的程式,擷取利益或者報複

@3 計算機病毒曆史:(1983年确認,1987年開始得到重視)

第1階段(1986-1989):傳統的單機病毒,具有針對性,但很容易被排查

第2階段(1989-1991):混合型病毒,更加隐蔽,自我保護措施強,可以變種

第3階段(1992-1995):多态性/自我變形病毒,病毒的多态性導緻多元化發展

第4階段(1996-現在):網絡病毒,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傳播,傳播速度快、隐蔽性強、破壞性大

@4 計算機病毒表現形式:

增加/減少檔案長度:産生新檔案或改變某些檔案的屬性

使系統異常/癱瘓:删除或改變系統的重要檔案或可執行程式

改變磁盤配置設定:寫入特定資訊,導緻對磁盤進度操作時系統崩潰或出現異常

存儲資訊不正常:破壞磁盤目錄表和檔案配置設定表FAT等

減少可用記憶體空間:進入記憶體執行時減少記憶體空間

@5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傳染性、隐蔽性、潛伏性、破壞性、針對性、不可預見性

@6 計算機病毒分類:

@@6.1 按照破壞性分:

良性病毒: 對平時操作有一定影響,但是不影響系統的正常運作

惡性病毒:封鎖、幹擾中斷與輸入輸出,甚至終止系統運作

極惡性病毒:造成當機,系統崩潰,删除程式或系統檔案,破壞系統配置,甚至無法啟動

災難性病毒:破壞分區表資訊,主引導程式,分區表,删除資料甚至格式化硬碟

@@6.2 按照傳染方式分:

引導區型病毒:通過軟碟在作業系統中傳播,感染引導區直至硬碟中的主引導記錄

檔案行病毒:也稱寄生病毒,擴充名為可執行檔案,病毒通過運作感染其他檔案

混合型病毒:具有前兩者的特點,即感染引導區又感染檔案

宏病毒 :用BASCIC語言編寫,寄存在office文檔上,容易通過網絡以及檔案傳輸擴散

@@6.3 按照連接配接方式分:

源碼型病毒:難以編寫,主要攻擊進階語言編寫的源程式,并随程式一起生成可執行檔案

入侵型病毒:利用自身替代程式中的部分子產品和堆棧區,針對性強,不容易清除

作業系統病毒:将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作業系統的部分功能,危害性比較大

外殼病毒:将自身附着在正常程式的開頭和結尾,相當于給程式加了一個外殼

@7 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與防禦:

手工檢測:利用軟體工具來檢測系統中是否有病毒,操作難度大,技術複雜,檢測效果較好

自動檢測:通過診斷軟體來自動檢測系統中是否存在病毒,操作簡單,但檢測效果不好

@8 新病毒種類以及其變種:

網際網路蠕蟲病毒:利用微軟的sql server漏洞進行複制傳播,通過記憶體而非檔案進行病毒傳播

疾風病毒:利用windows RPC DCOM服務漏洞,這意味着很多使用者将成為受害者

病毒預防方法:更新系統。

更新檔與安裝更新檔的方法:更新檔即patch,可對軟體進行修複;更新檔程式安裝可定義到官網,也可以自動安裝。

@9 國内計算機病毒現狀:利用漏洞的病毒增加、病毒向多元化發展、有網絡特性的病毒增加、即時通信軟體的病毒增加

目前對計算機軟體進行保護的方式主要有:版權法、專利法、商業秘密法以及獨立部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