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部落格中,我們編寫了第一個JAVA程式并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對其進行編譯運作,很多文章或書籍中對該種編譯運作方式不做介紹,但是我認為這有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學習JAVA,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我身邊有很多人,學完一段時間JAVA後,隻知道如何在IDE中進行開發,卻不知脫離IDE後該如何運作,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悲哀。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一下上一篇部落格中的例子"Hello World",這也是幾乎所有的程式設計語言都會編寫的一個例子,非常的經典。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1、前三行為代碼的注釋,在實際編譯過程中會被忽略,JAVA中注釋的方式有兩種:塊注釋和行注釋,正如我們看到的一樣,在這段代碼中,1-3、6-8行都為塊注釋,塊注釋的形式為:/*......*/,包含在中間的内容都為注釋内容。10行為行注釋,注釋形式為://......,同一行中//後面的内容為注釋内容。
2、JAVA的源檔案是以.java為字尾的檔案,本質上就是文本檔案,經編譯器編譯後生成位元組碼,編譯後的檔案以.class作為檔案結尾,JAVA運作的就是以.class檔案結尾的檔案(或打包後的.jar檔案)。
3、第4行中的HelloWorld為類名(先了解類名的概念,後續會介紹),檔案名必須與類名相同,即該檔案的檔案名為:HelloWorld.java,則編譯後的檔案名為:HelloWorld.class。
4、第9行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main為JAVA程式的入口方法,JAVA程式必須含有該方法,程式從該方法開始執行。括号内的String[] args為形參,用于接收啟動程式時輸入的指令。
5、第11行會在控制台上輸入:Hello World!。
到此,第一個JAVA程式已經分析完了,在上面提到了一些概念,大家隻需要了解,後面會介紹,現在不需要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