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叙事節奏,雖然這是部人物衆多,線索紛雜的大作,編劇卻并不急着大費周章地鋪陳背景,而是在亂花迷眼中穩穩抓住了徐鳳年這條主線,一上來先瞄準了男主角三年流浪最落魄的時候,堂堂北椋世子為一根地瓜被追打堵截,瞬間讓觀衆代入其中。

懸念,像一把鋒利的小刀,猛地紮進這龐然巨獸般的故事,巨獸的全貌我們是看不清的,唯一的脈絡隻是徐鳳年,看着他從滿身髒污的亡命徒化為翩翩白衣的王孫公子,結果卻是一看似不學無術的纨绔,居然還能被戰功赫赫的父親徐骁當成小祖宗似地供着,這貌似啼笑皆非的開局吊足了看客的胃口。
突然有人行刺鳳年,揭開面紗隻是小小丫鬟姜泥,奇怪的是鳳年不僅不問罪反而呵護有加;後來的行刺更是一場接着一場,從青樓花魁到林家探花,殺氣騰騰,各懷鬼胎,放到哪個古裝劇裡都該是砍頭的下場,最後卻都被鳳年攬入麾下。
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棋子與棋子間暗藏玄機,姜泥與花魁帶着楚國被滅的仇恨,固然是故事多多,所有人都會想到北椋有内鬼,結果四處找尋不見,誰料還有遠處布局的高手——青州靖安王——把林家和楚國餘黨牽扯在一起,除掉徐鳳年就是對北椋的緻命一擊,除不掉也可以借機颠覆林家,奪過他們手中的财權。
可是你有你的張良計,我也有我的過牆梯。徐骁見招拆招,在林探花身邊安插了門客舒羞扮作的樊姑娘,一步步引着林探花達成鳳年的目的,比如發現青鳥的死士身份。然而小招之外還嵌套着大招,就連靖安王身邊也有北椋的人,通過多年苦心經營,林家的财權也會是由他接手。
劇情分分鐘都是反轉,一開始徐鳳年對褚祿山施苦肉計試探北椋大軍,沒想到被陳芝豹一秒拆穿,引出兩人針鋒相對的來龍去脈,北椋局勢可見一斑;後來鳳年去了武當山,被前來探訪的隋珠公主為難,她身邊領頭的老仆看着嚣張,實際上還是徐骁預先埋下的暗子,就是為了在皇室也能栽植北椋的耳目。而武當山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抵擋皇室撐腰的龍虎山,前一任掌教王重樓表示站在北椋的一邊,後一任掌教洪洗象卻假意依附了隋珠公主,左右逢源夾縫求生。
簡直是懸疑大劇的觀感!古代碟中諜!勾着引着人不斷往下看,每次徐鳳年被逼到險境,又會碰到新的人與事——像是使雙刀的白狐臉兒、湖底鎖着的老魁、聽潮亭下關着的李淳罡、傳大黃庭給鳳年的王重樓等等——帶來轉機,然而這轉機其實又早就是布局于故事中的一部分,《雪中悍刀行》的宇宙太遼闊,又嚴絲合縫細節精密,我們隻不過是跟着徐鳳年這一條線在盲人摸象,一邊體會到反轉爽劇的刺激,一邊撕開故事的更多邊邊角角,沉浸式享受在這個缤紛詭秘的奇幻世界中。
但是對一部電視劇而言,最重要的還是人物。正如徐鳳年的師父李義山所言:下棋要看的不僅僅是棋局,還要看棋手藏于心底的謀劃。那些劇情的反轉都是小反轉,人物的反轉才是大反轉。
看似溺愛兒子的荒唐老爹徐骁居然是如此深謀遠慮,可是當你以為他隻是一味心狠,陰謀詭計用盡,他又搬出了曾經戰死沙場的先輩亡靈,保住徐家的傳承最終是為了天下和平。
然而即便如此,徐鳳年仍不認可父親,他一心要找到第三條路,不殺人也能幹大事。誰也勸不動他,躲在纨绔外衣之下的鳳年必須要說服自己,才能真正接手北椋。
起初,我覺得他會妥協,會長大,會變成另一個徐骁,可是穿過這麼多權謀争鬥、國仇家恨的煙雲,他最後要守護的,竟然是護人情公理也要天下大義,還得讓自己的家人團聚。
一般古裝劇裡都喜歡渲染父子相争兄弟奪嫡你死我活,《雪中悍刀行》卻描繪出更複雜的權鬥現實:往往不是父子兄弟要争,而是下面的人希望借着上面的人去争;鳳年不是為叛逆而叛逆,他對父親是既聯合又反抗,關鍵時以大局為重;就算得到王位也不一定是好事,倘若像黃蠻兒一般智識不夠反而會被臣子們架空,淪為傀儡。
一切都在變,纨绔子弟可以變得文武雙全,殺伐決斷,最終決定撐起北椋大局;不變的是鳳年始終堅持的情義,隻有自己執掌大權才能達成所願,才能兩全。
再加上貼身馬夫老黃的勇敢去打了欠了30年的架,最終力竭而亡,也讓鳳年終于決定習武。老黃搖身一變成了劍九黃,舉世無雙的王仙芝也險些抵擋不住,鳳年為什麼就不能扛起自己的責任?
這不僅是一個北椋世子的困境,也是我們每個普通人會面臨的抉擇;是以盡管《雪中悍刀行》還存在種種缺憾,但最後還是靠着編劇對幽微難測之人性的刻畫征服了我。就是想看!想追!
《雪中》一掃男頻小說慣有的簡單粗暴習氣,并非随便開金手指,而是拍出了故事的一種内在張力和勢能,通過成功塑造徐鳳年的心路,仿佛暗合了傳說中的吸引力法則:隻要你想要,心心念念的事物就會被你吸引而來。每一處情節轉折都是草蛇灰線伏延萬裡,整部劇是個有機體,一環扣着一環,生生不息,其中登場的衆多人物也不僅僅是幾方勢力博弈的工具人,而是各有各的心思謀劃、人生目标,每個人都是活的,從來沒有非黑即白,就像是徐鳳年要探尋第三條路,我想《雪中悍刀行》也找到了古裝玄俠劇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