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釋出問界M5,依然踐行“不造車”承諾,但這“含為量”是怎麼回事?

12月23日下午,華為按例舉辦了2021年度的冬季旗艦新品釋出會,也順勢介紹了手機新品、智能眼鏡以及最新款的智能手表,看起來似乎與以往的釋出會并無不同。

直到快5點,華為大佬餘承東再度上台,開始介紹最新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AITO,随後釋出了首款新車問界M5。這一次,華為的冬季釋出會比以往長了一個多小時,餘承東也罕見的非常激動,上次見到這種情緒還是華為P30釋出的時候,他強調,問界M5的定義和設計都是由華為消費者BU完成。

華為釋出問界M5,依然踐行“不造車”承諾,但這“含為量”是怎麼回事?

華為确實依然踐行着“不造車”的承諾,但選擇将問界M5在自家的新品釋出會上釋出,在華為智選商城售賣,定義和設計由華為消費者BU負責,電驅系統、智能座艙這些也都由華為完成,這個“含為量”也太高了一點吧。

問界M5這款新車究竟如何呢?讓社長給大家解讀一下。

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上身,打破新能源裡程極限

雖然是“造手機”出身,但餘承東介紹起新能源汽車來也毫不含糊,一上來就直指目前電動車的痛點。

比如54%的消費者擔心續航堪憂,44%的使用者擔心充電不友善,53%的使用者擔心電池衰減快,然後就引出,問界M5搭載了最新的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這套系統打破了新能源的裡程極限,可以徹底消除裡程焦慮。

華為釋出問界M5,依然踐行“不造車”承諾,但這“含為量”是怎麼回事?

其實增程式電動方案倒是不複雜,它的出現甚至沒比純電動車晚多少,核心機理就是除了動力電池功能之外,還能用一款發動機額外發電供能。

華為津津樂道的就是它的發動機效率,這款1.5T四缸增程器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它應用了最新的米勒循環技術,壓縮比達到了驚人的15:1,這樣一來,它就實作了41%的超高熱效率。不過佘承東把它拿來與保時捷以及BBA的2.0T發動機比效率,個人覺得多少有點不合适,畢竟問界M5的這款發動機是專為混動設計的,自然在這方面更有優勢。

根據華為的官方資料,它的這款1.5T四缸增程器可以一升油發3.2度電,滿油滿電可以實作1242公裡的CLTC工況續航,确實是徹底幹掉了裡程焦慮。

華為釋出問界M5,依然踐行“不造車”承諾,但這“含為量”是怎麼回事?

除了增程器之外,就是它的前異步交流+後永磁同步兩款高效電機了,它們的輸出總功率可以達到365kW,相當于V8級别的動力,這也讓問界M5完成0-100km/h加速的時間隻需要4.4秒。

華為還給出了另外一項資料,那就是問界M5的0-50km/h加速隻需要1.9秒,這也是電驅動的優勢,它們沒有發動機“怠速”的概念,直接第一時間輸出最大扭矩,本身加速就快,前段加速還比後段加速更猛。

華為釋出問界M5,依然踐行“不造車”承諾,但這“含為量”是怎麼回事?

當然,在社長看來,這款車性能上最亮的點是它對于増程模式的設定。目前市面上的增程式電動車也不是沒有,比如理想ONE和岚圖FREE都用了這種技術方案,無非是技術層面上比華為差點,至少增程器效率達不到41%。還有另外一點,就是它們對于增程式模式的設計太過簡單粗暴。

而問界M5是真的做了大量研究,它的增程式混動有三種運作模式。首先是純電模式,不是說這個時候增程器完全不發電,而是更多用電池驅動,這樣日常通勤的費用就會大幅降低;再就是自動模式,它會主動調節增程器多介入,盡可能實作更長的續航裡程,外出旅行就用這個了;還有一個燃油優先模式,可以保證極限工況不掉力,全程體驗風馳電掣。

華為這種細緻貼心的設計,确實領先其他新勢力一個身位。

鴻蒙HarmonyOS智能座艙上身,徹底打破車機壁壘

以往的車機系統,不管配置有多高,都會有一個嚴重的弊病,那就是缺乏成長性和互通性,這是無數車企努力都沒有搞定的事。

而在問界M5上,華為“越級”了。新車搭載了最新的HarmonyOS智能座艙,真正把車機體驗帶入“沉浸式”的次元。

華為釋出問界M5,依然踐行“不造車”承諾,但這“含為量”是怎麼回事?

HarmonyOS智能座艙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不同裝置之間的資訊壁壘,讓車機系統不再是孤島一樣的存在,而是可以與手機、智能手表、智能家居這些形成互通,華為為它注入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無縫流轉”。

比如問界M5上就搭載了華為應用市場,開放的鴻蒙生态擁有大量好玩又有趣的最新應用,使用者可以自己下載下傳各種第三方應用,這讓它與其他裝置形成了應用上的互通。

而這些應用是可以與手機、手表等裝置互通的,比如手機正開着導航,上車就能直接流轉到車載大屏上。手機正聽着歌,上車後可以無縫流轉到智能座艙内接着聽。

華為釋出問界M5,依然踐行“不造車”承諾,但這“含為量”是怎麼回事?

再比如在華為高端智能裝置上非常流行的Petal Map,也被同步到了問界M5上。使用者隻需要向螢幕方向按壓,就能切換導航地圖和地圖全覽界面,用起來相當友善;還有V2L反向充電功能,車輛可以向外輸出220V的電壓,在郊外搞燒烤、打火鍋都不是問題;還有66W的有線充電和44W的無線充電,印象中這是車載充電裝置最高端的快充技術了,可以輕松給手機、手表甚至筆記本補能。

不用多說,這些功能基本都是華為才做得出來的,這也是問界M5與其他車型最大的不同之處,它的“含為量”實在太高了。

缺席的雷射雷達,與華為的野心

從各個次元來說,問界M5在華為的定義中都應該是旗艦級的存在。高端品牌的首款車型,最新的驅動系統,最新的智能座艙,當然還有類似超大無縫全景天幕這些的獨創設計。

但遺憾的是問界M5并沒有搭載之前大放異彩的雷射雷達,這說明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讓步”了。

華為釋出問界M5,依然踐行“不造車”承諾,但這“含為量”是怎麼回事?

根據官方介紹,問界M5搭載了L2+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但這顯然并非華為技術的極限。早在今年4月份,華為就釋出了一則自動駕駛公開道路實測的視訊,測試車輛搭載了華為的雷射雷達以及自動駕駛技術。測試挑戰的是最複雜的市區路況,測試車輛不僅可以成功識别了各種行人、自動車、機動車,甚至連“鬼探頭”以及斜插過來的電動車都能識别,而且成功躲避,讓網友大呼“比我開得好”。

但華為在新旗艦車型上卻缺席了這套系統,顯然是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國内L3級自動駕駛的法規還未正式釋出,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考慮到了系統的成熟度。

華為釋出問界M5,依然踐行“不造車”承諾,但這“含為量”是怎麼回事?

再有就是價格了,問界M5作為華為智選生态的重磅新品,它的後驅标準版綜合補貼後預售價為25萬元,四驅性能版得預售價則為28萬元,都控制在了30萬以内,這是享受補貼以及使用者接受度的紅線。如果搭上雷射雷達以及一整套自動駕駛系統,價格毫無疑問是要超過30萬的,這會對走量能力造成巨大的影響。

而且華為已經布局了新的銷售計劃,即日起就會在42個城市180家華為門店進行真車展示,從明年1月20日開始,會在118個城市500家華為門店開啟預約試駕和預定,很明顯是要大幹一場了。

華為通過“以退為進”的方式,直接插入了新能源汽車競争的腹地,很明顯準備将問界M5打造成新的爆款。

社長小結

華為确實堅守承諾沒有“造車”,但這款新車的參與度,甚至超過了很多車企本身,基本上最核心的系統都來自華為,以及相當于灌注了華為心思的小設計。華為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向車企們宣誓,它可以成為最全面、最可靠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

你期待問界M5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