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析宋體字的别稱因何而生

我國漢字的書寫形式曾經發生過多次變化,從殷商的甲骨文、青銅器的銘文,到以竹簡為主要載體的隸書、大篆小篆,再到之後的楷書、草書,這樣的變化與文字的載體有着密切的聯系。尤其是自唐代以來,造紙術得以發揚光大後,文字的字型變化就越發多樣,如蘇體、歐體、顔體、柳體,都是在唐宋兩代開始出現的名家字型。而他們的得名同樣與其發明者的姓氏有着密切的聯系。

然而宋體卻是一個例外,這種字型至今仍是我國實體書和電子書最常用的字型之一,其創始者的姓氏卻并非是“宋”。更為奇特的是,宋體字雖然起源于明朝,但将它真正發揚光大的卻是明人,以至于當宋體字流傳至東亞地區之後,大多數外國人竟是将之稱為“明體”或者“明朝體”。前後兩個朝代,時間上至少隔着一個元朝,這樣迥異的稱呼,實在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今天我們就這兩個問題來探究一下。

淺析宋體字的别稱因何而生

一、關于宋體字秦桧發明說的駁斥

最近幾年,翻案文章成了一些媒體和作家博出位的最佳方式,一些針對曆史名人的戲說也開始出現,這其中就包括許多早已蓋棺定論之人,比如諸葛亮、曹操甚至秦桧。甚至可以說,因為秦桧本身的争議度,針對秦桧的翻案文章也越發多了起來,而其中最常被提及的一點,就是其“宋體字發明者”之說。在這些文章中,秦桧成了宋體字的真正發明者,他是為了規定和統一各地公文字題,仿照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創造出了“宋體”。是以,這一字型嚴格來說應該命名為“秦體”。隻不過,由于其以“莫須有”一說陷害名将嶽飛一事,後世人羞于提及此人便将“秦體”改稱為“宋體”。

淺析宋體字的别稱因何而生

二、宋體字的真正起源

宋體字真正的起源,其實與宋代的文治有關。自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為防止重蹈五代武将亂朝的覆轍,宋朝曆代皇帝均将重文抑武定為其立國之根本國策,當時的名臣蔡襄感慨“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詞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谷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雖然這樣的國策導緻了自趙匡胤和趙光義兩代帝王之後宋代武力的積弱,然而如果設身處地的評價,則必須承認,正是這種有矯枉過正嫌疑的國策,讓有宋一朝并未再次發生唐代的藩鎮之亂。然而文官勢力的擡頭還帶來了一個副産品,那就是與之休戚相關的科舉制度開始盛行,導緻印刷業在宋代空前繁榮。

淺析宋體字的别稱因何而生

印刷業的繁榮促使以之為業的從業者前所未有的增加,而為了提高利潤,印刷勞工也在想方設法的提高自己的效率。在當時,為了保持字型的規範和樣式的美觀,書局刻字大多選用楷體,然而一些刻字勞工發現,若是能在保持楷體字應有形态的前提下,将筆畫和筆勢變得更加直接,那麼刻字的效率和速度則會成倍的上升,這樣的訣竅大多自這一階段開始産生。這些人中的佼佼者們,與普通的刻工比起來,效率上的差異有時能達到數倍不止,一些以此行業父子相繼的印刷世家也開始出現,這也使得這一技藝得以傳承。這樣經過簡化的字型,就是後世所稱的宋體字。

事實上,由于字型的雕刻訣竅往往一目了然,并非如其餘技藝一樣能夠敝帚自珍,是以,在宋代印刷業發展的高峰,同樣也成為了宋體字形成的濫觞。相較于楷體字,宋體字的筆勢由圓潤變得方正,由傾斜改為平正,甚至粗細不一的下筆方式也換成了橫細豎粗。這種筆法本身是工匠們用來減少自己工作量的一種方式,然而卻由于其化繁為簡的方式,卻并未真正獲得宋朝士大夫的喜愛。宋體字的黃金時代,其實尚未到來。

淺析宋體字的别稱因何而生

三、明體字稱呼的由來

時間一晃就已經過去了數百年,彼時,宋朝早已亡于元蒙的鐵騎,然而不到百年的時間,蒙古卻也因為其盤剝無度的統治再次被推翻。自1368年明王朝建立之始,王朝的統治者們就面臨着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如何讓已經被蹂躏百年的中原重新恢複繁榮。

也是從此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就為明朝定下了“與民休息”的基調,而原本百廢待興的中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了再次的繁榮。這也給印刷業的重新崛起帶來了可能。根據《明代書坊之研究》記載,明代僅京畿一地的書局就有四百零五家。

淺析宋體字的别稱因何而生

這同樣為宋體字的重新複蘇埋下了伏筆,作為一種專門為印刷業而生的字型,明代書局對于宋體字的推崇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一些文士為了收集宋版書籍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有以宋椠本至者,門内主人計葉酬錢,每葉出二百;有以舊抄本至者,每頁出四十;有以時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這種情形下,印刷業的宋體書籍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雖然由于楷體字“雍容典雅,平直公正”的風格深受統治階級的喜愛,以至于宋體字在明初并未真正被官方所重視,然而,地方印書局的存在卻使得這一書寫方式在民間傳播開來。而世俗化市場在明代中後期則成功引導了輿論導向,使得宋體字開始為官方所承認。自此之後,宋體字開始逐漸轉變官方的通用文體,用這一寫法寫就的官方诏令和明代的話本小說也是從這一階段傳至海外,成為明王朝在東南亞地區推行王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在日本、南韓等地,當地人會稱呼宋體字為明體字的原因。

淺析宋體字的别稱因何而生

結語

宋體字的誕生和發展,一直與印刷業的繁榮休戚相關,從其演變曆史也可以看出,這一字型的繁榮過程,同樣也是公衆話語權逐漸由精英階層讓渡給大衆的漸變過程。雖然其誕生之初,由于本身的實用主義色彩,備受士人階層的輕視,但是其實用性本身就是其蓬勃生命力的來源。印刷業的發展和逐漸壯大,最終讓其成為士人和平民階級所競相追逐的目标。而它的名稱變動和争議,同樣透露出其發展曆史的曲折經曆。

參考文獻:

1.《論宋體字的形成與特征》、

2.《宋明雕刻本字型演變研究——宋體字發展探尋》

3.《漢字印刷字型的書法性表達研究》

4.《明代版刻字型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