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學評論|世界風景的發現與生命共時空的建構

文學評論|世界風景的發現與生命共時空的建構

作者:張 凡 袁亞冰

當代作家邱華棟最新小說集《哈瓦那波浪》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于近期正式推出,其以全球化時代經驗為初創動力,發現并發掘帶有世界性、地域性及個性的文學地理新空間,聚焦生與死等富有哲學意味的現實話題。作家邱華棟“到世界去”的眼光及創作視野,作為一種文學實踐的方式方法,不僅拓寬了個人文學實踐的可能,更展現了中國作家身處全球化時代對華人形象塑造的自覺與呈現。

全新小說集《哈瓦那波浪》由《望雲而行》《唯有大海不悲傷》《鳄魚獵人》《鷹的陰影》《聖保羅在下雨》《普羅旺斯晚霞》《哈瓦那波浪》《河馬按摩師》和《冰島的盡頭》九篇小說組成,其以宏闊的視野涉及了九個極具地域色彩的地理空間,講述了關于親情救贖、情感救贖的多個故事。異國風情的浪漫與登山、攀岩、潛水等極限運動之間的碰撞與生發,折射出個體享受自然與征服自然的智慧與力量。九篇小說主人公具有相似的經曆,殘破生活的不幸與生命境遇的無奈均在與大自然的相處中得以釋然。不得不說,作家邱華棟一直以“與生命共時空”的姿态來實作人物的心靈救贖以及對生命的追問。

到世界去:中國坐标及“共時式”書寫

一直以來,作家邱華棟總以超越性的眼光、個人化的審美趣味,表達着深邃而複雜的文化内涵。他對多元文化碰撞中生命原初體驗的細膩刻畫與描繪,旨在表現現代話語和一種文化自覺。當然,談到邱華棟跨國别、跨地域、跨文明的書寫與文學實踐,就不得不提及“中國屏風系列”小說,《賈奈達之城》《單筒望遠鏡》《騎飛魚的人》《時間的囚徒》四部作品基于史料加以藝術構思與想象,書寫了近現代史上外國人在中國的生活經曆,塑造了多位東西方文明交流與碰撞的接受者與傳播者形象。地域經驗表達的飽滿程度與現代性、世界性的文學創作視角有着密切的關系。随着全球化時代的深入發展,邱華棟的創作視野也在不斷擴寬,對東西方文明碰撞的書寫則由曆史想象轉向了具有“共時空”特征的風景式書寫,以旅行者的姿态記錄着全球化語境下不同文化之間交流與對話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更進一步地說,作家邱華棟有關極限運動、異國人文的創作,基于全球化時代中的多元文化,超越了地域與時空的限度,于全球視野中去尋找中國坐标,進而探索現代性語境下文學實踐的多種可能。

當然,表達内容與手法的現代層面的呈現,以及文化上中國元素與世界元素的結合為邱華棟作品編織了具有審美内涵的現實網絡;而世界風景與生死追問的交織,則展現了邱華棟更為深邃的文化視野與世界眼光。小說《鳄魚獵人》《聖保羅在下雨》《河馬按摩師》的主人公分别是生活在澳洲的杜飛、旅居在聖保羅的何東、居住在肯亞的高光,他們都是遠離國土、躲避原本生活中的苦難,但是不曾忘記華人身份背後的文化深蘊。從他們身上以及各自的行為中,可見華人身份的自覺與至誠,杜飛不懼艱難、不遺餘力地找出殺害亞裔女孩的兇手;何東作為功夫公社教練傳承并向世界發揚着中國功夫;高光将中醫這門國粹在非洲的大地上不斷發揚與光大。不得不說,這三位主人公,很大程度上可謂中華文化的自覺傳承者和對外傳播者,他們都具備鮮明的文化自覺和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救贖與希望:生命哲學的探讨及追問

細究一個個文本,我們不難發現,作家邱華棟于大自然中解讀生命與死亡,以及從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相處中探索生命哲學表達的次元或層面。作家筆下那些異國他鄉的自然景觀,不僅具有直覺意義上的獨特、浪漫甚或兇險,而且更是人物内心對追尋心靈自由、找尋身份認同感、挑戰生命極限的向往與表達。《望雲而行》《唯有大海不悲傷》《鷹的陰影》三篇小說聚焦于親情救贖這一話題:《望雲而行》中的主人公章平選擇以自駕的方式送女兒去北美讀書,長途旅行中父女之間的親情表達、共同曆險的經曆才得以最終消除他們各自心中隐隐的壁壘與抗拒。關于雲之形态的讨論,不僅成了父女倆打破關系冰點的關鍵,也是章平從原初體驗的生命形式中尋找自我救贖的呈現方式。小說《唯有大海不悲傷》的主人公胡石磊在短時間内失去了三個親人,接踵而來的重擊擊碎了他生活的最後防線。他憑借太平洋的自由潛水結識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了解到不同人的悲傷與苦楚。在與朋友和大海的相處中,他與吞噬兒子的大海建立了新的情感,将悲傷傾訴于大海,逐漸治愈了滿是傷與痛的内心。

小說《鷹的陰影》中的陸英勇叙寫着自己的登山故事,在登山中找到了自我情感的歸屬之所,以及重新定義婚姻的勇氣。如上種種,不難發現,自駕旅行、潛水、登山等已成了主人公回歸本心的救贖性行為。小說《冰島的盡頭》講述的是一個關于“尋找”的故事,故事的開始是主人公尋找生病的妻子,故事的結尾是夫妻二人一同尋找冰島的盡頭。正如《等待戈多》裡的“等待”、門羅《逃離》裡的“逃離”一般,“尋找”一直以來都待是極富哲理意味的概念,或許在尋找愛,或許在尋找與生命賽跑的意義。小說《普羅旺斯晚霞》則是浪漫與殘酷并存的展現,原本一家三口溫馨的法國之旅,因為一場意外,丈夫與妻兒生死相離。而小說《哈瓦那波浪》同樣是洞悉生命的無常與無助。更進一步地說,作家邱華棟全新小說集《哈瓦那波浪》所呈現的作家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無不滲透着通透的、超越性的生命意識。

綜合上述,可見邱華棟全新小說集《哈瓦那波浪》中九篇小說的一個個主人公,或以中國人、或以華人的身份出現在北美、澳洲、聖保羅、普羅旺斯、哈瓦那、肯亞等異國他鄉,與不同國家的“他者”一起被叙寫時,“到世界去”不僅是當今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願景,更讓華人的形象及背後更為深刻的中華文化内涵在文學作品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彰顯與表達。更進一步地說,作家邱華棟的小說可謂充分投入了其堅韌的生命意識和超脫的審美追求。

文學評論|世界風景的發現與生命共時空的建構

《中國青年作家報》2021年12月28日第3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