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數次勸谏李自成不聽,最後大順滅亡

想必大家都知道,滅亡明朝的并非努爾哈赤的八旗軍,而是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軍。如果不是李自成逼反吳三桂,讓他打開山海關,那中原大地也輪不到滿人做主。在分析李自成大順政權滅亡的原因時,很多人都歸結于一點,那就是:李自成的軍隊中大多都是農民,沒啥文化,看問題的眼光不夠長遠,是以才做了很多目光短淺的事。但李自成手下真的沒有能人麼?其實是有的。如果李自成能早聽此人的話,那他的大順政權也不會那麼快滅亡。

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數次勸谏李自成不聽,最後大順滅亡

那這位被李自成忽視的謀士是誰呢?他就是李自成手下的第一智囊李岩。李岩,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人。他的父親李精白本是山東巡撫,因涉及到魏忠賢逆案,是以被貶為庶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李精白成了庶民,但他回鄉後仍是杞縣數一數二的鄉紳财主。自幼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李岩,并沒有成了二世祖,反而讀書十分用功,年紀輕輕就中了舉。李岩也不像普通讀書人一樣,一心撲在功名上。他性格豪爽,又喜歡打抱不平,是以在杞縣有很好的名聲,百姓都尊稱他為“李公子”。

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數次勸谏李自成不聽,最後大順滅亡

崇祯年間,天災人禍不斷,百姓窮得都揭不開鍋。但杞縣縣令為了完成朝廷的攤派任務,仍不斷向勞苦大衆催征錢糧。李岩看不下去,從家裡拿出三百石餘糧救濟百姓。但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災民問題。他本想發動豪強地主進行募捐,但那些人根本不聽他的。沒辦法,李岩隻好親自到官府為民請命。當時各地正在鬧起義,當地官府便以謀反的罪名将李岩抓了起來。後來起義軍獲得勝利,李岩才被放了出來。

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數次勸谏李自成不聽,最後大順滅亡

李自成路過河南時,李岩加入了義軍。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李岩入夥後,便給李自成提了好幾條意見。一是“尊賢禮士,除暴恤民”,二是“嘉行仁義,禁兵淫殺”,三是為義軍造勢。李岩知道老百姓之是以跟着李自成造反,其實就是為了吃口飽飯。是以他編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口号,如:“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老百姓被明政府逼得活不下去,闖王的軍隊又不用納糧,是以李自成在進軍北京的路上,老百姓都主動開門迎接。

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數次勸谏李自成不聽,最後大順滅亡

但是當李自成擊敗崇祯,入主北京城後,李岩的建議他就聽不進去了。當時李岩提出四條建議:一、安撫前明官吏;二、早早登基,确立正統地位;三、嚴肅軍紀;四、招撫吳三桂父子。對于李岩的建議,李自成很不喜歡。每次批疏都是“知道了”,但并不執行。後來大順軍在北京城搜刮錢糧,拷打前明官吏,肆意搶劫,弄得北京城人心惶惶。再加上劉宗敏搶了陳圓圓一事,更是徹底得罪了吳三桂。

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數次勸谏李自成不聽,最後大順滅亡

等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後,李自成後悔已經遲了。一片石之戰後,大順軍退回北京,李自成匆匆登基後向西安逃去。這時李岩又提出與明将左良玉聯手,共抗清軍的主張。但李自成手下另一位謀士牛金星卻誣陷李岩有謀反之心。李自成對李岩也心生懷疑,便縱容牛金星殺害了李岩兄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