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蓬萊,很多人想到的是“蓬萊仙境”、“八仙過海”這樣的典故,現實中,蓬萊閣和戚繼光故裡都是當地最有代表性的景區,錯過任何一個都會留下遺憾。
微涼的夏初,終于有機會走進戚繼光故裡,了解這位明代抗倭英雄的點點滴滴。
什麼叫倭寇?倭是古時候中國人對日本的稱呼,寇指的是海盜。倭寇就是出沒于沿海一帶的日本海盜,他們一度強大到可以和軍隊分庭抗禮。
戚繼光祖籍福建莆田,六世祖戚祥是明代的開國功臣,其子戚斌被封為明威将軍,世襲登州衛指揮佥事,從這個時候開始,戚家人便居住在蓬萊戚府,戚繼光也在此度過了不少時光。
戚繼光出生的時候,東南沿海倭患特别嚴重,北部的蒙古人時不時借故開戰。在海面上起北風的季節,倭寇經常乘船入侵,并在岸上建立據點,人數從數千人到數萬人不等。這些人骁勇善戰,一開始明朝軍隊經常吃敗仗。
戚繼光初任登州衛指揮佥事,1555年招募新兵,創立了攻防兼備的鴛鴦陣,在浙江和福建取得多個戰役的勝利,令倭寇聞風喪膽,使東南沿海基本無倭患。1568年,戚繼光被調往薊州,重新修複加強了長城。1583年,戚繼光被調往廣東,之後罷歸老家登州,随後病逝。戚繼光一共在人世間度過了60年,他的大半生捍衛邊關、屢克強敵,給百姓制造了安定的生活環境,其功勳後世永遠不會忘記。
進入戚繼光故裡之前,首先看到的是由花崗岩建造的母子節孝坊,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是朝延為表彰戚繼光的祖母閻氏的貞節和父親戚景通的孝廉而建造。古牌坊氣勢宏偉但又不失含蓄克制,精美的構圖和細膩的雕工令人贊歎,是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代表。
戚繼光故裡包括牌坊街、表功祠、戚府、後花園、橫槊堂、止止堂、望雲樓、桃源洞、兵器館、葫蘆園、聖會堂等建築。
戚府是戚斌的府邸,也是戚家後人居住的地方。清代戚氏家族沒落,戚府也随之逐漸荒廢殘敗,現在看到的戚府是按照明清風貌重修的。
由于戚繼光官拜一品,按規定,所有廳堂都是五開間。
望雲樓是戚繼光回歸故裡所興建的建築,是明代的高層建築之一,友善賞月和欣賞登州景色。戚繼光曾登樓作過詩句,望雲樓樓前明柱上的對聯便是他的大作。
止止堂是戚繼光處理公事和看書寫作的地方,戚繼光曾經著有《止止堂集》。止止堂堂名表達了主人“謙仰自持,在寂靜之中得到吉祥”的情志,暗合古書《莊子》裡面的“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含義。
山東省被劃分為華東地區,如果按南北分界線則位于北方地區。和其他北方地區植被相對不太濃密相比,山東倒是處處見綠,位于蓬萊的戚繼光故裡更是如此。
各種花草樹木遍植于院内院外,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生态環境,穿行在古典氣息濃郁的庭院,不覺身在北國,倒有幾分身在江南的錯覺。
後花園是戚繼光故裡最值得遊玩的地方之一,它讓戚府這個武将世家多了幾分詩意柔情。青青草木、豔豔紅花,詩畫裡的園林可以和江南園林相媲美。
從戚府出來,又看到一塊石牌坊,這塊牌坊叫父子總督坊,該牌坊和母子節孝坊同一時間興建,是明朝延為表彰戚繼光父子功績而建造的。同樣是花崗岩材質,不過父子總督坊造型更為巍峨挺拔。牌坊上雕镂精細,是罕見的明代石雕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