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erf工具使用

昨天剛剛聽說了個網絡性能測試工具:iperf

就像自己搞下試試,我不贊同複制别人的文章,是以自己寫了。

寫的不好看者見諒。

軟體下載下傳位址:

<a href="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iperf">[url]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iperf[/url]</a>

Iperf使用方法與參數說明

PS:這個說明是轉載。

參數說明:

-s 以server模式啟動。#iperf -s

-c host以client模式啟動。host是server端位址。#iperf -c serverip

通用參數:

-f [kmKM] 分别表示以Kbits, Mbits, KBytes, MBytes顯示報告,預設以Mbits為機關,#iperf -c 222.35.11.23 -f K

-i sec 以秒為機關顯示報告間隔,#iperf -c 222.35.11.23 -i 2

-l 緩沖區大小,預設是8KB,#iperf -c 222.35.11.23 -l 16

-m 顯示tcp最大mtu值

-o 将報告和錯誤資訊輸出到檔案#iperf -c 222.35.11.23 -o ciperflog.txt

-p 指定伺服器端使用的端口或用戶端所連接配接的端口#iperf -s -p 9999;iperf -c 222.35.11.23 -p 9999

-u 使用udp協定

-w 指定TCP視窗大小,預設是8KB

-B 綁定一個主機位址或接口(當主機有多個位址或接口時使用該參數)

-C 相容舊版本(當server端和client端版本不一樣時使用)

-M 設定TCP資料包的最大mtu值

-N 設定TCP不延時

-V 傳輸ipv6資料包

server專用參數:

-D 以服務方式運作。#iperf -s -D

-R 停止iperf服務。針對-D,#iperf -s -R

client端專用參數:

-d 同時進行雙向傳輸測試

-n 指定傳輸的位元組數,#iperf -c 222.35.11.23 -n 100000

-r 單獨進行雙向傳輸測試

-t 測試時間,預設20秒,#iperf -c 222.35.11.23 -t 5

-F 指定需要傳輸的檔案

-T 指定ttl值

下面的内容都是原創了:

步驟:

1.下載下傳、scp進兩個linux(一個做server一個做client)。

2.源碼安裝。沒有特别的東西,裝好了就有iperf這個指令了。

3.做server的機器上運作#iperf -s,啟動iperf。

4.做client的機器上運作#iperf -c serverip -t 30 -i 2,每2秒測試一次到serverip的網絡性能,測試時間30秒。

jperf使用:

jperf是圖形界面的,安裝jre(java runtime)後運作jperf.bat就可以運作。

本文轉自 sharkya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harkyan/125016,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