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網誌看上去似乎是非常簡單的東西,微網誌段子手不用多說,現在也有不少個人憑借微信掙了大錢。是以搞社會化營銷是不是就是簡簡單單地發發微網誌微信就可以了?
這可以說是個僞命題,由誰來發,發什麼樣的内容,在都不得而知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有一點,營銷一定不隻是想“我要搞什麼内容”,而要多想想“我的閱聽人想要看什麼内容”!
分析一下成功的社會化營銷文案案例,你會發現,這些成功的案例都成功地把握了使用者閱聽人心理,最基本的就是能切中人的情感,感動、憤怒、貪欲等等。然後還需要擁有熱點把控力、煽動力、執行力、人脈和其他資源等。
這樣一看就發現,這些東西基本上很難單靠一個人就能搞定,一個專業的營銷團隊必不可少。
以杜蕾斯為例,杜蕾斯微網誌營運有超過10人的創意團隊,背後是一整套早已形成文化、系統和坐标系的企業品牌文化,在此基礎上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來進行社會化媒體口徑設計,這就如同UI設計一樣,永遠是一套有理可循的邏輯,而非營運編輯拍腦袋、想怎麼抽獎、怎麼講段子、怎麼逮熱點來搞紅賬号。
現在不少企業仍陷入在兩難之中,它不是不想做好社會化營銷,而是既想做好,卻又想着盡量壓縮成本。那問題就來了,專業的營銷團隊相對來說營銷效果較好,但要得會更多;是以企業就想了個“辦法”,就找些以“成本效益高”為旗号的微信代營運機構,幫助“發發微信微網誌”。
但這樣真的好嗎?經驗告訴我這種運作出來的“産品”通常是幹澀的,無味的,是走不進閱聽人心裡的。你說呢?會做網頁的人就是會做社會化營銷?會做平面的人就會做社會化營銷?
很明顯,廉價換來的是讓人拿你的整個品牌形象開玩笑,直到有一天品牌臭了才發現原來是是微信裡一個措辭不當……
用手想都知道,品牌搞砸的成本要高于你營銷所付出的成本。
其實在選擇營銷團隊之前,企業就應該做個投入預算,這個預算應是以“傳播效果”為導向,是為品牌聲量還是為銷售促進,同時考慮社會化營銷在整體傳播中是主導作用還是輔助作用。然後才考慮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機構或團隊來幫助做營銷。
當然,如果這時候選擇一個懂得社會化營銷的團隊來做,即使他們開價會高點,但至少不會砸了自家招牌,無形中減少許多顧慮……
本文轉自于明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hayu/1606483,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