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隐形的知識産權:自己投資不容易 合作夥伴靠譜更重要

第17個世界知識産權日之際,全世界回蕩着“創新改變生活”的口号。不禁令人想起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世界産權組織公布了一項2016年PCT專利申請報告,中國以44.7%的年增長量再次迎來一片驚歎聲,WIPO(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官員甚至在釋出會上用“extraordinary(非凡的)增長”形容中國的PCT專利申請量。而在企業榜單上,中興甚至以近一倍的增長量(91.3%)和申請量(4123)拔得頭籌,華為申請量位居第二。

專利申請量或許不能直覺的代表一家企業的技術實力,但中國手機企業的确在國際市場中越來越站得住腳——2010年,全球前10大手機廠商中隻有一家中國企業,而到了2016年,中國手機廠商已經在前10大榜單中占據七位。我們不由得好奇,在這些名次背後,是否有着我們“看不見”的投資?為此,我們約訪了老杳吧創始人、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王豔輝),從專業角度分析,手機企業如何提高核心競争力。

老杳用“厚積薄發”來诠釋一家手機企業從技術投入到初見成效的過程。技術上的投入,往往都需要經曆漫長的階段,并且這些投入也并不能在第一時間被市場和消費者熟知,是以是一項耗時、耗錢、需要長期運作的業務,而收益也隻能見于一段時間之後——在整個手機,乃至整個ICT行業,這條定律都是通用的。

“我覺得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因為手機品牌想着一招爆發成為一個全球品牌,基本上不太可能。蘋果在PC時代已經如此;三星在功能機時代已經是全球第二。而在智能機時代來臨之後,這些企業通過獲得技術許可或掌握核心技術,成為了促使它們登頂的催化劑。”

不過,這些既不為人所熟知、也很難在短期之内為企業創造出收益的投資,卻意義重大,甚至可以說是手機企業的命脈。掌握的或經過專利授權的技術能力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就是核心競争力的展現,掌握的技術越多,便越能長久立足。

回到開篇提到的,為什麼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手機企業開始重視專利申請、技術投入等等問題的潛在原因?打鐵還需自身硬,老杳認為:“通信行業曆來是專利‘重鎮’,身在通信圈,企業重視專利也很正常,這不僅說明了中國企業在進步,也表現出中國手機企業核心競争力的提升。”

老杳援引國家知識産權局釋出的排名稱,手機公司包括小米,樂視,OPPO,vivo,努比亞都有上榜,而這幾個品牌經過了技術積累之後,近幾年來都在市場中取得了亮眼的表現。同時,專利、技術的積累還幫助這些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進而能去開拓更有潛力的市場。

技術研發投入的重要性對每一個企業的發展都不言而喻,但是知易行難,技術投資的門檻之高也顯而易見。

在資金方面,技術研發投入往往是一個不菲的數字。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為在技術上的投入達到54.4億美元。另外一家移動通訊企業小米也公布過類似的财務資料,其僅在自主研發晶片上的投資就高達10億元。這對于許多企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

在時間方面,技術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技術研發不是開發完成就代表結束,随之而來的專利審批過程也同樣漫長,更何況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和專利政策不盡相同,需要差別對待。如果沒有足夠的法務經驗,整個審批周期很可能變得更加漫長,進而使這家公司失去本該擁有的技術領先性。

是以,技術投入對于企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企業們也應該看清難度所在,量力而行,找到一個既能得到技術,又能減少投入并立竿見影的方式。老杳的觀點是不妨換一個思路,與其自己關門搞研究,不如開門搞合作,“任何一個企業都知道重視研發,重視核心技術的投入。不過當遇到困難時,找一個合作廠商獲得技術和專利的授權,對于一家實力不那麼雄厚的企業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畢竟手機廠商主要發力點還是在産品上,而技術并不是所有手機企業都能夠兼顧的領域。是以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領域,把自己不擅長的地方交給技術成熟的合作夥伴,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這樣的做法對于提升品牌也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通信行業中,能夠提供技術研發外部支援的合作夥伴有很多,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公司就是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即使像華為這樣在技術研發上有大量投入的公司,也依然與高通公司保持着知識産權合作。對其他手機廠商而言,高通公司提供了一個非常快捷的平台,讓企業更容易在自身産品上采用最先進的專利技術。

比如,正是高通公司包括基帶技術在内的專利包成就了iPhone,并使其功能遠超iPod。這一差異所展現出來的價值巨大,差不多每台近350美元。在蘋果公司的官網上,一台128GB iPhone手機的售價接近749美元,而一台128GB iPod Touch (iPod觸摸版)售價僅在399美元左右。

老杳認為,高通的技術領先性,也確定了它的市場認可地位,和其合作夥伴的産品領先性。他舉例說,比如在手機處理器方面,“在第三方的處理器中,目前來看高通還是相對領先,雖然有一些企業做的也很出色,但與高通相比還是有一點差距。選擇與高通這樣的品牌合作,也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當然高通公司自己也獲得了良好的回報,“2016年對高通公司來講的确是比較順風順水,因為OPPO、vivo等手機公司選擇和高通公司合作,可以實作競争優勢,這和不同公司的品牌定位有關系。自己做處理器并不一定能保證最好的盈利,也并不一定能保證成本降到最低。“

提升品牌實力,創造出更豐厚的利潤,積攢核心技術,這都是一個慢慢提升的過程。如果把技術投入類比成乒乓球運動,那麼選擇一個好的知識産權合作夥伴,無疑就是中國選手最擅長的“短平快“戰術,簡單、有效、直接。老杳最後話鋒一轉,”這兩年手機市場申報的專利越來越多,但優質專利卻并不多,随着國内手機企業對于知識産權越來越重視,未來,大陸手機市場一定會迎來專利大戰,隻是時間早晚而已。“由此可見,選擇一個好的合作夥伴,盡早重視并開始技術研發投入,已然不能再等。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