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近收到一筆“巨款”

PS:昨天我收到了微信付費閱讀的内側邀請,據說全網被邀請的隻有 100 來人,都是高品質的個人原創号,這裡還是感謝微信的認可。稽核今天通過了,今晚我熬夜寫一篇試用文章,争取明天和大家見面。

前幾天我收到一筆“巨款”,有一個很久沒聯系的朋友微信轉給我 500 塊。

你可能會說,500 塊算什麼巨款啊!

如果我告訴你這是 9 年前他向我借的錢,而且那時候我還是個窮學生,算巨款麼?

說實話,我都把這事兒忘了,因為實在太久了

直到突然收到他的轉賬,我還莫名其妙為什麼給我轉錢,他說這是 2011 年問我借的,一直忘了還。

我去!我一下子就想起來了。

那時候都在讀書,他要從長沙坐火車去西安看女朋友,因為身上沒什麼錢,也不好意思問家裡要,于是就找我借了。

因為關系還不錯,是以我也沒猶豫,還是拿出了這筆“巨款”。

後來我到北京上學去了,跟他見面也少了,而且 2011 年還沒用上微信,QQ 後來也不怎麼用,慢慢就斷了聯系。

直到去年在一個朋友群裡我們又互加了微信。

這麼多年後他還記得把錢還給我,我覺得挺仗義的,至少沒有讓我借出去的錢打水漂。

雖然這麼多年過去,現在的 500 已經不是當時的 500,但這話也沒法說,人家能還上就不錯了。

我還算好的,雖然過了這麼久,至少人家沒賴賬。我就有朋友因為借給别人錢一直收不回來的,最後朋友都鬧掰。

借錢是件挺謹慎的事,借的是信用,更是一種人品。準确說,是一種對雙方的消耗。

如果因為關系好或者礙于面子借了,一旦還不上或者中間出什麼岔子,連朋友都沒得做。

我從不問别人借錢,也輕易不借錢給别人。

印象中幾次借錢給别人,都是關系不錯的朋友應急周轉,基本一個月以内就還上了。

這種短期借款是基于信任的,而且要評估對方是否有償還能力,要做到足夠了解才敢下決定。

如果對方是借錢投資或者購買什麼大宗資産,那就得謹慎了,一方面對方有風險,某種程度上風險也轉嫁到了你身上。

而且朋友借錢一般不談利息,很多人也磨不開這個面子,是以基本都是借多少還多少。

如果周期長,從投資收益上來看是很不劃算的。

現在經濟處于下行周期,手上持有現金才是王道。

下行周期中,為了降低債務,很多機構和個人開始出售商品和資産,資産價格會持續下降,持有現金是抵禦風險的一種做法。

錢是一種度量機關,同時也是生産力,把有限的生産力聚集到自己身上,提高自己的生産效率,進而獲得個人成長。

我是不太建議大家對外借錢的,你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資金借給别人了,自己反而沒從中受益,不就相當于白白為别人打工麼。

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應該要了解和明白這個道理,畢竟大家都不容易。

如果是應急或者救急,那另當别論,能幫一點是一點,誰還沒個緊急情況呢,畢竟要講情分。

但話也說回來,幫助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沒有什麼理所應當,都是你情我願。

我身邊有好幾個這樣的案例,因為關系好而借錢,結果後面還不上,或者是很長周期内都還不上的。

我一個朋友借給他朋友 10 萬湊首付結婚買房,而他自己都還沒買房,他這個朋友四處借錢湊齊首付,終于買了。

結果是什麼,結果是 5 年内這個錢是還不上的,超額消費,自己本身的生産力又不足,每月工資還房貸都有壓力,債務沒法短期還上,坑的就是朋友。

借錢的前提是評估對方的還款能力,都拿交情當抵押,最後坑的還是自己和彼此的情分。

除了個人,還有就是别輕易借給公司錢,公司是商業組織,是有風險的,尤其是業務不靠譜的公司。

有的公司通過期權或者認股的方式向員工籌錢,這種白條換真鈔的事我見過不少,大部分都在創業公司。

最後 99% 的都翻車了,員工投進去的錢就真成了白條。

而且花錢買期權或者認股這事兒,最後還是看老闆人品,給多少、稀釋多少、鎖定多久都不是你能決定的。

尤其是現在這個節點,持有現金才是王道。

其他我就不說了,就像很多炒币的一樣,投進去的錢就當潑出去的水吧。

一本萬利的事要麼靠真實力,要麼就是碰運氣,靠運氣賺的錢,最後都會憑實力虧掉。

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賺錢,把賺到的錢投資自己、投資家庭、投資未來,這才是穩穩的幸福。

最近收到一筆“巨款”

··················END··················

你好,我是唐韌!前非著名程式員,現不知名産品人。寫過代碼、做過産品、出過一本書,有過 4 年的創業經曆,也在大廠服役過,如今是一名自由職業者。愛好跑步、喜歡跟文字打交道,在這裡記錄關于自我成長的一切!

最近收到一筆“巨款”

推薦閱讀

中國雪鄉真的無可救藥麼?比加微信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