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封建專制統治的一個頂峰時期,為了進一步鞏固皇權,明朝廢除丞相制度,地方實行三司分權,更是為了壓制朝臣的權力設立了東廠、西廠,運用八股取士來抑制人才的思想。也就是在這中央高度集權的制度下,宦官勢力逐漸興起,逐漸成為了皇宮中至關重要的關鍵人物。

而提到明朝的宦官制度,就不得不提到坐上宦官頂峰,擁有至高權力的魏忠賢。中國曆史上沒有哪一位宦官所擁有的權力能夠超越魏忠賢,更沒有哪一位宦官能夠像魏忠賢一般獲得"九千九百九十歲"的美名。他勢力的龐大從邊疆大帥到内閣首輔,隻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便得到了全國各地官員的支援。
即便魏忠賢擁有了至高權力,但他依舊隻是皇帝手裡的一條走狗,對于皇帝的話語還是百般遵從,他之是以能夠獲得如此權力,那是因為魏忠賢搭上了朱由校的乳母客氏,起初二人在後宮之中并不算特别起眼,一直到朱由校即位後,二人因為身份的關系,深受朱由檢的喜愛平步青雲,一路高升。
不過朱由檢是出了名的木匠皇帝,一門心思都在做木匠身上,對于朝政大事全然不顧,而這一切事物自然就掌握在了魏忠賢的手上,也就是趁着這個機會魏忠賢開始大肆籠絡朝臣,排除異己,得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進而按照自己的意願禍害天下。但皇帝的走狗就僅僅隻是一條走狗,他們的輝煌是皇帝賦予的,他們的悲慘下場也是皇帝給予的。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因落水生病而迷信道教服用"仙藥"最終不治身亡,享年23歲。朱由校的逝世也代表着魏忠賢權傾朝野的曆史即将過去。公元1627年10月朱由校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由檢坐上皇位,在坐上皇位後的朱由檢第一件事便是大力清除朱由校所留下的閹黨。
為此他勤于政務,隻為抓住時機鏟除不斷危害國家魏忠賢以及其羽翼,此時的朱由檢年僅17歲,且隻是一位初登基的皇位,對于權勢浩大的魏忠賢明顯是敵衆我寡,但是魏忠賢最終卻依舊敗在了這位剛登基的小皇帝手上,而魏忠賢的下台也讓我們看清了宦官背後的故事。
宦官強盛就是因為背後皇帝的支援,離開了皇帝的支援他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總的來說,他們隻是表面上看起來風風光光,但背地裡還隻是皇帝的一條走狗罷了。而且一介閹人即便坐上皇位隻會遭人恥笑,也沒有任何的後代能夠接下這份重擔,是以沒有任何的太監會閑着沒事坐上皇位。
在這樣的前提下,魏忠賢唯一的辦法隻有讨好崇祯,可是崇祯的内心卻隻有一心除去宦官,魏忠賢也沒有任何的辦法,隻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組織起來的勢力一一瓦解,而自己也一夜之間從神壇掉落,成為了一名手無縛雞的階下囚,慘遭肢解,其黨羽也最終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