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判斷一個場景是否是物聯網?

“物聯網”是時下與“雲計算”,“大資料”并肩, IT行業最火的三個時髦詞彙。很多人說物聯網就是用電腦,手機來控制和操作裝置/設施, 于是乎各種智能家電,智能穿戴,智能樓宇等智能系列都被“物聯網”了 。而至于物和物的連接配接,也許與新詞 “工業4.0”有關,具體是什麼,反正還沒實作嘛。

我們真的來到物聯網時代了嗎?

維基百科上物聯網的定義是 “物聯網就是把傳感器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以及家用電器等各種真實物體上,通過網際網路聯接起來,進而運作特定的程式,達到遠端控制或者實作物與物的直接通信。

同時,物聯網是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射頻識别(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經過接口與無線網絡相連,進而給物體賦予“智能”,實作人與物體的溝通和對話,也可以實作物體與物體互相間的溝通和對話,這種将物體聯接起來的網絡被稱為“物聯網”。”

這麼來說,因為智能化,我們确實敲開了物聯網的大門,但是物聯網具體發展到什麼階段了呢?技術的發展是否适應發展需求呢?

這些場景是否是物聯網?

我們先用簡單的圖示來看看下我們遇到的場景是否是物聯網,到底物聯網的屬性是什麼。

 場景1

顯然不是物聯網場景

 場景2

答非所問,不是物聯網場景

場景1和場景2顯然不是物聯網的場景,一個是物與物之間并沒聯系,一個是聯系了,但是對方并沒有适應的回應。

場景3

兩個或少量裝置可以互相通信,是物聯網場景嗎?

場景3提出的問題是“兩個或少量裝置可以互相通信,是物聯網場景嗎?”,這裡我們的觀念是“否”,這就如同能夠進行加減乘除甚至科學計算的電腦可以被認為是我們現在定義的計算機嗎?顯然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場景4

衆多裝置可以局域互聯通信,但是無法與雲端通訊,是物聯網場景嗎?

場景5

衆多裝置可以局域互聯通信,但是還能與雲端通訊,尼瑪就告訴我n個裝置,n還不知道是幾,是物聯網場景嗎?

場景4和場景5是我們需要讨論一個問題,是否是所有的物聯網都需要雲技術?

物聯網可分為局域物聯網和廣域物聯網,同時廣域物聯網需要雲技術作為計算支撐,雲技術是計算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 是伺服器軟硬體技術甚至基礎網絡達到一定能力後,為了提高計算效率而産生的一個新型的技術。

雲技術顯然不是為了解決物聯網問題而産生的技術,但是雲技術所包含的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和網格計算卻是解決物聯網的最佳解決方案,雲技術的網絡分布拓撲與物聯網網絡拓撲也高度重合是以可以這麼說雲技術不是因物聯網而生卻是為物聯網而來。

場景6

衆多裝置都可以與雲端互聯,是物聯網場景嗎?

場景6終于看起來像物聯網了,但是,物聯網是衆多物聯網裝置之間互聯,如果衆多的物聯網終端裝置都直接和雲端連接配接才形成物物相連,那麼目前的雲技術是無法滿足這一需求的,而且也是通信資源的極大浪費。是以場景6我們隻能定義為是一個物聯網化的網際網路場景,不是物聯網所定義的範疇。

物聯網1.0的屬性特征

分析完6個場景,那麼物聯網的屬性到底有哪些呢?我們認為必須具備

1.衆多終端裝置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相連

2.物物之間資訊交換和通信

3.具有行業屬性

[衆多終端裝置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相連]

很多人問物聯網是物體與網際網路相連?我們的答案是網際網路最終端的主體面向是人,而物聯網最終的主體是物。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是衆多物聯網終端裝置之間的相連;衆多不是确切數字,但絕對不是幾個或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每一個行業中其存在需要互聯的裝置數量是極其龐大的,否則也不需要一個新的理念和技術的處理來解決其目前的問題。

那麼物物之間如何相連的?我們認為:

1.物物相連是通過物聯網終端裝置,其中包括傳感器,網關等。記住,物體本身是無法進行互相聯系的

2.物聯網終端裝置之間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互相連接配接,這裡我們強調是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而不是有線相連的網絡技術, 有線的連接配接無法滿足巨大的終端連接配接需求。

3.現階段的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包括Zigbee,WIFI,藍牙,IBeacon,紅外,RFID,NFC等,可以針對不同的場景部署,解決終端相連的問題。

是以,物聯網是物聯網終端裝置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實作物物相連的

[物物之間資訊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的前端延伸和擴充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 通過智能感覺、識别技術與普适計算等通信感覺技術以及各種網絡技術進行通信。 資訊交換和通信是所有網絡的最根本的需求,

是以,物聯網是物物之間的資訊交換和通信。

[行業屬性]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我們也認為物聯網是具有行業屬性的,離開其行業概念,物聯網就是一個僞命題,隻有在一個行業裡面,物聯網終端才具通用性。我們并不排斥說物聯網會将不同行業融合,但是這一方向并不是物聯網的主要目标。

是以物聯網第三個屬性:物聯網具有行業屬性。

物聯網發展由于複雜性,産業鍊長,實施效果周期長,應用範圍廣,必然有非常長期的發展之路,随着技術的突飛猛進,也許我們現在對物聯網的了解也會不停的被重新整理,我們姑且稱現在的物聯網為“物聯網1.0”時代。

[屬性總結]

物聯網1.0是在某一行業内,物聯網終端裝置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實作物物之間相連并進行資訊交換和通信的、用以提高行業效率的網絡技術。物聯網1.0可分為局域物聯網和廣域物聯網,廣域物聯網的技術支撐是雲技術。

如何定義物聯網終端裝置

在物聯網1.0的定義中,有一個概念非常重要:物聯網終端裝置。

物聯網終端裝置是可以感覺或控制物體一個或多個屬性,能夠具有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與其他物聯網終端裝置進行資訊交換能力的,并且能夠辨別自己的終端裝置

從下面幾個方面解釋這一定義:

1.物聯網終端裝置是裝置,它并不是物聯網的主體,物聯網的主體是物。

物聯網終端裝置的目的是感覺或控制物體的一個或多個屬性。在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對物聯網定義裡面都有着重提到物聯網是通過各類傳感技術來感覺物體,但是我們定義的物聯網終端裝置不僅局限于通過傳感技術,它同樣可以通過有線資料,也可以通過無線接收等等來感覺或控制物體屬性,甚至是擷取行業裝置間接擷取一種或者多種物體屬性。

2.物聯網終端裝置能夠具有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與其他物聯網終端裝置進行資訊交換能力。

這個定義了物聯網終端裝置的能力是近距離無線通信能力以及資訊互動能力;這個定義來源于我們對物聯網本身的定義,物聯網1.0定義是衆多物聯網裝置之間通過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進行資訊交換。

3.物聯網終端裝置要能夠自我辨別。

在之前文中提到的各類辨別技術如射頻識别(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等,是物聯網裝置具有的另外一個屬性即自我辨別。

那麼物聯網終端裝置和智能硬體的關系是?

我們認為就目前的衆多電子類産品來說,都可稱為智能硬體,并區分為:

1.基于計算的智能硬體

2. 拟人化的智能硬體

基于技術的智能硬體是指能夠了解個人無法了解的資料,并且有比人更強計算能力的硬體裝置;拟人化的智能硬體指能夠完成人的某些行為的智能硬體;

從上面對智能硬體的限定,我們立刻能夠區分出智能硬體裝置和物聯網終端裝置即智能硬體裝置面向的主體是人,物聯網終端裝置面向的主體是物,當然如果你想把人當成一個物體來算,我們也不反對。

一個有趣的問題:手機可以是物聯網終端裝置嗎?

當然是,必須是,而我們隻能用網際網路的詞彙來回答:汗,你太高端大氣上檔次,太土豪,高攀不起!

原文出處:物聯網智庫

<a href="http://www.iot101.com/kpwl/2016-10-28/12380.html" target="_blank">原文連結</a>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