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首先讨論 image 删除操作,然後介紹 OpenStack CLI 的使用方法,最後讨如何 Troubleshoot。
admin 登入後,Project -> Compute -> Images
在清單中選擇格式為 ARI 和 AKI 的 image,點選
點選确認删除
操作成功
設定環境變量
查詢現有image
删除image
OpenStack 服務都有自己的 CLI。
指令很好記,就是服務的名字,比如 Glance 就是 glance,Nova 就是 nova。
但 Keystone 比較特殊,現在是用 openstack 來代替老版的 keystone 指令。
比如查詢使用者清單,如果用 keystone user-list
會提示 keystone 已經 deprecated 了。
用 openstack 指令代替
不同服務用的指令雖然不同,但這些指令使用方式卻非常類似,可以舉一反三。
1. 執行指令之前,需要設定環境變量。
這些變量包含使用者名、Project、密碼等;
如果不設定,每次執行指令都必須設定相關的指令行參數
2. 各個服務的指令都有增、删、改、查的操作
其格式是
CMD <obj>-create [parm1] [parm2]… CMD <obj>-delete [parm] CMD <obj>-update [parm1] [parm2]… CMD <obj>-list CMD <obj>-show [parm]
例如 glance 管理的是 image,那麼:
CMD 就是 glance;obj 就是 image
對應的指令就有
glance image-create glance image-delete glance image-update glance image-list glance image-show
再比如 neutron 管理的是網絡和子網等,那麼:
CMD 就是 neutron;obj 就是 net 和 subnet
網絡相關操作
neutron net-create neutron net -delete neutron net -update neutron net -list neutron net –show
子網相關操作
neutron subnet-create neutron subnet -delete neutron subnet -update neutron subnet -list neutron subnet–show
有的指令 <obj> 可以省略,比如 nova
下面的操作都是針對 instance
nova boot nova delete nova list nova show
3. 每個對象都有 ID
delete,show 等操作都以 ID 為參數,例如
4. 可用 help 檢視指令的用法
除了 delete,show 等操作隻需要 ID 一個參數,其他操作可能需要更多的參數,用 help 檢視所需的參數,格式是
CMD help [SUB-CMD]
例如檢視 glance 都有哪些 SUB-CMD
檢視 glance image-update 的用法
OpenStack 排查問題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日志,Service 都有自己單獨的日志。
Glance 主要有兩個日志,glance_api.log 和 glance_registry.log,儲存在 /var/log/apache2/ 目錄裡。
devstack 的 screen 視窗已經幫我們打開了這兩個日志,可以直接檢視
g-api 視窗顯示 glance-api 日志,記錄 REST API 調用情況
g-reg 視窗顯示 glance-registry 日志,記錄 Glance 服務處理請求的過程以及資料庫操作
如果需要得到最詳細的日志資訊,可以在 /etc/glance/*.conf 中打開 debug 選項。
devstack 預設已經打開了 debug。
在非 devstack 安裝中,日志在 /var/log/glance/ 目錄裡。
下節我們開始學習 Nova。
本文轉自CloudMan6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cloudman/176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