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DS趨勢之四:軟體定義存儲延長資料價值

前兩天看到西瓜哥釋出的一篇文章名為《SERVER SAN一定比陣列便宜嗎?請看5年TCO分析》,其中分析了幾家公司産品在資料歸檔方面5年内的TCO分析。我非常贊同西瓜哥的看法,這種場景的未來一定是Sserver SAN的,這個結論應該不用懷疑。

對于長期歸檔,應該用10年的跨度來對比比較合适。因為一般陣列的生命周期是5-7年,生命周期結束要更換到新的系統,必須要進行資料遷移,有一筆遷移的費用。而Server SAN理論上可以滾動更換伺服器,平滑完成硬體的更新,而且,如果資料量暴漲,Scale-out方式也可以保持架構的不變。這些都是SDS的獨特優勢。

下面舉例說明:

例如:醫院的PACS醫療影像系統,目前使用的是昂貴的FC高端存儲來存放熱資料,以便于快速查詢資料,當過了一個月或是兩個月之後這些資料将會變成溫資料,然後将溫資料遷移至相對便宜的IPSAN用于長期儲存。

(國家衛計委有規定,醫院影像資料必須長期儲存,以便日後查詢。)

這種資料存放有一個弊端,就是假設在醫療方面發生了重大突破or重大發現,需要查閱之前的資料,當從封存已久的IPSAN中往回導出查詢的時候也是很麻煩的,因為不是同一裝置。同時也要面臨媒體失效的問題,更換磁盤也很麻煩。剛才說的都是資料兩級存放,假設如下圖所說,資料三級存放,最後一級是帶庫orCD光牒。大家都知道媒體是有時間壽命的,當媒體壽命一到,那麼這些資料就會丢失。另外就是資料的讀取麻煩,假設恰好用的那家CD光牒or帶庫倒閉,那麼就會陷于被某個廠商所綁定,但是現在還好,因為很多讀取裝置對大部分帶庫orCD光牒相容。或者是想要那個CD光牒裡面的部分資料,你需要重新把資料全部讀取出來。

SDS趨勢之四:軟體定義存儲延長資料價值

上面的例子,隻是簡單說了下醫療行業目前資料存放的流程,我們暫且稱之為“單次生命周期”因為隻能存放,如果資料往回導是很麻煩的。

而SDS我們稱之為“多次生命周期”,因為既可以存放,又便于讀取。

假設采用Server SAN架構,把資料分為熱資料、溫資料、冷資料三類。當最終資料變為冷資料時,我們把冷資料放置到低功耗的伺服器上,如atom架構的X86機器,以便于節省能耗。當有重大突破or重大發現,需要調用之前的資料進行檢視時,就可以把資料遷移回來,因為都是同一叢集、同一網段,遷移起來會更加的友善。當某個磁盤、機器媒體失效時,可以更換新的磁盤、機器加入叢集,資料也會平滑的遷移,做到應用無感覺。

其實不隻是醫療行業,政府某些行業也是一樣,一些資料必須長期儲存。是以,采用軟體定義存儲(或Server SAN)的好處不僅僅如之前所說,低成本、按需使用等,更重要的是資料長期儲存的價值排浪。

相關資料: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QyNDQ0Mw==&amp;mid=2652388708&amp;idx=1&amp;sn=8716a23bdab8fb32655054ed7102e2e3&amp;chksm=bd6b6e708a1ce766b8d6e34539c554319e8c2c0b4fb90eaf4043e62b04bdf9366668f5f11916&amp;mpshare=1&amp;scene=1&amp;srcid=020411ETqeu61Wo8AcuZ6TOJ&amp;key=6be9550aed890fdf22d7296e9b020f787c651293e73d66eaa613b57a408ec80913b06749cb47b81ffb74aaa8eeb69934ac227506cba2c3156f972e072d335b5049c662730f8939dcbe997b077c5cc1c9&amp;ascene=0&amp;uin=Njg5NTc0NDYx&amp;devicetype=iMac+MacBookAir7%2C2+OSX+OSX+10.11.6+build(15G1108)&amp;version=12010110&amp;nettype=WIFI&amp;fontScale=100&amp;pass_ticket=bHTRJmDh7jh9C4yUpyQ9Z4slZp%2B1QYMXG1zQ9my0bFJ4O8T6zGcBiUOL0gMwtBpV">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QyNDQ0Mw==&amp;mid=2652388708&amp;idx=1&amp;sn=8716a23bdab8fb32655054ed7102e2e3&amp;chksm=bd6b6e708a1ce766b8d6e34539c554319e8c2c0b4fb90eaf4043e62b04bdf9366668f5f11916&amp;mpshare=1&amp;scene=1&amp;srcid=020411ETqeu61Wo8AcuZ6TOJ&amp;key=6be9550aed890fdf22d7296e9b020f787c651293e73d66eaa613b57a408ec80913b06749cb47b81ffb74aaa8eeb69934ac227506cba2c3156f972e072d335b5049c662730f8939dcbe997b077c5cc1c9&amp;ascene=0&amp;uin=Njg5NTc0NDYx&amp;devicetype=iMac+MacBookAir7%2C2+OSX+OSX+10.11.6+build(15G1108)&amp;version=12010110&amp;nettype=WIFI&amp;fontScale=100&amp;pass_ticket=bHTRJmDh7jh9C4yUpyQ9Z4slZp%2B1QYMXG1zQ9my0bFJ4O8T6zGcBiUOL0gMwtBpV</a>

本文轉自Devi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devingeng/204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