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民快評|上海演藝新空間刷屏!這座城市這樣提升城市軟實力

上海這座城,正成為開放式劇場。鑲嵌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演藝新空間,作為一種“新事物”在上海受到追捧,沉浸式體驗、場景式消費,音樂及各種情感極緻體驗的演藝互動,尤其成為中青年人群的“最熱愛”。疫情時期演出市場“逆市上揚”,至今已有100家符合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标準的演藝新空間獲得授牌。

新民快評|上海演藝新空間刷屏!這座城市這樣提升城市軟實力

圖說:《萬聖節遊戲》戲劇工作坊的學員在演繹《萬聖節遊戲》片段。王凱 攝

中青年人群為什麼熱愛演藝新空間?生活在引領風潮的上海,以創新、創業為榮,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在上了一天班後,帶着疲倦打扮停當,穿戴筆挺,正正規規進劇場?為什麼不能有更多選擇,更加輕松地消費,激發自己的激情和活力,讓生命更加煥彩?

演藝新空間讓體驗者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美妙輕松”,比如走進“瘋狂理發店”,像平常進理發店一樣理發、洗頭甚至修指甲,沒有舞台隻有演區,200名左右的觀衆與6位主要負責洗剪吹的演員,長奏不歇的鋼琴聲忽然不再響起,每位理發師看起來都像是“剪刀手”?觀衆開始參與探案,到底是誰殺了鋼琴手?一場沉境式體驗就開始了。 無數的演藝新空間,無數的場景體驗,伴随着無數的上海新故事。

演藝新空間為上海的城市生活“加碼”。上海那一條條被陽光浸染的林蔭道、街道兩邊富于曝光率的新老建築、轉角可見的城市花園、走走就可遇到的咖啡閱讀小店,再加上這些融入商業綜合體、辦公樓、酒店、實體書店乃至标準劇場一隅的演藝新空間,100平方米乃至數千平方米不等,與周邊的藝術設計場景一起,展現出文藝、複調、溫暖且變幻莫測的城市生活場景。

上海是以文化賦能的方式,點亮了城市更新過程中的零散空間。早在2018年,上海演出行業協會就組建了“演藝新空間專業委員會”,文旅系統排摸出了包括黃浦、靜安、徐彙、虹口等中心城區的60家演藝新空間,并與其中10家(包括大世界、外灘22号、大隐精舍、思南公館等)簽訂了試點承諾書。100家空間是試點成功鋪開的結果。

疫情改變着大家的生活和消費心理,上海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應對着疫情,但基于文化創意的經濟浪潮同樣在湧動。演藝新空間的各種新體驗,因為積極順應群眾将休閑、旅遊、購物和文化體驗融合起來的需求,再加上有點“元宇宙空間情景體驗”萌初版的感覺,一“點”就着,演區場地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創業者、經營者煥發出無限活力。而當下,這100家新演藝空間,已是上海的100股文化軟實力,将創造和引領上海的文化生活。

趙紅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