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wrt無線參數詳解:
off/on (兩家晶片廠商貌似都沒有找到無線網絡的開關,一通電就預設打開無線)
Band(網絡模式):
802.11a -- 5.8GHz頻段提供了最高54 Mbps的速率規格
802.11b -- 在2.4GHz頻段頻段提供了最高11 Mbps的速率規格
802.11g --在2.4GHz頻段頻段提供了最高54 Mbps的速率規格,相容802.11b
802.11n -- 可以将WLAN的傳輸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300Mbps甚至高達600Mbps。得益于将MIMO(多入多出)與OFDM(正交頻分複用)技術相結合而應用的MIMO OFDM技術,提高了無線傳輸品質,也使傳輸速率得到極大提升。
Mode(無線模式):
BCM5352晶片有這幾種模式:通路點(AP),用戶端(Client),用戶端網橋(Clinet Bridge),點對點(Adhoc), 中繼(Repeater),中繼橋接(Repeater Bridge)
AR7241晶片有這機中模式:通路點(AP),用戶端(Client),用戶端網橋(Clinet Bridge),點對點(Adhoc), 無線橋接Station(WDS Station), 無線橋接AP(WDS AP)
通路點(AP):access point,通用模式,建立一個Wi-Fi無線網絡基站,使用這個模式,你的路由器像一個小的信号塔一樣發射信号,讓各種用戶端連接配接到你的路由器組成的網絡裡;
用戶端(Client):讓你的路由器作為一個用戶端,就和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的無線網卡一樣,接到另一個無線網絡路由器AP上。DD-WRT操作方法:一次點選管理界面:“狀态”“無線”,再點選最底端的“基站勘察”,選擇搜尋到的網絡,點選加入;同時DD-WRT再虛拟一個無線網絡,可作為中繼模式使用;
用戶端網橋(Clinet Bridge):嘗試使用過這個模式,結果路由器DHCP自動關閉,導緻連接配接不上路由器,隻好捅PP重新開機恢複。推測這個模式的功能是,就像兩個普通有線路由器的LAN口互聯一樣,一個路由器當路由器用,另一個當交換機用。用戶端網橋(Clinet Bridge)模式隻不過将這條網線省略掉,使用無線達到這個效果。使用這個模式時,自己的路由器将連接配接到的另外的無線路由器當主路由器,自己變成無線交換機,是以WAN自動變成禁用,DHCP自動關閉。需注意的是,這種模式兩個路由器會在同一個網段,是以如果主路由器的IP是10.1.1.1的話,你的路由器應該設定成10.1.1.2,而且主路由器的DHCP伺服器IP位址池裡,不能包括以上兩個IP位址。SPI防火牆關閉,設定-進階路由裡将工作模式從網關改為路由器。按照這個原理測試一直不成功,不知何解;
點對點(Adhoc):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就像兩台電腦的網線接口用網線連通組成一個想網絡一樣。隻不過“點對點(Adhoc)”模式是兩台或多台電腦用無線方式直接連通。這樣可以玩區域網路遊戲。如果有一個電腦可以上網,别的電腦也可以共享上網;
中繼(Repeater):用來實作網絡信号的放大及延續,為網絡組建解決了距離上的問題。簡單點就是擴大一個無線路由器的覆寫範圍。和無線橋接(WDS)的差別是,不用設定主路由器,不需要知道主路由器的網卡MAC位址,隻需知道主路由器的無線密碼即可連接配接。使用方法:在無線基本設定裡選擇中繼模式,輸入你需要中繼無線路由的SSID,在無線安全裡選擇主路由器的加密方式輸入密碼,無線基本設定裡添加一個虛拟接口,輸入你想設定的無線SSID,在無線安全裡設定好虛拟接口無線網絡的密碼,就成功了。Atheros晶片DD-WRT上沒有這個模式,可使用用戶端模式+虛拟接口無線網絡實作。說實話,這兩種方式有什麼差別還真不知道……
中繼橋接(Repeater Bridge):估計和用戶端網橋(Clinet Bridge)功能類似,沒有嘗試過;
無線橋接(WDS): 無線分布式系統,讓無線AP之間通過無線進行橋接(中繼),在這同時并不影響其無線AP覆寫的功能,通過無線電接口在兩個 AP 裝置之間建立一個鍊路。此鍊路可以将來自一個不具有以太網連接配接的 AP 的通信量中繼至另一具有以太網連接配接的 AP。作為WDS成員的每個通路點都必須具有相同的信道設定才能互相通信。WDS模式和中繼模式的差別就是:WDS可以一個主路由器和無數個從路由器使用同一個SSID,同一個DHCP伺服器将無線網絡覆寫擴大,但是每一個路由器上都需要設定包括主路由器和所有從路由器的無線MAC位址。
DD-WRT中,WDS Station 和 WDS AP 本人才疏學淺,不知道差別在哪,也沒有用過。
SSID:
也縮寫為ESSID,是AP的辨別字元,有時也翻譯成“服務集辨別符或服務區标示符”,是作為接入此無線網絡的驗證辨別(可以想象成在windows檔案共享環境中的工作組名)。無線用戶端要加入此無線網絡時,必須擁有相同的SSID号,否則就會被“拒之門外”。
SSID廣播:
如果勾選了“允許SSID廣播”,此路由器将向所有的無線主機廣播自己的SSID号,也就是說未指定SSID的無線網卡都能獲得AP廣播的SSID并連入。如果使用者不想附近有别的無線用戶端“不請自來”,那麼建議取消此選項,并在用戶端網卡無線設定中手動指定相同的SSID來連入
頻道(channel):
信道,以無線信号作為傳輸媒體的資料信号傳送通道。IEEE 802.11b/g工作在2.4~2.4835GHz頻段,按照不同國家對無線電的管制規定不同,這些頻段被分為11或13個信道。在當使用環境中有兩個以上的AP或者與鄰居的AP覆寫範圍重疊時,需要為每個AP設定不同的頻段,以免沖突幹擾。
這些頻道按我自己的了解,每個無線收發裝置都有一個頻道寬度,比如迅捷的這個路由,頻道寬度為20MHz,而頻道1頻率為:2412MHz,頻道2:2417MHz,頻道3:2422MHz,頻道4:2427Mhz,頻道6:2437MHz,頻道11:2462MHz,不難發現每個頻道遞增5MHz。所有如果頻道1受到幹擾,每個頻道相差5MHz,頻寬20MHz,最少要調到4個頻道以外才能避免幹擾。是以我把這些頻道分成3個重要頻道。頻道1、頻道6、和頻道11。如果你覺得你的無線信号受到幹擾,對方用頻道6,建議換成頻道1或者頻道11。比如我買個2.4G的無線滑鼠,回來發現插到筆記本電腦上,筆記本就不能無線上網了(有些人是滑鼠不能工作,一頓一頓的),後來發現是信号幹擾,滑鼠的頻率不能調就把我的無線網絡從頻道6跳到頻道1就好了。
傳送功率(radio power):
調整産品的無線信号發射功率。輸出功率越大,裝置的無線信号能覆寫的範圍越大,功耗也就越大;我發現Broadcom和Atheros在DD-WRT裡機關不同,Broadcom用的是mW,預設為71mW,最大為251mW,但Atheros機關為dBm,預設為20dBm,可以設定為999dBm,沒有測試效果。
傳輸速率(data rate):
設定裝置的發送速率。一般選擇為自動(Auto),裝置會自動選擇最高的速率進行發送。一般來說,傳輸速率有個特點:速率高,距離短;速率低,距離長。比如:你的筆記本電腦就在54M的無線路由旁邊,一般傳輸速率會很高都是54Mbps的速率,如果離得很遠,或者隔了很多堵牆,路由器會自動降低速率來增加距離,你會發現筆記本上顯示速率會變成11Mbps或者更低。
RTS門檻值:
它的設定範圍是0~2346。發送請求(RTS:Request To Send)主要用于解決網絡沖突。當兩個站點同時向AP發送資料時,就會發生沖突,很可能導緻資料丢失。RTS門檻值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當需要發送的資料包大于RTS門檻值時,RTS機制被激活,站點先發送一個RTS到AP,通知AP它将發送資料。AP收到申請,就會發送CTS通知其它站點,要求它們推遲發送。同時,AP通知發送請求的站點發送資料。
Broadcom晶片路由自動開啟此功能和CTS保護功能,Atheros預設關閉這兩項功能。
分片長度:
它的設定範圍是256~2346,并且隻能設定為偶數。這個功能主要是用于分包。當MAC層的資料包比較大的時候,在有幹擾的環境中容易出錯、重傳,此時把大包分解為小包,能夠降低出錯率,進而提高傳輸品質。
注意:分片長度必須大于RTS門檻值,或RTS門檻值為0的情況下,RTS/CTS機制才有效。
發射站間隔(Beacon Interval):
Beacon意思是“信标”,海洋中的燈塔不停的閃爍以提醒過往的船隻,802.11中的Beacon其功能類似于燈塔。無線AP(Access Point)會周期性的廣播Beacon封包,告訴附近的無線網卡,這裡有一個AP.
無線路由器隔多久發送一個Beacon。無線網卡都在ISM頻道内一直持續掃描,等到掃到無線路由器的beacon時,就會在無線網絡連接配接中顯示這個無線路由器。
Beacon Interval設定較小,有助于無線網卡快速的發現無線路由器,加快連接配接速度。Beacon Interval設定較高,有助于無線網卡省電。Beacon Interval的機關通常是微秒。
一般預設值是100。你可以将其改成50。
Broadcom在無線進階設定中有此設定,Atheros查無此設定。
鑒權類型(Authentication Type):
安全認證類型中可以選擇允許任何通路的“開放系統”模式,基于WEP加密機制的“共享密鑰”模式,以及“自動選擇”方式。為安全着想,建議選擇“共享密鑰”模式。“密鑰格式選擇”中可以選擇下面密鑰中使用的ASCII碼還是16進制數。一般我們選擇16進制數(HEX)。下面的密鑰資訊中,内容項按說明自由填寫-“選擇64位密鑰需輸入16進制數字元10個,或者ASCII碼字元5個。選擇128位密鑰需輸入16進制數字元26個,或者ASCII碼字元13個”。然後在“密鑰類型”處選擇加密位數,可以選擇64位或128位,選擇“禁用”将不使用該密鑰。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時刻,隻能選擇一條生效的密鑰,但最多可以儲存4條。而且加密位數越高,則通信的效率越低,也就是說連接配接速率會受到影響,是以建議在家庭WLAN這種對安全不太敏感的環境中,不必選擇過高的加密位數。
前導碼(Preamble Type):
前導幀模式, 有長前導幀和短前導幀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