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最近贊揚孫穎莎,并号召日本乒乓球選手向莎莎學習,這是來自對手的肯定。那麼日媒體的态度為何會發生如此轉變,他們又要向孫穎莎學習什麼呢?

從過度吹捧伊藤、張本,再到“神話”跌落,日本看到了中國新生代的強大。
在2018-2019年之間,日本媒體一直在過度吹噓伊藤、張本的實力,認為他們可以站上乒壇之巅。然而,随着三大賽伊藤被莎莎屢屢擊敗,伊藤幾乎是到了“逢中不勝”的地步,特别是在世乒賽負于非主力王藝迪,這也讓他們看到了伊藤與中國隊的差距。
1.實力不是靠吹捧出來的,而是靠實力一場場打出來。日媒在前兩年渲染伊藤的實力,确實也有吹噓她的噱頭。确實,伊藤美誠在那一階段戰勝過,除陳夢之外的所有女乒主力,就是莎莎、王曼昱這樣的新生代也
敗倒在了她的拍下。不光是媒體大吹大擂,伊藤自己也喜歡說大話,稱自己用30%的功力,就可以擊敗中國選手。伊藤憑借日本全錦賽冠軍,以及對國乒的戰績,甚至都被“神化”了。伊藤并不是實力球員,就連她的教練都說,她是一個變化型的選手。
國乒對伊藤的發球、前三闆搶攻套路研究之後,她的這些花招基本上都被破解。“三闆斧”打法厚度不夠,也讓伊藤從2020年世界杯之後,對國乒呈現了連敗之勢。孫穎莎目前保持對伊藤8勝2負的戰績,且三大賽單打、團體保持不敗。與伊藤靠“三闆斧”搏殺赢球不同,莎莎打的是實力球。即使你對她進行研究,“暴力莎”的擊球品質、力量在那裡,她還是比伊藤高出一個檔次。
為什麼伊藤很知趣地退出了世界杯總決賽,因為她知道,她現在已經被研究成一個“透明人”,東京奧運負于孫穎莎之後,福原愛都說:“孫穎莎猜透了伊藤所有的變化。”世界杯總決賽,伊藤對陣國乒也是輸球的結果。連敗之下,日本也開始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國乒的新生代幾乎是男子化的打法,日本還停留在近台搏殺“三闆斧”的階段,強強相持高達十闆以上的對攻,日本是完全不占優勢的。
贊揚孫穎莎或有抛棄伊藤美誠的意味,日本也鼓勵年輕選手來沖擊伊藤。
孫穎莎成長的勢頭,日本是看在眼裡的。東京奧運前,能夠從丁甯、朱雨玲、劉詩雯三大主力的競争中脫穎而出,迅速上位之後還拿到了奧運單打名額,并且在東京奧運女團上擔任一号單打,年僅21歲的莎莎扛大梁能力,讓人刮目相看。
1.伊藤提升遇到瓶頸,早田希娜等後來居上。孫穎莎作為新生代,她實作在國乒女隊的搶班奪權。日本也并不是僅靠伊藤一個人來打天下,像早田希娜、芝田沙季等人也非常優秀,日本贊揚孫穎莎,也是希望日本更年輕的選手,也來大膽沖擊伊藤美誠的位置。畢竟伊藤的生膠打法還是非常受限制,一味靠速度來突擊,失誤率和風險都很大。
早田希娜屬于兩面弧圈打法,又有1米68的身高,在世界杯總決賽上她與莎莎的強強對攻,絲毫不落下風。隻是在兇穩關系的處理上,早田希娜搏殺太兇了,失誤過多。從發展潛力來看,伊藤基本上很難有提高了,日本贊揚莎莎,也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像“暴力莎”那樣具有挑戰伊藤的能力,且能夠在大賽上扛大梁吧。
大家如何看待日本媒體一改往日,大吹特吹伊藤的風格,繼而轉為贊揚孫穎莎,号召日本年輕球員向莎莎學習呢?歡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