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開始建立流量管理器

建立流量管理器配置檔案
在名稱中,提供配置檔案的名稱。此名稱必須在 trafficmanager.cn 區域中唯一,并會生成 DNS 名稱 (trafficmanager.cn),該名稱用于通路流量管理器配置檔案。
在路由方法中,選擇您需要的路由方法,這裡我選擇地理
在資源組位置中,選擇資源組的位置。此設定指的是資源組的位置,對全局部署的流量管理器配置檔案沒有影響。
建立
接下來添加流量管理器的資料中心提供服務端
建立第一個Azure終結點(我了解的就是資料中心提供服務端),選擇東亞應用程式網關公網IP資源對應的地理位置為“亞洲”
接下來再建立一個Azure終結點(我了解的就是資料中心提供服務端),選擇美國西部公網IP資源對應的地理位置為“北美/中美/加勒比地區”
建立完成
這個DNS名稱就是我們對外提供服務的DNS位址,那麼如果您自己的網站隻需要别名指向這個zjunsenweb.trafficmanager.net就可以根據用戶端所在地理位置通路就近的web伺服器了。(我沒有公司或個人域名,是以我在這裡就用http://zjunsenweb.trafficmanager.net測試)
我們來測試一下,我在自己的電腦上通路這個http://zjunsenweb.trafficmanager.net
可以看到把我的請求給了東亞的應用程式網關。
我再找到一台美國的虛拟機測試通路http://zjunsenweb.trafficmanager.net/
可以看到把我的請求給了美國西部的應用程式網關
到此我的流量管理器按照用戶端地理位置自動把通路請求流量導向了就近的Azure資料中心提供服務端。
當然流量管理器還可以有多種搭配方法,例如選擇不同的資料中心提供服務端
目标類型資源可以是其他類型的,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還有一些其他的功能,例如“真實使用者度量”
啟用“流量通路視圖”(開啟流量通路視圖需要10分鐘),我的示範環境沒法看圖了,真實的業務需求是可以看到很直覺的視圖展示的。
最後總結下“負載均衡器”、“應用程式網關”、“流量管理器配置檔案”三者的差別吧,下面的圖轉自微軟https://docs.azure.cn/zh-cn/load-balancer/load-balancer-overview
Azure 負載均衡器在傳輸層(OSI 網絡參考堆棧中的第 4 層)工作。它可對同一 Azure 資料中心中運作的應用程式執行個體間的流量進行網絡級配置設定。
應用程式網關在應用程式層(OSI 網絡參考堆棧中的第 7 層)工作。它充當反向代理服務,終止用戶端連接配接,并将請求轉發到後端終結點(資料中心提供服務端)。
流量管理器在 DNS 級别工作。它使用 DNS 響應将最終使用者流量定向到全球分布的終結點(資料中心提供服務端)。最後用戶端直接連接配接到這些終結點(資料中心提供服務端)。
到此Azure流量管理器就介紹到這了。
本文轉自 ZJUNSE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rdsrv/2069824,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