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 NFS 系統安裝配置

一、安裝NFS

檢視nfs是否安裝

#rpm -qa | grep nfs

若沒有則安裝nfs包

#yum install nfs-utils

二、配置

建立NFS目錄

mkdir /mnt/NFS

編輯/etc/exports

加入

/mnt/NFS    10.57.52.15(rw,root_squash)

exports檔案的編寫格式如下:

<輸出目錄> [用戶端1 選項(通路權限,使用者映射,其他)] [用戶端2 選項(通路權限,使用者映射,其他)]

輸出目錄為/mnt/NFS目錄,10.57.52.15為要連接配接到NFS的用戶端,通路權限指用戶端的操作權限,使用者映射可以限制使用者權限(具體含義見文章最後附錄)

三、啟動服務

service portmap start  #啟動端口轉發

service nfs start    #啟動nfs

注意:

#service nfs restart如果報錯如下:

"rpc.nfsd: writing fd to kernel failed: errno 111 (Connection refused)"

解決辦法:

1) #service rpcbind restart

2) #service nfs start

四、挂載NFS系統

mount -t nfs 10.57.52.57:/mnt/NFS  /media/nfs   

這樣就可以在本機使用遠端伺服器上的NFS網絡系統了

附錄:

1. 用戶端常用的指定方式

指定ip位址的主機 192.168.0.200

指定子網中的所有主機 192.168.0.0/24

指定域名的主機 a.zhzhgo.com

指定域中的所有主機 *.zhzhgo.com

所有主機 *

通路權限選項

設定輸出目錄隻讀 ro

設定輸出目錄讀寫 rw

2. 使用者映射選項

all_squash 将遠端通路的所有普通使用者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使用者或使用者組(nfsnobody);

no_all_squash 與all_squash取反(預設設定);

root_squash 将root使用者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使用者或使用者組(預設設定);

no_root_squash 與rootsquash取反;

anonuid=xxx 将遠端通路的所有使用者都映射為匿名使用者,并指定該使用者為本地使用者(UID=xxx);

anongid=xxx 将遠端通路的所有使用者組都映射為匿名用 戶組賬戶,并指定該匿名使用者組賬戶為本地使用者組賬戶(GID=xxx);

3. 其它選項

secure 限制用戶端隻能從小于1024的tcp/ip端口連接配接nfs伺服器(預設設定);

insecure 允許用戶端從大于1024的tcp/ip端口連接配接伺服器;

sync 将資料同步寫入記憶體緩沖區與磁盤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證資料的一緻性;

async 将資料先儲存在記憶體緩沖區中,必要時才寫入磁盤;

wdelay 檢查是否有相關的寫操作,如果有則将這些寫操作 一起執行,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預設設定);

no_wdelay 若有寫操作則立即執行,應與sync配合使用;

subtree 若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則nfs伺服器将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預設設定);

no_subtree 即使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nfs伺服器也不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NF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