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發現,棺椁一揭開,現場的人眼眶都“濕潤”了

古代封建王朝非常看重身份地位,有的人是含着金湯匙出生,有的人卻沒有這麼幸運,但是想要改變命運的方式也很單一,那就是參加科考。

皇帝選拔國家人才的方式就是舉行科考,全國的有才之人都可以參與,用這種方式是最公平的,因為這樣不看身份地位隻看才能。

很多寒門出身的人都靠着科考之路實作了自己的夢想,但為官之道也沒有這麼簡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抵抗得住誘惑。

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發現,棺椁一揭開,現場的人眼眶都“濕潤”了

要知道古代也分三六九等,從平民百姓一躍成為朝廷命官,享受的待遇也各不相同,朝廷命官當然有很多人想要巴結,自然而然會送上很多好處。

想要抵抗住這種誘惑談何容易,看看乾隆時期的和珅就明白了,明明是辦事能力突出的大臣,沒想到卻是個大貪官。

若和珅沒有這麼貪,或許他會成為流芳百世的名臣,可惜貪婪把他的優點全部吞噬了,後人也隻記得大貪官和珅。

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發現,棺椁一揭開,現場的人眼眶都“濕潤”了

當然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清官,比如北宋大清官包拯,相信這個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包拯簡直就是影視劇中的常客。

01鐵面無私包青天?

說起鐵面無私大家肯定會脫口而出包青天,确實由于影視劇的影響,包青天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

這位北宋名臣名叫包拯,由于英明決斷加上敢于為百姓申冤,是以包拯在民間的聲望很高,大家都把包拯都成了父母官。

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發現,棺椁一揭開,現場的人眼眶都“濕潤”了

而包拯能為朝廷做出貢獻,是以也被皇帝重用,當然即便是這樣包拯的官途也是起起伏伏,但他在百姓心目中依舊是高大的形象。

包拯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就在于他不畏強權隻信自己看見的,即便敵人位高權重,他也不會放棄彈劾,犧牲自己的烏紗帽也在所不惜。

這種性格的大臣讓皇帝也很頭疼,但總比貪官佞臣好,是以包拯深受仁宗的重用,包拯去世後仁宗親自前往吊唁,并為其罷朝一日,可以看出仁宗的傷心。

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發現,棺椁一揭開,現場的人眼眶都“濕潤”了

包拯以廉潔著稱,是以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有關他的民間故事也有很多,甚至由于民間流傳他是黑面形象,是以也被稱為包青天。

千年來包拯的名望不降反升,随着現代影視劇越來越多,包拯已經成為了清官的代名詞,也成了北宋的代表人物之一。

02包拯墓被發現,棺椁揭開讓人眼眶濕潤

關于包拯是哪裡人一直是安徽和河南争論不休的話題,畢竟大家一開始都認為包拯是河南開封人,直到四十多年前包拯墓葬被發現,才終結了這個話題。

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發現,棺椁一揭開,現場的人眼眶都“濕潤”了

原來包拯是道地的安徽人,經過四個多月的發掘,包拯的家族墓發掘完畢,一共發現了文物五十餘件,相較于其他名人古墓而言,包拯的家族墓顯得有些簡陋。

當現場人開始着手打開幾座棺木後,大家猜測哪一座是包拯的棺椁,他們看見一個很小的墓坑裡面擺放着一口金絲楠木棺材。

要知道金絲楠木在古代是很珍貴的,隻有權貴人才可以使用,可以想象或許是仁宗親賜包拯金絲楠木,也能看出包拯在仁宗心目中的地位。

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發現,棺椁一揭開,現場的人眼眶都“濕潤”了

打開金絲楠木棺材後,現場所有人眼眶都有點“濕潤”了,因為棺木中基本沒有什麼陪葬,隻孤零零躺着幾塊白骨。

大家都有些難受,畢竟這是一位曆史上著名的人物,沒想到卻如此簡陋安葬,而心目中高大的包拯形象也是有一定出入的。

影視劇中的包拯人高馬大,實際上的包拯躺在小小的棺材中,根據專業人士的檢驗确定包拯的身高在一米六五左右。

北宋大清官包拯墓被發現,棺椁一揭開,現場的人眼眶都“濕潤”了

看來民間傳說有誤,真實的包拯既不高大也不是黑臉,這些影視劇形象隻是人們為其築造起來的而已,實際的包拯和普通人并沒有什麼不同。

包拯在人們心目中高大的原因是他的所作所為,為百姓伸張不平,替天行道,這樣的父母官當然是高大的。

參考資料:《宋史》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