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超:從戎有功,提筆能文

張超:從戎有功,提筆能文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東漢飽學之士頗多,即便沒有遭逢戰亂也有不少隐于市井者,他們埋首于典籍之中,其鑽研心得往往受世人贊頌。本篇就來聊聊張超,字子并。

張超是冀州河間鄚mào人,漢末也有些河間人士,列個名單:邢颙yóng、張郃、田銀、劉宏、張超、劉合、劉淑。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是漢靈帝劉宏,張郃作為曹魏宿将在後世也頗具名氣。而張超與張邈之弟不是同一人,那位是兖州東平人士。

案《後漢書·文苑列傳》,張超是張良後人,而《後漢書·張皓傳》則記載張良是張皓的六世祖,不過張皓是益州犍為人士,與張超所在距離較遠。東漢司空張敏也是河間鄚人,也不知張超和這個老鄉之間有沒有什麼淵源。

“張超字子并,河閑鄚人也,留侯良之後也。有文才”——《後漢書·文苑列傳》

張超在漢靈帝劉宏時期曾參與過征讨黃巾賊的戰事,他在車騎将軍朱儁麾下擔任别部司馬。《後漢書·朱儁傳》中也提到了張超,在與韓忠交鋒的過程中,韓忠退守城中要并傳達了投降意圖,張超、徐璆qiú、秦颉本來都打算接受韓忠的投降,而朱儁持反對意見,他認為納降黃巾賊會起到不良的示範,讓賊人們有了回旋的餘地,會造就更多的叛亂。

“忠乃退保小城,惶懼乞降。司馬張超及徐璆、秦颉皆欲聽之”——《後漢書·朱儁傳》

“今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後漢書·朱儁傳》

是以朱儁下令圍攻韓忠,但是久攻不下,朱儁登上土山觀察後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他對張超說自己明白是什麼原因了,韓忠等人失去了投降的希望,是以隻能拼死一戰,多達十餘萬的敵軍身處絕地爆發出來的戰力不容小觑。朱儁随即改變了作戰思路,他準備撤掉包圍城池的兵馬,引誘韓忠主動突圍,這個誘敵之計十分成功,不僅大敗韓忠,在追逐數十裡後迫降了韓忠及其部衆。

張超在這一役後就沒有更多仕途上的記載了,餘下就是張超在文學領域的作為了,他的19篇作品中涉及了賦、頌、碑文等諸多體裁。此外,張超還擅長草書,《吳錄》中記載那那位“能書”的張子并就是張超,他的書法作品也獲得了世人們的贊世。

“著賦、頌、碑文、薦、檄、箋、書、谒文、嘲,凡十九篇。超又善于草書,妙絕時人,世共傳之”——《後漢書·文苑列傳》

“時有張子并、陳梁甫能書”——《吳錄》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