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中将去世後,開國少将對家人說:我死後要跟他葬在一起

革命年代的情誼,往往是曆經生死考驗和苦難相依的,其中的深情,讓我們今天仍然感動不已,比如開國少将劉秉彥和開國中将曠伏兆。

1996年6月4日,曠伏兆将軍病逝,按照生前的約定,已經81歲高齡的劉秉彥将軍,不顧家人的勸阻,千裡迢迢趕去為戰友送葬,并親手栽下了一棵長青松。

開國中将去世後,開國少将對家人說:我死後要跟他葬在一起

兩年後,劉秉彥将軍亦追随而去,他的骨灰,就葬在曠伏兆将軍的旁邊,兩人的墓碑隻有幾米的距離。

一個長達半個世紀的約定,一對生死不離的戰友,他們的故事一經報道,立刻感動了無數人!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曠伏兆将軍,曆史客棧之前已經介紹過了,今天再來看看另一位主人公:劉秉彥。

劉秉彥是河北省蠡縣人,從小喜歡讀書,17歲時加入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歲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典型的學霸。

但是,面對日寇的入侵,劉秉彥越來越感到文人的無力感,于是決定投筆從戎,用槍杆子代替筆杆子,跟日寇作戰。

因為有文化功底,劉秉彥參加紅軍後,基本上都是擔任特派員、政治部主任、參謀長等職,直到解放戰争時期,才擔任旅長、師長。

開國中将去世後,開國少将對家人說:我死後要跟他葬在一起

新中國成立後,劉秉彥同樣沒有閑着,曾率部參加抗美援朝,而後又潛心于機械工業和飛彈部隊的建設。如今我國迅速崛起的航天工業,正是以劉秉彥将軍等人作為創始者和開拓者的。

在劉秉彥留下的作品中,既有《抗日戰争中的戰術問題》《京津保三角地帶的鬥争政策問題》這樣專業的戰争戰略作品,亦有《劉秉彥詩詞選》這樣的人文作品,不愧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

簡單說完了劉秉彥将軍的軍事履曆,咱再回到他跟曠伏兆将軍的生死約定上來。

時間回到1946年6月,劉秉彥和曠伏兆同在冀中軍區工作,劉秉彥是第10軍分區司令,曠伏兆是第10軍分區政委,兩人配合非常默契,關系也非常好。

有一天,第10軍分區支隊參謀長任子木受了傷,被送來養傷,原本就是老相識的三個人,一同住在了一間屋子,既能照顧傷員,又能談心聊天。

然而,任子木的傷太重,等到劉秉彥第二天醒來後,突然發現任子木已經停止了呼吸!

昨天晚上還跟他們一起聊天的戰友,突然就沒了,劉秉彥和曠伏兆非常痛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兩人萌發了“生死約定”的想法。

開國中将去世後,開國少将對家人說:我死後要跟他葬在一起

劉秉彥最先推心置腹,對曠伏兆感慨道:“希望咱們死後,一個埋在大清河畔,一個葬于永定河邊,這樣己身雖死,仍能護一方周全!”

曠伏兆将軍也是性情中人,再加上兩人早已經搭檔多年,更是直言:“這樣太遠了!如果我們犧牲了,就和彼此埋在一起,連棺材都不要!”

接着,劉秉彥又補充了一句,“還要栽一棵樹,松樹最好!不畏嚴寒,頑強挺拔!”于是,二人就這樣許下了身後生死的約定!

新中國成立後,劉秉彥和曠伏兆各自專注于建設事業,鮮有機會再見面,但他們卻始終沒有忘記當年的承諾。

直到1996年6月4日,伴随着曠伏兆将軍的離世,劉秉彥明白,快要到踐行約定的時候了。

1998年7月21日,劉秉彥将軍去世,家人按照他的生前遺囑,将其骨灰埋葬于曠伏兆将軍的墓旁,相隔隻有幾米遠。

在他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兩位老戰友時隔半個世紀後,再度相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