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資料産品設計與業務産品設計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根據過往的經驗,引入5w+1h分析方法,形成資料産品設計思維架構,解決資料産品經理,面相資料産品設計,無從下手的問題。
二、正文
三、解讀
3.1 who - 目标使用者
資料産品的目标使用者是誰,此處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使用者的多樣性,即同一個資料産品可能有不同的使用者,需要針對不同的使用者分析其需求;
3.2 why - 使用者痛點
資料産品要解決的使用者的核心需求問題即為使用者痛點,此處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不同的使用者,需求不同,痛點不同;
3.3 what - 建設目标
資料産品實作的業務目标,此處是指通過系統的建設,所要達到的商業目的,與使用者痛點相呼應。
3.4 where - 資料來源
資料産品需要引入的資料源有哪些,接入管道是什麼?資料庫表有哪些?字段屬性有哪些?資料實體間關系如何?
3.5 when - 資料頻率
次元名額的重新整理頻率如何?資料引入的延遲有多長時間?
3.6 how - 次元名額
資料産品的分析對象有哪些?對象間的層級關系如何?每一個資料對象需要計算的次元名額有哪些?需要用到哪些算法?
四、未完待續
資料産品架構持續完善中,敬請關注。。。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配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