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在TechNet和MSDN訂閱提供了Server 2008 RTM 下載下傳,估計已有部分朋友做了 Live Migration (實時遷移)的測試。實時遷移是Server 2008 R2提供的新功能,使您能夠以透明方式從一個故障轉移群集節點移動到同一群集中的另一個節點,而無需斷開網絡連接配接,也不會感覺到停機時間。這裡隻順便貼一下我實驗的過程以供一個小參考,如有哪裡不對請指正,謝謝! 以下分開幾Part貼出陸續更新。
<b></b>
目錄:
Server08 R2 Live Migration 測試 Part 1:實驗條件與WSS 2008配置
Server08 R2 Live Migration 測試 Part 2:Server08 R2 配置
Server08 R2 Live Migration 測試 Part 3:故障轉移群集配置
Server08 R2 Live Migration 測試 Part 4:高可用性虛拟機配置
Server08 R2 Live Migration 測試 Part 5:Live Migration測試
Server08 R2 Live Migration 測試 Part 6:使用SCVMM 2008 R2進行Live Migration<b></b>
<b> </b>
<b>一、實驗條件:</b>
因為實驗條件所限,沒有儲存設備可以用于此實驗,是以決定用使用軟體的方法模出共享存儲, 例如可以安裝Openfiler, Startwind, Windows Storage Server(以下簡稱WSS) 等,在此實驗使用的是WSS2008, 今年5月WSS 2008正式向OEM partners release,之前沒測試過,這次順便在MSDN訂閱下載下傳了個做測試一下。 在做實驗的角度來看,Live Migration實驗的硬體要求顯然要比做VMware的vMotion配置要求要高,對于VMware的實驗,很可能找一台高性能的機器就可以完成實驗,而且對宿主系統要求較低,在宿主系統裝個VMware Workstation,裡面就可以裝ESX Server, 存儲等進行實驗了。而微軟的Hyper-V不能裝在VPC/Virtual Server裡,首先要找至少2台機器A和B,CPU要支援虛拟化技術,并且要來自同一廠商,同用Intel或同用AMD CPU,機器A和B分别裝上Server 2008 R2作為主控端的系統,最好有3台機器進行實驗,第3台C安裝共享存儲. 當然,假如實驗條件真的有限,2台機器A與B也可以,将共享存儲安裝在A或B上,經過我的實驗測試,這樣也可以完成實驗,不過要記得,因為存儲放在一台機器上,是以放存儲的那台機永遠不能關機,否則另一台機找不到存儲了。
要注意的是,在生産環境中,和這裡的設定可能有所不同,至少需要設定2個網卡并設定兩個獨立的網段,一個作為心跳網絡,一個連接配接生産環境。如果有iSCSI共享儲存設備,還需要有一個網段專門連接配接到該存儲網絡。但是因為本實驗的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沒有額外的網卡,是以隻好使用同一個網卡。
實驗環境:
Computer Name
IP Address
Role
sr1001
192.168.1.21
Domain Computer with Hyper-V installed
sr1002
192.168.1.22
dc1001
192.168.1.20
DC,DNS,iSCSI storage
生産環境可能需要:
•NIC 1 used for Public LAN
•NIC 2 used for Heartbeat Network
•NIC 3 used for iSCSI Network
"For the networks, it is still recommended to have a public network for client connections and a ‘heartbeat’ network for health monitoring. Additionally, we recommend a dedicated network for CSV and live migration traffic which should be at least 1 GB. This is to ensure that the heartbeat network does not get flooded and miss health-checks which would cause a failover. If you are using iSCSI you will need another NIC for that iSCSI network."
<a href="http://blogs.msdn.com/clustering/archive/2009/02/19/9433146.aspx">http://blogs.msdn.com/clustering/archive/2009/02/19/9433146.aspx</a>
模拟生産環境拓撲圖
<b>二、實驗步驟</b>
1. 我們首先部署WSS 2008, 将其配置DC和DNS Server, 這與平時的配置一樣,這裡不再贅述,隻分享下幾個安裝時關鍵點。
1)如下表所示,WSS 08 有32位和64位2種架構,但隻有Workgroup,Standard, Enterprise版支援對應的iSCSI Target 3.2,而這些版本隻有64位可選,是以CPU一定要支援64位技術的,太舊的CPU就不能支援了。
2) 登入系統有一個預設的密碼,是<b>wSS2008!</b>,請注意大小寫.
3) 暫時沒有中文版的WSS 2008,但我們可以安裝中文語言包,但語言包不是exe格式的可執行檔案,我們需要在控制台的Regional and Language Options中選擇Install/uninstall Language并指向中文簡體語言包。
4) 要将WSS 2008配置為共享存儲,還必須下載下傳ISCSI Target, 這個在TechNet和MSDN訂閱中在同一下載下傳清單中,但安裝包和WSS 2008是分開的,目前版本為3.2。
5) 防火牆需要設定
假如用Windows自帶的防火牆,需要打開3260端口,不然等下iSCSI發起程式很可能找不到目标,為實驗友善起見,直接添加了一個端口,假如需要提高安全性和規範性,請參考Microsoft的Guide,link如下。
http://blogs.technet.com/storageserver/archive/2009/08/14/iscsi-software-target-3-2-faq.aspx
2. 建立iSCSI目标。
這些步驟都基本一樣的,以下就隻貼圖了,我們打開iSCSI Target,建立目标,建立一個共享的資料磁盤和仲裁磁盤。
有多種方法進行辨別,我這裡選擇用IP位址。
建立虛拟磁盤。
同理我們建立了仲裁磁盤(虛拟磁盤1)。
本文轉自 VirtualTom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virtualtom/270809,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