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一個元件或一種服務在設定的某個時刻或某段時間内發揮其應有功能的能力,強調IT基礎架構的穩定性。它通常以可用率來表示,即在約定的服務時段内,客戶實際能夠使用的服務的時間比例,即在約定的服務時段内,客戶實際能夠使用的服務的時間比例。電子商務時代,企業面臨的是一個電子化的虛拟市場。在這個市場中,企業通過IT基礎架構和外部設施(如通信、物流等)與消費者進行物質、資訊和資金的交換,企業的資訊化程度越高,則組織的業務流程對IT服務的依賴程度也越高。IT基礎架構及其支援的IT服務的可用性對組織業務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是以對支援IT服務的IT基礎架構及其技術實施可用性管理(Availability Management)是非常必要的,同樣可用性管理可用更好地同業務部門進行互動,更好地服務于業務部門。
可用性管理是有關設計、實施、監控、評價和報告IT服務的可用性以確定持續地滿足業務的可用性需求的服務管理流程。可用性管理的目标是提供確定業務目标的成本合理的、可用性級别定義的IT 服務,即客戶需求應該和IT 結構及IT 組織所能提供的能力相一緻,如果二者之間存在差距,就需要由有可用性管理流程來提供解決方案。。 與可用性相關的概念有可靠性(Reliability)、可維護性(Maintainability)、安全性(Security)和可服務性(Serviceability)。可靠性是指 IT 基礎架構可以無間斷運作的能力,它主要取決于單個 IT 元件的可靠性和 IT基礎架構的整體恢複能力。可維護性是指 IT 基礎架構在出現故障後能夠被迅速恢複的能力。安全性是指于某項服務相關的資料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可用性管理流程運作過程中所需的資訊輸入、進行的關鍵活動和輸出的資訊可以表示如下
可用性管理流程涉及IT基礎架構的設計、實施、評價和控制等過程,并且貫穿于IT服務運作的整個過程。可用性管理流程運作過程中需要進行的活動主要包括可用性需求分析、可用性設計、恢複方案設計、編制可用性計劃、IT 元件維護管理、可用性改進、可用性評價和報告等活動。可用性管理是面向未來的,從根本上去改善IT服務的基礎。
本文轉自 zhaike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zhaiken/411128,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