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英雄不問出處,好漢莫問出身”,今天我們就反其道而行之,問問那些車企“英雄”的出處,看看它們在造車前都是幹什麼的!

● 标緻五金工具廠
衆所周知,卡爾·本茨在1886年發明了汽車,随後便建立了奔馳公司生産這個新産品,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奔馳并非車企中最老牌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有很多汽車企業/品牌在汽車發明之前就存在了,隻不過那時它們并不生産汽車,比如我們今天首先要講到的——标緻。
汽車發明者奔馳公司和汽車“同歲”,今年都是130年的曆史,但是要說标緻的曆史,那就要把時間調回到206年前了。1810年,也就是中國的嘉慶十五年,法國小城索肖的兩兄弟:儒勒和艾彌爾·标緻以自己的姓氏創辦了标緻公司,當時它的産品是咖啡研磨器,後來擴大産品範圍,又增加了胡椒研磨器和食鹽研磨器(是有多愛研磨器啊)。
與此同時,标緻開始生産各種各樣的五金工具,包括錘子、锉刀、鋼鋸、彈簧等,是名副其實的标緻五金工具廠。1882年,也就是公司成立72年後,标緻正式進軍交通工具制造業——生産自行車。它當時的産品叫做Grand Bi,是一種前輪巨大的penny-farthing自行車,不要小看這個怪異的家夥,它在當時也是非常新奇的交通工具呢!實際上到今天自行車也還是标緻的一個重要産品。
1889年,标緻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機動車——一部蒸汽驅動的三輪車,而後在第二年放棄蒸汽機的研究,轉而生産出了采用燃油發動機的Type 2四輪汽車,這也是标緻汽車的起點。
小編說:标緻的汽車之路,是經曆了從“廚師之友”到“木工之友”再到“車夫之友”的過程。
● 歐寶縫紉機廠
1862年,當位于德國黑森的歐寶在一個牛棚裡成立時,汽車還沒有誕生,而它當時的産品是縫紉機。由于産品品質過硬,歐寶迅速發展壯大,并在1886年(汽車誕生那年)開始進入交通領域——生産penny-farthing自行車,沒錯,就是标緻也在生産的那種前輪巨大的自行車。
1899年,歐寶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汽車,但能造好縫紉機卻并不代表能在汽車領域取得成功,這台車不是一件成功的産品,沒能繼續生産下去。于是,歐寶不得不尋求外援,它在1901年從法國取得Darracq汽車的生産許可,開始生産Opel Darracq汽車。1909年,歐寶推出了自己的4/8 PS車型,這款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了1914年,它已經成為德國最大的汽車制造企業了。
小編說:歐寶從過去“三轉一響”中的縫紉機,變成了如今“有車有房”中的車,一直緊緊圍繞着丈母娘的擇婿标準生産産品,心機好深!
● 長安軍火公司
19世紀60年代,剛剛結束兩次鴉片戰争的大清國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在全國範圍内興辦軍事工業,其中就包括長安汽車的前身,1862年由李鴻章籌建的上海洋炮局。這家工廠于第二年遷往南京,更名為金陵制造局,民國時又更名為金陵兵工廠,抗戰爆發後金陵兵工廠前往後方重慶,再次更名為二十一兵工廠。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軍工企業,它為抗戰時的中國軍隊提供了60%的武器裝備。
新中國成立後該廠又幾經更名,在50年代成為了長安機器制造廠。與此同時,它設計出了長江46型越野車,但可惜由于計劃經濟的原因,并沒能得到大批量生産的許可。改革開放之後,長安又撿起了制造汽車的念頭,并在1984年正式與日本鈴木展開合作,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汽車之路。
小編說:長安的前身為國防做過不小貢獻,是以它的不少經銷商在宣傳的時候都會标榜“軍工品質”……希望他們的話能早日成真吧!
● 斯柯達兵工廠
提到斯柯達的曆史,不少網友都會首先想到斯柯達兵工廠,它曾經是奧匈帝國最大的軍工企業,從步槍到艦炮無不生産,二戰期間最有名的武器當屬38(t)系列裝甲戰車了,盡管當時納粹德國的“元首動物園”舉世聞名,但38(t)系列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還是成為了德軍的重要裝備。
斯柯達品牌源自1869年誕生的斯柯達兵工廠,但它的汽車業務卻來自另一家公司,這就是建立于1895年的L&K公司,當時它的創始人買了一台德國自行車,但在需要維修時卻因語言問題受到了這家德國自行車廠的不平等對待,一怒之下便建立了捷克自己的自行車廠。後來産品逐漸更新,從自行車到機車,再到1906年開始生産的汽車。1925年斯柯達與L&K合并,最終沿用了斯柯達的商标。
小編說:聊斯柯達的曆史有點尴尬,二戰時兵工廠生産的武器大部分都提供給了敵軍(德軍),受了德國人的氣而建立的自行車業務好不容易發展成了汽車制造,最終卻被德國人收購……
● 三菱運輸隊
我們都知道,三菱是日本一家業務規模龐大、曆史悠久的企業,那麼它是以什麼起家的呢?1870年,岩崎彌太郎從土佐藩購買了三艘貨船,開始了海運業務,并在1873年創立了三菱商會。此後三菱的業務範圍不斷擴充,它通過收購兼并逐漸将觸角伸向采礦、造船、金融、倉儲、釀酒等多種行業。
1917年,三菱造船基于菲亞特Tipo 3車型推出了三菱Model A,這也是三菱也是日本的首部量産汽車,隻是産量有點低(6年生産了22台)。後來三菱造船和三菱飛機合并為三菱重工,新公司主要産品是飛機、艦船、鐵路車輛等,汽車并沒有太受重視,直到二戰結束後,三菱重工才開始大量生産汽車,而後在1970年,汽車生産事業部從三菱重工脫離,成為了今天的三菱汽車。
小編說:三菱重工與日本軍方的密切關系,是以不少人認為我們應該抵制三菱汽車,果真如此的話,我們恐怕需要抵制的還有采用三菱發動機的某城、某晨、某安和某亞迪等汽車品牌。
● 豐田紡織機廠
豐田如今是日本最大的汽車企業,但其起步時的豐田卻是和汽車八杆子打不着的織布機廠,它的創始人叫豐田佐吉,他是一個天才發明家,天才到什麼程度呢?豐田發明了日本第一個自動紡織機,而後經過不斷完善又設計出了更加先進的裝置,就連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紡織機械廠英國普拉特公司也開始向豐田請求購買專利。要知道工業革命就是從英國紡織業開始的啊!
後來豐田佐吉真的把一項專利賣給了英國人,得到了10萬英鎊,他将這筆錢交給自己的兒子豐田喜一郎:用它制造出日本自己的汽車。其實當時日本已經能造出汽車了,但是數量和水準還都極其有限。豐田喜一郎随即開始了汽車研制,手段很簡單,就是仿制,用現在流行的話就叫逆向開發。不過豐田并沒有照搬現成的車型,而是買了很多汽車回來拆解測繪,而後消化技術,最終在1935年制造出了自己的豐田A1轎車。
小編說:豐田靠“山寨”起家是很多人為某些擅長“逆向”的中國品牌開脫時常說的話,對于這些品牌,我隻能說:路還很長,加油吧!
● 雪鐵龍齒輪廠
和衆多外國車企一樣,雪鐵龍也是以其創始人的姓氏命名的,它的創始人叫做安德烈·雪鐵龍。早在1905年,安德烈·雪鐵龍就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專門生産一種人字齒輪,而它也成為了日後雪鐵龍車标的靈感來源。一戰爆發後,雪鐵龍開始為法軍生産軍備,具體來說是生産炮彈,到1917年,它的最高日産量達到了51000發。
早在戰争期間,安德烈·雪鐵龍就意識到一旦戰争結束,專門生産軍火的自己就将剩下一個沒有客戶的先進工廠,受當年在美國考察時的影響,他決定戰後生産大衆化汽車,并開始着手準備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法國的福特”。1919年6月,一戰剛剛結束半年,雪鐵龍的首台汽車Type A就駛下了雪鐵龍的流水線,又一個偉大的汽車品牌就此誕生。
小編說:生産人字齒輪的雪鐵龍造車後将“雙人字”作為了自己的車标,如此說來,如果天津狗不理進軍汽車制造,那車标豈不就是“薄皮兒大餡兒十八個褶兒”了……
● 鈴木織布機廠
鈴木是以生産小型車和機車知名的日本車企,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品牌也和豐田一樣是靠生産織布機起家的。1909年,鈴木道雄創辦了鈴木式織機制作所,而後的30年裡這家公司一直專注于生産織布機。
1937年,鈴木決定擴大經營範圍,并将目光鎖定在了生産小汽車上,1939年,它的首款原型車試制成功,然而二戰的爆發阻擋了鈴木的汽車計劃,日本政府認為戰争期間生産小型民用汽車是沒有意義的,于是鈴木被迫回到紡織領域。直到戰争結束10年後,鈴木的汽車制造才得以恢複。
小編說:豐田以前是做紡織的,鈴木以前也是做紡織的,當年我媽下崗的那個毛紡廠現在是不是也變什麼車企了?我得去查查……
● 五十鈴造船廠
五十鈴的前身是一家古老而龐大的日本企業——石川島重工業。這是一家以造船起家的重工業企業,它的曆史最早甚至要追溯到明治維新之前的幕府時代。
一戰時石川島因制造船舶而獲得巨大利潤,從此開始進入汽車業,起初它從英國Wolseley公司取得生産許可,而後在1929年其汽車部門獨立成為石川島自動車制造所,最終在1934年更名為五十鈴汽車。
小編說:五十鈴最早竟然是做帆船的,唉,隻可惜鄭和死的早,要不然中國明朝就能有汽車了。
● 寶馬飛機發動機廠
寶馬(BMW)的全稱是巴伐利亞發動機制造廠,但在一百年前這個品牌建立時,它名字裡的“發動機”指的卻并非汽車發動機,而是飛機發動機。當時寶馬的飛機發動機,比如一戰時福克D.VII戰鬥機用的Type IIIa發動機,二戰時Fw 190戰鬥機用的BMW 801發動機,都是具有世界級先進水準的。
一戰結束後,寶馬被禁止制造航空發動機,于是轉而生産機車,那時R32機車上的水準對置發動機和軸傳動都成為了寶馬機車上傳承至今的經典元素。再後來,寶馬通過收購一家小車企進軍汽車制造,它的首款車型BMW Dixi 3/15 PS DA-1是英國奧斯汀授權生産的,而後的寶馬303就是自己設計的了,這對于航空發動機廠來說并不算難,不是麼?
小編說:原來寶馬的汽車是從航空業降維得來的,難怪馬路上某些寶馬車主開車風格都像開戰鬥機一樣。
● 斯巴魯飛機公司
和三菱、五十鈴一樣,斯巴魯也是背景極深的日本車企,它的前身叫中島飛機。中島飛機公司建于1917年,兩年後開始接受軍方訂單,到二戰時已經成為了日本陸海軍最重要的飛機供應商之一了。它設計制造的九七式戰鬥機、一式戰鬥機、百式重型轟炸機等都是就日本軍隊的主力機型。
二戰結束後,中島飛機改組為富士重工,但由于占領軍的限制以及需求所限,富士重工無法再像從前一樣大量生産飛機了,于是它開始尋求其他業務,其中就包括50年代開始的汽車制造。1958年,富士重工推出了自己的首款量産車型斯巴魯360,從此開始了斯巴魯的汽車之路。
小編說:二戰之後中島飛機大批航空專業人才被迫進入汽車領域,這才有了斯巴魯汽車的崛起。看到這,我想跟國家提個建議:把神舟飛船的工程師們抽出一批來做汽車,立馬秒掉一切外國車企!
● 小結:
這一期我們挖出了标緻、長安、豐田等車企在造車之前的經曆,不知道您有沒有看過瘾?下一期中您将看到捷豹、現代、本田,以及吉利、比亞迪等大牌車企的“身世”,歡迎您持續關注。
上一期中您看到了造縫紉機的歐寶、做運輸的三菱、搞紡織的豐田等企業變身車企的過程,這一期中我将繼續為您帶來馬自達、沃爾沃、起亞、現代以及國内的吉利、比亞迪等車企的身世大揭秘,現在就請往下看吧!
● MAN煉鐵廠
這期還是從一個老牌工業企業說起,德國商用車品牌MAN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758年,它的前身聖安東尼煉鐵廠建立于德國重工業之都魯爾區,而後的一百餘年中它又與其他幾家工業公司合并,最終在1908年更名為“奧格斯堡-紐倫堡機械工廠股份公司”,簡稱M.A.N.。
魯爾工業區早期的産業主要以采礦和冶煉為主,這也是MAN(那時還不叫MAN,為了友善就統稱MAN吧)最初的業務,不過随着其他公司的加入,MAN的産品也不斷更新,逐漸涉及了鋼制結建構築等諸多領域。1857年,MAN建造了烏珀塔爾市的懸軌列車以及慕尼黑的鐵路橋Großhesseloher。
19世紀末,MAN開始涉足發動機制造,1897年魯道夫·狄塞爾(Rudolf Diesel)發明的壓縮點火式内燃機(後來發展為柴油發動機)就是為MAN制造的。此後MAN在柴油發動機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二戰中它為納粹海軍提供U型潛艇的柴油發動機,并為陸軍設計制造了黑豹坦克。二戰後MAN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工程、印刷機等方面,而商用車制造也逐漸成為了集團的重要業務。
小編說:二戰時MAN制造的黑豹坦克不知道害死過多少英國人、法國人、蘇聯人,目前它仍然是德國國防軍的供應商,是以按照憤青的邏輯,應該全歐洲抵制該品牌的商用車。
● 馬自達瓶塞廠
可能您不會想到,用不了幾年馬自達就是一家百年企業了。馬自達建立于1920年,當時的名字叫做東洋軟木工業公司,光看名字就知道,它的産品是軟木制品,也就是酒瓶塞一類的東西。後來在1927年,這家公司把自己名字中的“軟木”兩字去掉,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工業公司,主要生産機器裝置和MAZDA号三輪貨車。
最早的馬自達三輪車就是三輪摩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蹦子,不過後期版本已經有了汽車的樣子了。二戰結束後日本大力推廣K-car,于是馬自達開始投身四輪乘用車制造,生産出了專門對标斯巴魯360的馬自達R360,此後開始逐漸發展壯大。
小編說:馬自達從生産三蹦子開始了自己的造車之路,到如今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時風、巨力,接下來看你們的了!
● 捷豹挎鬥廠
捷豹汽車的出現還要從其聯合創始人威廉·裡昂斯的一次手工制作開始,裡昂斯是一位汽車銷售,他用業餘時間給自己的機車打造了一個非常酷的帶有棱線的挎鬥,這個挎鬥迅速受到當地機車主的歡迎,于是裡昂斯幹脆建立了一家名叫燕子的公司,專門生産自己設計的機車挎鬥。
燕子挎鬥公司逐漸發展壯大,後來又增加了汽車車身制造業務,并在1935年改組為S.S.公司,正式開始汽車制造。1945年,為了避免人們看到自己就聯想到納粹黨衛軍(縮寫SS),S.S.汽車公司正式更名為捷豹(Jaguar)汽車。
小編說:英國的捷豹從機車挎鬥廠變身成為國際知名車企,您可能不知道,國内還有更強的,曾經制造長江750“挎子”機車的有一個洪都機械廠,現在叫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造噴射機了。
● 沃爾沃軸承廠
沃爾沃由著名軸承制造商SKF建立于1915年,當時它還僅僅是SKF旗下的一個滾珠軸承制造廠,它的名字Volvo早在1911年便已注冊,它的寓意是“滾滾向前”,顯而易見,這是源于其産品滾珠軸承的形态。
由于預見到未來汽車的發展勢頭,沃爾沃的銷售經理蓋布列森和工程師拉森在1925年開始着手進行汽車試制。1927年4月,沃爾沃的首款汽車産品OV4敞篷車正式亮相,而這一天也被沃爾沃汽車公司定為品牌的誕生日。
小編說:Volvo的意思是“滾滾向前”,滾着滾着就向前了,回想起當初追女神的場景,原來她的那句“滾!”是在暗示我啊!
● 薩博飛機廠
在《村炮的車名翻譯》裡我們已經講過,Saab(薩博)這個名字本身就是“Svenska Aeroplan Aktiebolaget(瑞典飛機公司)”的縮寫,不用說,薩博就是造飛機起家的。故事還要從1937年說起,當時歐洲政局動蕩,戰争一觸即發,于是瑞典成立了自己的飛機公司,目的是為本國空軍提供足以保衛自己國土的軍用飛機。
作為中立國,瑞典沒有在世界大戰中留下太多印記,但它的軍工水準确實不是蓋的,薩博起步晚發展快,成立僅僅5年之後就制造出了具有世界級水準的Saab 18轟炸機,不得不說這是個奇迹。又過了6年,也就是1948年,薩博便已經可以制造出Saab 29“圓桶”這樣的噴氣式戰鬥機了。
二戰結束後,薩博開始追求産品多樣化,于是展開了汽車的研制,并成立了薩博汽車公司。1949年正式推出的薩博92是該公司的首款汽車産品,此後經過不斷努力,薩博汽車在安全和運動方面都積累了不錯的口碑。然而和本文其他品牌不同的是,薩博的汽車如今已經湮沒無聞,但它的原有業務飛機制造卻仍舊火熱,薩博生産的“鷹獅”戰鬥機和“百眼巨人”預警機等機型仍舊是國際軍備市場上的熱門商品。
小編說:薩博汽車的宣傳語是“貼地飛行”,實在是不太吉利,因為作為汽車品牌,它到現在也沒有飛起來。
● 起亞鋼管廠
起亞誕生于1944年日據時代的北韓,當時的名字叫京城精密工業株式會社,主要産品是鋼管和自行車配件。1952年,它制造出了南韓首款國産自行車,起名“南韓三千裡”,與此同時,公司也更名成了起亞工業株式會社。
後來的故事就有點老套了:有了自行車,接下來就生産機車,然後是源自馬自達的三輪汽車K360。最後在1974年,起亞的首部四輪轎車Brisa誕生,正式進入乘用車制造領域。
小編說:造鋼管的最後變成了汽車制造商,那麼跳鋼管舞的是不是也能成為車手呢?Impossible is nothing!
● 現代建築隊
1947年南韓商人鄭周永創辦了現代土建社,開始經營小規模的土建業務。1950年鄭周永将此前經營的汽修廠和現代土建合并組成現代建設公司,随着業務規模的增長,現代開始承接海外項目:在60年代為美軍建設南越的兵工廠。70年代通車的南韓第一條高速公路京釜高速也是由現代建設。
1967年,現代汽車成立,那時它和80年代初我國的汽車發展方式很像,就是找到海外大型公司合作。當時現代與福特合資,在南韓生産福特車型,但鄭周永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一直夢想着制造百分之百的南韓汽車。70年代,現代結束了和福特的合作,進而選擇從三菱擷取技術,最終在1976年生産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車現代PONY。
小編說:現代汽車起步時也選擇了背靠大樹,然而人家很快選擇了離開大樹,于是現在自己也長成大樹了,國内還在樹底下那老幾位,加油吧!
● 蘭博基尼農用車廠
當很多品牌都在用馬作為自己的車标時,蘭博基尼選擇了一頭蠻牛,這點倒是非常符合它的産品特征——“不求速度,但求力量”,别誤會,我說的不是蘭博基尼跑車,而是其最早的産品——拖拉機。蘭博基尼拖拉機公司(Lamborghini Trattori)建立于1947年,當時它利用二戰剩餘物資生産拖拉機,并迅速成為了意大利最大的農用機械制造商。
蘭博基尼的造車故事非常傳奇,當其創始人費魯吉歐·蘭博基尼靠生産拖拉機發家後,熱衷于駕駛跑車,然而當他對自己使用法拉利250 GT跑車中遇到的問題向恩佐·法拉利提出意見時,卻遭到對方的無禮對待。一氣之下費魯吉歐·蘭博基尼創造了以自己命名的超跑品牌,最終成為了法拉利最有力的競争對手。
小編說:蘭博基尼的故事讓我油然對我們的東方紅拖拉機廠有了莫名的信心,試想一下:未來中東的白袍們,競相開着東方紅牌超跑炫富……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 本田助力車公司
本田是做助力自行車起家的,我的很多本田粉朋友都不覺得這有什麼丢人的,因為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1948年,本田宗一郎創立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當時的産品是非常簡陋的,僅僅是将戰争剩餘的小型發電機改裝成輔助發動機安裝在自行車上,這種廉價的産品在戰後疲敝的日本社會非常受歡迎。後來本田不斷更新自己的産品,在1949年推出了Dream D機車。
本田1948年成立,1949年才造出第一台機車,然而僅僅幾年後就在曼島TT機車賽上赢得了冠軍,而後又在1961年拿下Moto GP的總冠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迹。就在機車做得風生水起時,本田決定進軍四輪領域,它的首款量産汽車産品是1963年問世的T360卡車。
小編說:從助力自行車到機車到汽車,再到如今的噴射機,本田的成長故事真的很傳奇,它的成功恐怕不太容易複制,是以,我們也就不要太苛求雅迪、愛瑪什麼了。
● 吉利建材廠
吉利的故事同樣非常傳奇,和本田不同的是,後者的傳奇在于縱向發展,吉利則是橫向的。吉利創始人李書福1982年高中畢業後先後幹過流動照相、開過照相館,兩年後李書福又開始做冰箱配件和冰箱。後來由于政策原因,李書福被迫放棄冰箱制造,轉而投向鎂鋁曲闆的生産,到如今裝潢建材仍然是吉利集團的一項業務。
90年代李書福又開始涉足機車制造,當時吉利生産的踏闆機車性能接近進口産品,價格卻隻有一半,是以迅速走紅。機車生意的紅火讓李書福堅定了自己造汽車的夢想,随後他“連哄帶騙”從當地政府申請到了土地,又突破技術、資金、人才和政策方面的重重困難創造出了吉利汽車。
小編說:李書福說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兩排沙發”,然後又推出了豪情SUV這款7座車(三排沙發),這不是打臉是什麼?
● 比亞迪電池廠
1995年,比亞迪公司在深圳注冊成立,當時它還是一家充電電池生産商。雖然隻是個初創企業,比亞迪卻有着很強的研發能力,它用了3年時間成為了鎳镉電池領域的領頭羊,而後又開始進軍鎳氫電池和锂電池領域。時至今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官網上還有2000年和2002年自己分别成為手機巨頭摩托羅拉和諾基亞供應商的資訊,然而如今這兩個巨頭都已沒落,比亞迪卻變得更加風生水起。
2003年,比亞迪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産商,與此同時,王傳福決定進軍汽車制造領域。作為民營企業,比亞迪并沒有汽車生産資質,于是它收購秦川汽車,開始了自己的汽車之路。2005年比亞迪F3下線,開啟了又一個中國汽車品牌傳奇。
小編說:看完比亞迪的故事,我隻想對南孚說一句,趕緊造車去吧,廣告詞我都替你想好了——“南孚聚能環汽車,一台更比六台強!”
● 全文總結:
這次利用兩期時間為您揭開了22家熟悉車企的身世老底,這裡面有超過200年曆史的老字号,也有近20年才成立的新公司,它們起家時的産品更是從酒瓶塞、縫紉機到轟炸機、大軍艦無所不包。以上都是外行造車的成功典範,這樣看來,目前國内那些造冰箱的、做電視的、開網站的外行之中,沒準真能出來一兩個成功的車企呢!(文 汽車之家 王勐/圖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