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過許多作者,他們都想從我這裡得到選題來寫,但當我問到可以寫什麼樣的選題時,得到的答複基本上都是 “ 電腦類的都可以 ” ,或者 “ 網絡類的都可以 ” 等等。一聽到這樣的話,我當時心就涼了半截,基本上可以肯定他們不可能寫出非常專業的圖書。之是以會這樣的看法,相信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不要說電腦方面所涉及的技術非常廣,也可能非常深,僅網絡方面,又有誰能說什麼都懂呢?寫書不是寫散稿,它講究的是系統性與專業性的統一,要全面掌握這麼廣的知識,我想時至今日還無人能及。這些作者接選題積極性都很高,但當一旦把一個選題交給他們,真正實施編寫時基本上就傻眼了,有的雖然勉強交來了大綱,可一看就知道他們的實際水準根本出路在于達不到要求。更多的是采取 “ 玩失蹤 ” 的招式,很久後當問及這個問題時,他們基本上都會說沒有時間,其實他們就是根本出路在于寫不下去。
從他們的言論中還可以看出,這些作者對寫書的一些基本要求都還不懂,認為隻要把一些相關内容 “ 填 ” 進去就可以了,而且在他們眼裡,任何技術都非常簡單。這可能與他們平常在學習或工作中所遇到一些表面應用有關,影響了他們的認識。一直以來 “ 著書立說 ” 被看作是一項非常光榮、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以前通常認為隻有少數 “ 專家 ” 可以勝任,是以寫一本書,特别是一本好書并不是許多作者認為的那樣簡單。它要求作者能全面、系統、深入地掌握某一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而不隻是表面上的泛泛而談。寫書最注重是的 “ 系統性 ” ,它主要展現在書中 “ 内容的完整性 ” 、 “ 内容組織的合理性 ” 和 “ 内容深入的專業性 ” 三兩個方面,而這正是圖書的核心與靈魂!!。
“ 内容的完整性 ” 要求在書中介紹的内容要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不隻是一些零碎的片段。許多作者寫書往往不注重這一方面,在書中所寫的内容都嚴重缺乏完整性,隻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些膚淺内容放上去。在這方面還展現在書中内容的關聯性,許多圖書中内容并不是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的,而是随意拼湊。如寫一本網絡管理類圖書,卻硬是把有關網絡組建、網絡應用等所有内容都添加進去,結果專業人士一看就知道是部 “ 拼湊 ” 垃圾,十足的 “ 十不像 ” 。其實網絡管理類圖書的關鍵就是 “ 管理 ” ,一定要圍繞這個主題來展開,向讀者介紹在現行網絡中就可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在 “ 内容組織的合理性 ” 方面,許多作者也是不很重視,或者根本沒有做到。許多作者的書内容上雖然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也很深入、專業,但整個篇章内容卻顯得非常無序,根本沒有充分考慮哪些内容應放在什麼位置,哪些内容應緊密相連,而哪些内容又是為哪些内容提供支援的。這樣一來,讀者看起來就會覺得非常累,會經常需要跳躍式地前後不斷尋找某具體應用所需的知識點,或者會出現知識點跳躍現象,就是在看到某知識點時突然一下子跳到一個根本出路在于無法承接的下一個知識點或應用,造成讀者了解困難。一般要求,整部書的内容安排上要求是一個漸進過程,按讀者正常的閱讀順序組織内容。
最後一個就是 “ 内容深入的專業性 ” 。這個一般的作者都很難做到,這是受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專業性限制。許多作者書雖然知識點都提到了,但就是沒有深入地介紹,讀者也隻能通過很少的幾句話了解一些膚淺的内容。這對專業讀者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我見過一些 Cisoco 圖書就是這樣的,什麼都講,但似乎什麼都沒有講清楚。有相當多一部分知識點隻用幾句,甚至一句話簡要地介紹,卻用大的字型或标題占用了相當大一部分寶貴的篇幅,造成了讀者寶貴的金錢和時間上的浪費。
綜上所述,寫一本書首先要清楚這本書的主題,然後再要清楚這樣的主題需要哪些内容來支援,要能讀者一個全面、系統的解決方案,而不隻是那些随處可見的皮毛。其實要實真正寫一部好書是很難的,所花的心血遠比一般人認為的。作為有一些經驗的作者,我對此深有體會。為了寫好“網管員必讀”系列及其他本人所寫的每一本書,我都選擇了每天頭腦最清醒的早上 6:00~9:00 這段時間寫稿,當頭腦不清醒時絕不“湊合”來寫,否則寫出來的東西連我自己都不滿意,我是給予對不可以拿這樣的書稿交給讀者的。另外,隻有在頭腦最清醒的時間段,才會有許多好的靈感,對圖書品質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而這些靈感恰恰就是書的“精髓”所在,也可以說是書的“賣點”,也是作者能力重要展現。
本文轉自王達部落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winda/6330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茶鄉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