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送回朱祁鎮以後,朱祁钰其實未嘗沒想過鏟除後患,但最終也沒能下手。而朱祁钰之是以沒有除掉朱祁鎮,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當時滿朝文武與皇太後的反對;第二,朱祁钰當時并沒有子嗣,太子仍舊是朱祁鎮的兒子;第三,就算嘴巴上說的兄友弟恭并非出自真心,但朱祁钰還是害怕史書刀筆的。

朱祁钰雖然貴為皇子,可其生母吳賢妃出身卑微,能夠坐上皇位也是因為他有個喜歡亂來的兄長——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而在明宣宗朱瞻基的子嗣中唯郕王朱祁钰最長。為防止瓦剌挾持英宗獅子大開口,明朝大臣與皇太後将朱祁钰扶上了皇位。
雖然成為了皇帝,當時的皇太後仍舊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母孫太後。雖然明朝嚴禁後妃幹政,不過孫太後作為明宣宗的皇後與當時的皇太後,尊貴無比,英宗又是她的兒子,朱祁钰若是想動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明朝是宋朝以後,文人地位極高的朝代,皇帝所作所為任何讓文人士大夫看不下去的行為,都可以變成臣子勸谏的理由。朱祁钰雖然是皇帝大權在握,臣子們再怎樣也不可能與皇帝抗衡,可是在古代,言官與史官是讓皇帝非常頭疼的兩種人。殺之容易,可保住自己的名譽可就沒那麼容易,人前的朱祁钰表現得對自己的兄長友善親厚,若是下殺手必然遺臭萬年。
更重要的是,朱祁钰當時并沒有子嗣,皇位繼承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明英宗被俘之前就已經冊立了自己的庶子朱見深為儲君,即便朱祁钰做了皇帝,按道理來說将來的皇位還是屬于朱見深的——若是朱祁钰殺了朱祁鎮,朱見深又怎麼會放過他這個皇叔?
英宗回朝之後被朱祁钰軟禁南宮,尤其杭貴妃生下朱見濟以後,朱祁钰的野心暴露無遺——為了易儲甚至廢黜了元配汪皇後。不過朱見濟短命,幼年夭折,這才讓朱祁钰沒有成功。可以說,若是朱見濟還在,朱祁钰易儲成功,未必就還能容得下英宗。
是以說,朱祁钰最終沒有除掉明英宗,實在是迫于無奈,并非他不想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