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裡的那杆秤

小時候,外婆對我說,"将來日好過了,再有錢,也不能浪廢糧食。糟糟蹋糧食是要遭報應(天遣的意思)的"。這時候,我心裡便有了一杆秤,外婆的話,是這杆秤上的"定盤星"。

多少次,飯間我将掉在桌上的飯粒撚起再次送進嘴裡吞下,遭到非議。然而,我行我素,因為我心裡有杆秤。

多少次,晏席間,場面上,我将掉在桌子上的飯菜夾起來,再次吃下去,遭到同席和傍人的白眼,更有藐視的目光。我不屑一顧,因為我心裡有那杆秤。

下鄉工作,在農民家裡吃飯,農民發現了我這個習慣,稱我是最懂農民的人。我從來不懂什麼叫"作秀",還是因為我心裡有那杆秤。

因為工作關糸,有緣曾多次與原陝西副省長王壽森一同下鄉,省長發現這一習慣,稱我是最有農民感情的人。我從來沒有受寵于這樣的贊譽,是因為我心裡有那杆陳舊的秤。

感恩時代,"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代,一去不複返。"小康"生活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與我們每一個人都習習相關。然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訓并未過時,也不能僅僅停留在三歲孩童的朗朗稚歌中。珍惜糧食,尊重勞動汗水,不是"過去式"。浪廢和随意扔倒飯菜不能成為好日子裡陋習。守注生活底線,把握好每個人心裡的那杆秤!

心裡的那杆秤
心裡的那杆秤
心裡的那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