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的某一天,量子資料庫是我們改造其他星球的關鍵技術之一。”
1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阿裡雲2018雲資料庫智能未來大會上,阿裡雲進階産品專家王義成如是說。
除了阿裡雲的全新一代NoSQL向NewSQL融合,NewSQL産品家族釋出,在這場大會上更有看點的是,阿裡雲資料庫團隊暢想了未來20年資料發展的整個趨勢。
<b>中國資料庫從業人員分析</b>
據阿裡雲雲栖社群的《中國開發者報告》資料,中國有500萬開發者,他們分布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域,從事着不同的工作。而與資料庫相關的從業人員,在2017年剛剛突破100萬,而在這100萬資料庫大軍裡,女性的比例大約隻有3.2%。
同時,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以後的平均單身時長來看,資料庫工程師以最長33年的紀錄,高居榜首。
在資料庫工程師最關心的熱詞中,X是最高的,有資料庫工程師認為是特斯拉 model X,大部分資料工程師認為是特步運動鞋,還有一位資料庫工程師表示,每次寫完代碼,都會在注釋中寫上特步的solgan:飛一般的感覺。表示代碼運作順暢。
行業年度品牌:特步
<b>未來,邊界正在被打破</b>
從上個世紀誕生以來,資料庫已經深刻的影響了人類活動的程序,今天從一個嬰兒出生開始,他的資訊就開始進入關系型資料庫,所謂關系型資料庫(SQL),就是類似于我們日常見到的表格。
在資料庫誕生的幾十年的時間裡,關系型資料庫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銀行,電信,政務的賬号,密碼,基本資訊,都是存儲在關系型資料庫之上的。
而在網際網路時代,資料與資料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非結構化起來,且并非一一簡單對應的關系。
NoSQL就這樣應運而生了,他的資料結構更類似于一張腦圖,任何一個節點都可以插入各種各樣的資料。但是今天新金融、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人工智能、<b>IoT</b>新場景不斷湧現,<b>SQL</b>和<b>NoSQL</b>的邊界正在消失,大家都希望未來能夠有一個既具備緩存和持久存儲,又具備查詢和分析功能的資料庫。
而這樣的資料庫,被人們稱為<b>NewSQL</b>,可以說沒有<b>NewSQL</b>:大規模增長的,靈活的企業資料無從談起。
随着Redis子產品化功能的釋出意味着<b>NoSQL</b>體系正在向New進發。未來的人們,有可能隻需要一個線上的插件式子產品化的NewSQL資料庫。
<b>NewSQL資料庫最近的幾個發展趨勢</b>
阿裡雲雲資料庫進階産品專家 王義成
阿裡雲認為在未來的NewSQL資料庫上純軟體必死,軟硬一體是未來NewSQL的必然方向,因為硬體的爆炸式發展,需要通過軟體的優化,才能充分釋放出性能的極限。
就像iPhone,專有的架構+專有的軟體才能創造十年的輝煌。
是以在未來,通用架構的時代一去不回,為資料庫定制的架構将是主流依靠FPGA,25Gb網絡,全新一代的處理器,以及高性能的存儲引擎優化持續,NewSQL才能應對增長的海量計算壓力。
同時,随着全球進一步融合,未來的雲資料庫,應該具備全球讀寫的能力
資料庫勒索事件泛濫,安全形勢越加嚴峻
在過去的2017年,全球發生了近50億起資料丢失事件,以Redis為例,社群版本隻提供Redis源碼,沒有提供完備的安全體系,使用者在沒有自身網絡安全能力的情況下更容易受到攻擊,是以未來雲廠商的定制版Redis會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的選擇。
而在資料爆炸的時代,每一KB的資料,都在變得越來越寶貴,多可用區容災,必将成為資料庫的标配。
<b>阿裡雲擁有全球最完善的雲上NewSQL資料庫家族</b>
阿裡雲雲資料庫技術總監 蔡松露
阿裡雲同時擁有Redis,MongoDB,HBase,Memcache等主流NoSQL資料庫,
如今中國80%的直播視訊網站在阿裡雲Redis,這種比閃存盤還快1000倍的資料庫,正在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高流量高并發下的主力資料庫。
<b> 今天,阿裡雲釋出了Redis4.0,MongoDB3.4,HBase1.1三款全新的資料庫,正式向NewSQL開始融合。</b>
通過創新的<b>Redis module</b>讓資料庫第一次有了“集裝箱貨輪”的能力
不僅如此,阿裡雲重新設計了Redis的架構,讓過去單核運作的Redis實作了多核運作。
更重要的是,通過資料壓縮算法,最高可節省50%的資料存儲空間,也就意味着可以節省50%的使用成本。
而MongoDB3.4獨特的三引擎設計,讓更多場景适配成為可能,HBase1.1實作了社群版本三倍的性能突破,不僅如此,阿裡雲還是Redis社群的主要貢獻者,長期高居第二名。
跟上源源不斷變化的未來場景,是阿裡雲雲資料庫的核心競争力
最近流行的直播答題APP迅速走紅,而在這個APP走紅背後,諸多的直播答題APP都采用了阿裡雲的Redis産品,在阿裡雲架構總監孟方看來,這種突發的高并發流量,天生适合在阿裡雲雲資料庫Redis上運作。不僅如此,針對直播答題APP阿裡雲能夠提供從CDN、資料庫到雲主機的完整解決方案。一天就可以建立出自己的直播答題APP。不僅如此,阿裡雲的整體技術能力,讓阿裡雲能夠高效,快速的切入新興市場。
而著名國産資料庫巨杉資料庫的CTO王濤先生也來到了未來大會,在圓桌大會上跟大家分享了巨杉的觀點:NewSQL資料庫的飛速發展,将重新定義企業級的資料庫。
既然是未來大會,一定要談談未來
“未來人類的命運,和資料庫息息相關。” 在阿裡雲雲資料庫智能未來大會上,阿裡雲雲NoSQL産品負責人王義成說。
這個看似兩個毫無關系的問題,就這樣在阿裡雲雲資料庫未來大會上,被折疊到了一起。
人類正在經曆資料大爆炸的年代,2017年産生的資料比過去整個人類曆史上産生的資料還要多。
在工程師看來,現在的資料還遠遠不夠多。
到2035年,人類的數量将到達95億,而今天的農作物的耕種方式,無法養活95億人。解決方法顯而易見: 一方面,通過基因技術改造現有的農作物,另一方面,通過物聯網技術,采集植物的資料,進行适宜的栽培。
如果要把全中國的農田裡的植物連接配接起來,進行簡單的分析,這個資料庫的規模,将達到7.7EB。這7.7EB的資料,僅僅還是中國的耕地,如果要改善全世界農田,資料量将更大。
這還僅僅是開始,如果是人類未來要脫離自身的碳基生命,成為矽基生命,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就是人類高達千億級别的神經元資訊的存儲,需要ZB級别的資料庫。
而更大的故事從一個小小的魚缸開始:一隻魚缸能夠獨立于河流之外存在,那是因為我們模拟了河流裡的所有生态:溫度,鹽度,水流,硝酸鹽濃度,含氧量等。
那我們不得不思考,如果人類要探索并把一個地外星系改造為地球,需要多麼強大的資料處理與分析能力?
大氣流動,洋流,地殼運動,光照,每一項都是巨量的NB級的資料。
上個世紀末,人類建造了模拟地外生存的生物圈二号,但以失敗告終,其中對于資料的精确掌握和分析能力缺失,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在今天看來,要破解這些技術高地,量子資料庫是能夠看得見的技術通途之一,通過對計算機架構的完全創新,用量子計算代替正常計算,才有可能實作DB級的海量存儲,并以今天最高性能的資料庫100萬倍的能力進行海量分析。
在2018年新春即将來臨之際,阿裡雲雲資料庫做了一個預言,量子資料庫是人類未來一百年内的關鍵文明飛躍點之一。
也許未來并沒那麼快來臨,但你相信,未來一定在路上。
是以,生存或者延續,是資料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