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前言

在甲午戰争中,中日海軍有三次交鋒,其中豐島海戰揭開了戰争的序幕,黃海海戰成為戰争的重要轉折點,威海衛之戰則預示中國敗局已定。這幾場海戰的失敗,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中國在戰争中的失敗結局。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甲午中日戰争關鍵戰役及時間節點

上述失敗,其根本原因是清朝當局政治、外交的腐敗和軍事戰略指導上的無能,除此外,作為北洋艦隊的總提督,丁汝昌在黃海海戰和威海衛海戰中,作戰指揮嚴重失誤,也負有直接責任。

一句話總結甲午中日海戰就是:

戰争爆發後,丁汝昌這位并不稱職的海軍提督,率領着一支實力不強、士氣低落和保障不力的艦隊,在決策者的盲目指揮下,被動消極地與日本艦隊進行了三次交鋒,最終以丁汝昌本人的自殺和北洋海軍殘餘兵力的投降,結束了這場海戰乃至整個戰争。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日雙方對陣圖

丁汝昌自殺和艦隊餘部投降是事實,這裡想就自殺時間,以及跟艦隊投降之間的關系,讨論:自殺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投降與丁汝昌之間是什麼關系?

有人說,丁汝昌是在艦隊投降後自殺的。

近代著名愛國詩人黃遵憲曾寫過一首《降将軍歌》:“......前者阖棺後輿屍,一将兩翼三參随。兩軍雨泣鹹驚疑,已降複死死為誰....”

他在詩裡譏諷了丁汝昌“已降複死”,認定丁汝昌明明已經向日本人投降了,又去自殺,顯得毫無意義。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丁汝昌

也有人說,丁汝昌自殺是在艦隊投降前。

與黃遵憲同一時代的範文瀾先生,在他的《中國近代史》(上冊)記載:

“....各将領勾結洋員,煽動兵勇水手叛變,聲稱‘向丁提督乞生路’。洋員乘機勸丁汝昌,‘姑許乞降,以安衆心’。汝昌說,‘我必先死,斷不能坐見此事’,洋員密謀脅迫汝昌投降....汝昌勸退暴徒,服毒藥自殺....”

這裡主要透露了三個關鍵事實:

1、外籍船員首先叛變,脅迫丁汝昌投降;

2、丁汝昌甯死不從;

3、丁汝昌是服毒自殺(指鴉片);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損失慘重

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對此,後世議論紛纭,算得上是一個曆史之謎了。綜合來看,筆者認為丁汝昌自殺,應當是在北洋艦隊投降前,主要有以下3個依據:

1、英籍船員戴樂爾的對華回憶錄《中國事記》稱:

“12日(農曆正月十八日)清早,丁提督自殺身亡.....赫威倡議,僞托丁提督名義作降書,并親自拟稿,譯成中文,并蓋提督印。”

就是說,艦隊投降是在丁汝昌自殺之後,然後洋員假借丁汝昌的名義,拟了一份投降書,加蓋了提督大印,再送出給日本聯合艦隊。

2、清末大臣姚錫光在《東方兵事記略》記載:

“....彈藥将磬...援兵絕...汝昌入艙仰藥,張文宣繼之,十八日曉夜四更許,相繼死,洋員議降....”

姚錫光曾擔任中國駐日領事,對中日交涉比較熟悉,甲午、乙未年間曾任李鴻章、張之洞等幕僚,這本書記述翔實,可信度高,受到很多專業人士的認可。

他的意思就是,當時船上彈藥已經快沒了,然後當時山東知府也不見來信了,意味着等援兵來救是不能行了,于是悲觀絕望之下,丁汝昌自殺了,随後才是艦隊投降。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1896 年,“濟遠”号前雙主炮從海底打撈出來,現陳列于劉公島上的中國甲午戰争博物館。

3、根據《丁氏族譜》記載:

“丁先達,賞穿黃馬褂賞戴雙眼花翎.....諱汝昌,字禹廷,生于道光十六年.....卒于光緒二十一年正月十八辰時初。”

給出這個關鍵死亡時間資訊的人,是丁汝昌的孫子丁介石,為什麼他的話比較可信呢?因為丁汝昌死的時候,他是在船上的,是以記下了他死亡的确切時間——正月十八日早晨7點鐘左右。

這個時間跟前面兩個人——戴樂爾和姚錫光的記載是一緻的,是以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綜上來說,筆者認為丁汝昌自殺确實是在艦隊投降之前,即正月十八日的清晨就吞鴉片死了,是以譏諷他“已降複死”的說法,是不可信的,算是氣話吧。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緻遠”号

另外,在丁汝昌死後,清政府對他的自殺也是一邊倒的負面評價。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3月15日,清政府以上谕的形式,對威海衛失守死事各員,即海軍右翼總兵劉步蟾、記名總兵張文宣、護理海軍左翼總兵楊用霖等,給予了褒獎,說他們“臨危受命,忠烈可嘉”,唯獨對丁汝昌态度冷淡,說他“總統海軍,始終偾事......此次戰敗死綏,仍著毋庸議恤”。

意思就是說,劉步蟾、張文宣等人是殉國,是為國捐軀,是值得嘉獎的,而丁汝昌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算不上殉國,不給予撫恤。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北洋海軍提督公署,位于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劉公島景區内

為什麼清政府做出這樣的評價呢?其實這也不難了解。

對于主戰的清廷士大夫官員們來說,戰敗之後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可能的,于是都歸咎到丁汝昌身上。這批科甲出身的禦史士大夫們,站在“正途”者的角度,從骨子裡就瞧不起作為“異途”出身的丁汝昌。丁汝昌出身于太平軍,而後才投降清朝,在這些傳統的士大夫的眼中,丁汝昌是個十足的“撚軍餘孽”,正史中的“二臣”。

于是,丁汝昌成了戰敗最好的替罪羊,甚至自殺之後被禦史們妖魔化,說他是清廷戰敗的禍首。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鎮遠”号

對于丁汝昌以及他的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給出了不一樣的評價。

日本軍人評價丁汝昌:“铮铮勇士”“具有豪傑風度”

日本海軍大尉小笠原長生,在《日清戰争中的丁汝昌》演說中提到:

“我覺得他是一位具有古代豪傑風度的人物……竭盡全力之後, 最終自殺以救部下……表現出日本固有的武士精神....”

小笠原認為, 丁汝昌正是在竭盡全力之後, 為救部下而自殺, 在日本軍人眼中這種舉動就是“戰則以義而戰, 降則以義而降。”這些很符合日本人對“義”的定義。是以, 丁汝昌是一位英勇的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勇士。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丁汝昌紀念館,位于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劉公島景區内

歐美軍人評價丁汝昌:“鞠躬盡瘁”

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爾 (E.Freemantle) 對于丁汝昌的評價是:

“.....唯有北洋水師司令官丁汝昌不然, 剛毅而愛國……将如此雜牌軍艦彙集一起, 構成一個艦隊, 恐怕除了丁提督而外, 即使再老練的司令官也不能統率。”

什麼意思呢?在外國人眼裡,丁汝昌的海戰知識,雖無法與留學英國的劉歩蟾、林泰曾等人相比, 但要論及統率整個艦隊的能力, 劉、林等人卻無法望其項背。

很多歐美海軍将領在為丁汝昌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鳴不平。他們都給丁汝昌以極高的評價。這是因為這些評論人都出身海軍, 對海軍有着較為深入的了解, 他們深知統帶海軍的難處, 對丁汝昌的處境有着切身的體驗。

【end】

對于上述觀點,你是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