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書生怒當海盜,連下東南沿海50城,朱元璋懸賞50萬白銀

明洪武年間,一向以摳門著稱的明太祖朱元璋下了血本,出了五十萬兩白銀作為賞金,在全國範圍内搜捕一個海盜。在中國古代,白銀地産量一直很低,就算是到了清朝末年,市面上也是以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币。明朝的白銀十分稀缺,國庫一年的收入折合成白銀也不過一千萬兩,朱元璋能夠拿出國庫二十分之一的白銀懸賞一個海盜,可見此人對明朝的威脅有多大。

廣東書生怒當海盜,連下東南沿海50城,朱元璋懸賞50萬白銀

朱元璋

從元朝末年的亂世時起,東南沿海就一直是海盜猖獗的地方,這些海盜在沿海地區燒殺搶掠,搞得民不聊生,已是是國家的肘腋之患。明朝建立以後,大量海盜被政府收服。即便是偶爾有些不服輸的海盜出來作亂,也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那麼這一次的海盜怎麼就這麼特殊,值得一向摳門的明太祖花巨款去捉拿他呢?

這位身價五十萬兩白銀的海盜,名字叫做陳祖義,和其他兇神惡煞的海盜不一樣的是,他是一個被迫成為海盜的人,而且還有勇有謀,和朝廷的軍隊鬥智鬥勇多年。陳祖義是廣東潮州人,家裡世世代代靠海吃飯,父母為了讓他不做受苦受累的漁民,特意送他去學堂讀書,是以陳祖義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和其他粗魯的海盜不一樣。

朱元璋做皇帝以後,考慮到海盜經常和其他國家勾結,有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影響,是以下達了海禁政策,不許漁民們再出海打漁,違禁者要被砍頭。可是對于世世代代生活在海邊的漁民來說,不讓他們靠海吃飯,他們又沒有土地可種,生活就變得非常艱難,于是大量失業的漁民隻能到南洋的馬六甲一帶讨生活。

在别人的地盤上,這群居無定所的可憐人受盡了欺辱,實在沒有任何活路了,陳祖義幹脆召集大家一起當起了海盜,這樣起碼還能吃飽飯。因為陳祖義能說會道,是以追随他的人一直很多,最鼎盛的時候,他居然有一支超過一萬人的海盜隊伍,那些南洋小國每次聽說陳祖義的海盜部隊路過,都吓得不敢讓漁民出海。

廣東書生怒當海盜,連下東南沿海50城,朱元璋懸賞50萬白銀

陳祖義

陳祖義的船隊規模越來越大,在南洋、南海、台灣、日本、印度洋等地橫行霸道,搶東西從來沒有失手過,每次都是滿載而歸。随着船隊财富和規模的擴大,陳祖義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不再滿足于當一個普通的海盜,大有想要自己當皇帝的架勢。洪武年間,陳祖義帶領船隊進攻東南沿海,不僅把沿海守軍吓得望風而逃,而且連續打下了50座城鎮,差點沒把朱元璋氣得當場去世。

正是因為陳祖義的嚣張跋扈,公然挑戰皇帝的威嚴,是以朱元璋才要釋出如此高額的懸賞金。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是這一次一個“勇夫”也沒有,因為陳祖義長年浪迹于海上,來無影去無蹤,根本就沒人知道他的蹤迹。

既然懸賞不好用,那麼朱元璋幹脆直接派船隊去消滅他,難道行不通嗎?事實并非如此,因為以明太祖時期的船隊力量,根本就沒有能力和陳祖義的船隊相比。陳祖義這些年來在海上經曆了大風大浪,深知有一支品質過硬的船是多麼重要,是以他親自負責督造船隻,船的整體品質都比明朝船隊的品質高,士兵的作戰能力也遠遠勝過明軍。

陳祖義的船隊如此強大,直到朱元璋去世,也沒有完成殲滅他的心願,而新皇帝更沒有時間對付他。因為建文帝登基後不久,明朝就爆發了“靖難之役”。建文帝和叔叔燕王朱棣打了四年,哪裡有時間去對付陳祖義,難道就任由他在海上這麼嚣張跋扈嗎?當然不可能,在叔侄戰争中勝利的明成祖朱棣,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大海。

廣東書生怒當海盜,連下東南沿海50城,朱元璋懸賞50萬白銀

朱棣

朱棣繼位之後,裡裡外外折騰了幾十年,修建紫禁城抵禦邊患、五次親征漠北、編修《永樂大典》,樁樁件件都是流傳千古的好事。可就是這個陳祖義,讓朱棣十分惱火,朱棣的版圖上絕對不允許有一個猖獗的海盜作祟,他的父親到死也沒有解決掉這個大麻煩,性格剛毅的朱棣自然要替他完成這個心願。

說來陳祖義此時也是更加有恃無恐,他靠着自己的橫行霸道,居然在三佛齊(今印度尼西亞一帶)做了國王,俨然成了一方霸主。有一年朱棣舉辦了一個活動,陳祖義作為小國的國王也需要表示一下,可是三佛齊畢竟是個小國,拿不出什麼值錢的東西,陳祖義居然派出自己的船隊,在海上把所有準備去朝賀的國家帶去的貢品都搶走了,然後跟朱棣說這是他們國家準備的禮物。

朱棣怒火中燒,陳祖義居然搶了本來就屬于他的東西,然後還一本正經的又送給他,換了任何人都忍受不了,從那時起朱棣就對陳祖義起了殺心。陳祖義哪裡懂得這些,不久之後,他又打着建文帝的名義,準備繼續攻打大陸,要知道建文帝一直是朱棣的一塊心病。有人敢打着建文帝的名義,想要動搖朱棣的江山,朱棣怎麼可能咽下這口惡氣。他這一次為了抓到陳祖義,居然給出了750萬兩白銀的天價,這幾乎是把明朝全部的财政收入都用上了。

廣東書生怒當海盜,連下東南沿海50城,朱元璋懸賞50萬白銀

鄭和雕塑

然而無論賞金如何增加,還是沒有人能夠找得到陳祖義,是以朱棣決定派人出海抓捕陳祖義。在決定攻打陳祖義的時候,有大臣提出,陳祖義船隻的品質很好,明朝的船隻無法與之相比,是以不宜貿然出兵。可朱棣是一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人,明朝戰船不行,那就重新制造一艘船,說幹就幹,沒過多久一艘舉世聞名的寶船就建造出來了,這艘船的統帥,就是明朝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鄭和。

整條船長44丈,寬18丈,排水量有7000多噸,以這條寶船為中心,還修建了戰船、水船、馬船、運糧船等各種船,組成了一支遠洋艦隊,這種氣勢恢宏的船隊,不僅陳祖義的船隊奈何不了,就連後來的哥倫布和麥哲倫船隊,也無法與之相比。船上還有可以抵禦風浪的披風闆和可以預測抛錨位置的鉛垂。公元1405年,寶船由鄭和統率,在福建長樂起錨,此去一來是為了結交南洋國家,二來為了尋找建文帝,三來就是為了抓捕陳祖義。

鄭和帶着船隊一路通路,先後去了爪哇國、錫蘭、古裡、蘇門答臘等國,每通路一個國家,就送給他們豐厚的禮品,消息很快傳到了陳祖義那裡。陳祖義看到鄭和的船上有那麼多寶貝,頓時就心動了,可是他看到明朝的船隊聲勢浩大,一時間也不敢輕舉妄動,當他聽人說這支船隊的統帥鄭和是個太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了詐降的想法。他想通過假裝投降迷惑鄭和,然後偷襲鄭和的船隊,奪取所有的寶貝。

廣東書生怒當海盜,連下東南沿海50城,朱元璋懸賞50萬白銀

寶船複原圖

鄭和雖然是太監,可卻是身經百戰得太監,是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陳祖義哪裡是他的對手。鄭和看到陳祖義的投降信,就指令部隊做好了全面的防禦準備,打算等到陳祖義接近船隊的瞬間,放火燒死他們。到了投降的那一天,陳祖義的隊伍舉着白旗假裝投降,悄悄地靠近了鄭和的船隊,眼看船隊沒有一絲動靜,就準備動手偷襲。

豈料這時鄭和船隊突然殺聲震天,不知道從哪裡來的火把紛紛扔向了陳祖義的船隊,整個海面瞬間變成了火海。陳祖義的手下被斬盡殺絕,很多人沒來得及反應就葬身海底,而陳祖義也被明軍抓獲,押送回了京城。陳祖義回到京城後,朱棣親自審問了他,然後又召集了各國使臣,在衆目睽睽之下将其斬首示衆。

廣東書生怒當海盜,連下東南沿海50城,朱元璋懸賞50萬白銀

陳祖義被押赴京城

陳祖義雖然是被逼無當了海盜,但是在做海盜的那些年裡,他做過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還對自己國家的領土安全造成了威脅,最後落得如此下場也是罪有應得。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當年沒有那麼嚴苛的海禁政策,也許陳祖義就不會成為海盜,而是一個老老實實的讀書人。然而曆史無法改變,陳祖義終究是做了危害一方的海盜,成為衆人唾罵的對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