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在中國古代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之間就是一部相愛相殺的曆史。遊牧民族由于生存環境非常惡劣,是以一直觊觎中原肥沃的土地;而中原王朝則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和遊牧民族之間展開了多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而一旦中原王朝衰弱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必定會大舉南下趁此機會奪取中原王朝的土地;

楚漢之争之際,匈奴冒頓單于趁機奪取了河套地區,本想進一步發展,可是最後劉邦勝利了,冒頓單于看到沒機會就算了。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北方的匈奴、鮮卑等部族相繼大舉入侵,由于中原王朝曆經十幾年的“八王之亂”,軍事力量幾乎毀于一旦,是以面對遊牧民族的鐵騎隻有戰戰兢兢。

還有一次是在五代十國天下大亂的時候,自安史之亂以來軍閥割據的局面持續了一百多年,這大大損耗了中原王朝的有生力量是以顧不上北方遊牧民族,契丹部族趁勢崛起。

而在中國有名的亂世之中,三國時代對于遊牧民族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從東漢末年開始先後經曆了“黃巾起義”、“軍閥割據”最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可是從始至終,遊牧民族始終無法攻入腹心陣地,而無論是魏蜀吳都始終牢牢壓着各地的少數勢力,那麼當年的遊牧民族為啥根本攻不進去呢?

對異族的分化瓦解,成為了魏蜀吳三方較常用的手段

三國時期,要說防守邊境困難最大的應該要數曹魏,他的幽州和并州一帶要守衛匈奴,而涼州、雍州一帶又是羌族的地盤,其中羌族之亂持續百年,東漢王朝花費了整整數十萬的銀子投進去,可是這就像一個無底洞一般,砸進去多少都不好使。

諸葛亮之是以每次北伐都想要從雍涼一帶進軍就看中了這裡的價值:

一個是諸葛亮認為這裡民族成分複雜,曹魏根本不能有效控制,而蜀漢名義上還是大漢的延續,至少有部分民族内心是歸附大漢的。

第二個是這裡的騎兵異常骁勇,西涼的悍馬在當時可謂是天下無敵,而蜀漢步兵弓弩是行家裡,可是面對曹魏的鐵騎終究處于劣勢。

而事情怪就怪在這裡,諸葛亮每次北伐都想要從雍涼一帶進軍,可是諸葛亮始終無法占據雍涼,更别說之後的長安了,在東漢時期鬧騰的不行的羌族在曹魏時期徹底沒聲音了。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這是為何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羌族早已經翻不起大浪了,這就要提及當年那場“渭水之戰”了。

當時馬超和曹操在渭水旁集結了大軍對陣,馬超隻有10萬左右,而且這些部隊還并不都從屬于馬超,其實這些部隊更多的是聯軍,有韓遂、程銀等羌族十方首領組成,而馬超在當時屬于較為強大的一方,是以自然就當仁不讓的成為了聯軍的首領。

在渭水之戰初期,曹操和馬超的對決是曹操呈一面倒的态勢。“西涼鐵騎”号稱天下無敵,這句話在當時果然應驗了。

這群西涼鐵騎和一般的西涼騎兵不同,馬超的西涼鐵騎更像一群“斯巴達勇士”,他們手中的槍不是用來對陣用的,而是如同斯巴達勇士一般用來投擲的,這種戰術給予曹操的部隊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也讓曹操着實吓了一跳。

對決不利,連曹操都有想要打退堂鼓的心情,可是這個時候謀士賈诩發現了其中的問題,馬超部隊雖然悍勇,但是并不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軍隊”,他們内部有很多首領,彼此之間派系林立,不妨從這點下手利用“離間計”擊垮他們。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賈诩的指點一下子讓曹操打起了精氣神,于是暗中派人和馬超軍隊的第二号首領韓遂“聯絡”,韓遂本身就是大漢王朝的心腹大患,大漢王朝幾次招降韓遂,韓遂降降判判始終無法被清理。

可是馬超卻信以為真了,他認為韓遂老毛病又犯了,于是本來同氣連枝的聯軍由此出現了内讧,這也成為了西涼聯軍慘敗的根源。

曹操對付馬超和韓遂的方法是當時曹魏最常見的用來拉攏遊牧民族的手段之一,這也是為何北方遊牧民族始終無法南下的原因之一。

雖然在當時的中原大地之上,三方混戰持續了一百多年,彼此之間誰都不服誰。可是在草原上面的情況和中原王朝持續相同。

在當年漢朝擊敗匈奴之後,匈奴就分化為了南北匈奴,北匈奴從此西遷至中亞歐洲一帶,而南匈奴歸附漢朝。

可是此時的南匈奴的精銳力量早已經被中原王朝打得一幹二淨,褲兜比臉都要幹淨,而當年的那些小弟們一看大哥已經不行了,立馬有了自立門戶的心思,當年屬于東胡的鮮卑和烏桓在這之後脫離了匈奴的勢力範圍。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而草原之上則形成了匈奴、鮮卑、烏桓三方勢力持續膠着的情形,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之後曹操統一了北方之後,便開始着手解決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他先是以精銳力量打擊了不服曹操管轄的烏桓,張遼白狼山一戰成名直接斬殺烏桓大汗,而後又收服了匈奴。

可是對于曹操來說,他對這些匈奴也不是很放心,此時的曹操還是有着“非我族了其心必異”的心思,是以就将匈奴分化瓦解成五部,安置在五個不同的地方,曹操的心思無非就是:

一個是曹操當時也急需匈奴的軍事力量,三國亂戰對于人口的損失是巨大的,而匈奴天生就是馬背上的戰士,對于曹操來說他們的軍事力量也是他當時急需的。

第二個曹操也對這些匈奴人很不放心,可是真的将他們安置在草原更不放心,與其這樣不如安置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用自己人來監視。

解決了匈奴和烏桓之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隻剩下了鮮卑,可是當時的先鮮卑也不太平,在鮮卑族每次都要出現一位雄才大略的大漢之時他們總是會意外亡故,比如轲比能,他生前一度要統一鮮卑,卻被意外刺殺身亡。

由此鮮卑始終無法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民族來和曹魏對抗,在當時鮮卑之中派系林立,依次為中部鮮卑,東部鮮卑,西部鮮卑,而東部鮮卑之中又有慕容部、段部、宇文部三部勢力。

而三國之間也正是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讓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始終無法形成凝聚力大規模南下。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蜀漢采取拉攏政策

比起曹魏的分化瓦解,蜀漢的軍事鬥争更多的還是以拉攏為主,這是和當時地理環境有關的。

雖然漠北草原地理形勢險惡,可是這個地方至少還可以大規模駐軍,彼此之間還能有個照應。

而蜀漢面對的民族是南中一帶,也就是今天的雲貴一帶,這裡地形複雜遠比漠北困難得多,“苗疆十萬大山”說出了這裡的困局,比起曹魏他們面對的困難更加多:

一個是無法大規模駐軍,因為在這駐軍彼此之間有群山阻隔,根本無法聯系,而且蜀漢還要為支援北伐而做軍事準備,這一點就更加限制了在南中的駐軍。

第二這裡的瘴氣氣溫非常嚴重,民風之彪悍不亞于北方遊牧民族的戰士,正是如此,漢朝在當地的治理方式還是以羁縻政策為主,就是讓當地質自己選出一個首領,然後自己治理。

是以諸葛亮認為要想治理南中更多的還是以安撫為主,而馬谡在諸葛亮出征南中之前也提出了“攻城為上,攻心為下”。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而之後諸葛亮在攻打南中的過程之中,聽到了當地有一個首領叫做孟獲,為人非常豪爽,在當地聲望很高,是以諸葛亮才有了七擒七縱”,這直接讓孟獲從此對諸葛亮有了一個大寫的服,從此不再找事,安安心心為蜀漢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雖然這是演義誇張的橋段,但是事實上蜀漢治理南中還是要以安撫柔和為主,為此特地在南中設立了一個

庲降都督

,從公元215年設立直到蜀漢滅亡。

第一任都督是鄧方,為人輕财仗義,深得南中各個部族信任;第二任都督李恢幹得也不錯;而第三任都督張翼則屬于典型的“酷吏”,當時南中歸降不久,認為“亂世當用重典”,是以對于南中嚴加苛責,直接導緻南中各部反叛。

蜀漢不得不派出第四任都督馬忠來代替,也因為馬忠的治理,南中各部徹底歸附蜀漢,成為了蜀漢名副其實的大後方。

“馬忠鎮南中,王平守漢中,鄧芝主夷陵”,諸葛亮死後這三人繼續各司其職,也正是因為這些良将尚在,蜀漢政權在這之後還能延續四十幾年。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是以從這就能看出,為何在中原亂戰時期,異族始終不敢對于中原有所觊觎,當時的遊牧民族從規模上僅僅相當于曹魏或者蜀漢的一個郡縣,人口方面更是無法與之相提并論。

而且三國時期的将領之豪華非任何朝代可比,在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之後,當年的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都已經逝去,而原先給他們當下手的副将則開始發揮他們的光芒。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異民族入侵?孟獲:我被抓七次,還看不出差距嗎

曹魏的田豫、牽招,蜀漢的馬忠一個個都震懾着當時的少數民族,這也是為何三國亂戰北方民族不敢觊觎中原領地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