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承上古藝術,融入浪漫情懷,透過曾侯乙墓探尋先秦時期漆器藝術

曾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小國,它的政治中心大約在今天的湖北随州一帶,史書上對曾國的記載也語焉不詳。真正讓曾國走入大衆視野,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湖北随州發現的曾侯乙墓,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以及漆器讓人們歎為觀止,尤其是其中造型精美、紋樣奇特、做工精湛的漆器,更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輝煌的藝術成就。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在我國漆器藝術史上占據着相當重要的地位。

曾侯乙墓挖掘現場

曾侯乙墓與漆器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地處湖北随州,而随州位于湖北北部,是江漢平原與中原地區的過渡丘陵地帶,境内物産豐富,沃野千裡。這樣一個地方,在古人眼中也是非常理想的“風水寶地”,随州曾相繼出土過葉家山曾侯墓、蘇家壟曾侯墓、棗樹林曾侯墓和文峰塔曾侯墓。這些墓葬的主人也是曾國國君,其中葉家山墓的墓主人要比曾侯乙墓早五百多年,而蘇家壟墓的墓主人也要比曾侯乙早三百多年,可以說他們都是曾侯乙的祖先。在衆多的曾國墓葬中,曾侯乙墓可以說是出土器具最齊全、出土文物最具代表性的戰國大型墓葬,尤其是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器,是先秦時期出土漆器最多的一次。漆器的紋樣不僅融入了楚國漆器紋樣的精髓,還吸收了南方文化的優秀成分,最終融入到整個中華民族的藝術長河之中。

墓中主要漆器

戰國時期青銅器已經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漆器開始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為漆器重量較輕,有些還可以随身攜帶,是以它們開始取代青銅器的地位。曾侯乙墓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那口華麗的漆棺,棺身碩大無比,外棺長三米多,寬度和高度也超過了兩米,整個棺身都用朱黑色髹漆,然後再用黃色、紅色、金色進行彩繪,畫上雲紋、陶紋、渦紋等精美的紋飾,整個外棺看起來富麗堂皇,為整個墓室都增添了華麗的色彩。内棺長兩米多,寬度和高度超過一米,棺身是用紅漆和黑漆反複刷塗而成,整體觸摸起來非常平滑,沒有任何粗糙感。

兩側是一些比較複雜的圖案,而棺蓋上的圖案卻比較簡單,主要以龍鳳為主,象征着主人死後能夠駕神龍升天,有神獸保佑,在陰間也能享受生前的一切待遇。整個漆棺造型雍容華貴,内外交相輝映,可以說是曾侯乙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漆器。除了漆棺之外,還有食具箱、酒具箱等生活用具,它們通體用黑漆刷成,曆經千年仍然光華如新,這也是最早的物品收納盒。還有那造型精美的鴛鴦形漆盒,全身用黑漆刷成,并點綴了各種新奇的紋樣,尤其是盒身上的浮雕夔龍,就像一條準備直上雲霄的真龍,讓人歎為觀止。曾侯乙墓漆器處于戰國早期,制作工藝雖然沒有後世那麼精湛,但是卻保留了最原始的古樸與神秘,其中浪漫的紋樣往往讓人對美好事物浮想聯翩。

漆棺

曾侯乙墓中漆器紋樣

動物紋樣

曾侯乙墓中的漆器最主要的裝飾紋樣就是動物紋樣,其中以龍紋和鳳紋最為著名。龍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古代皇帝也稱自己為“真龍天子”,中國人對龍的崇拜無以複加,甚至在現代家庭日常擺件中,也少不了龍的身影。曾侯乙墓漆器上的龍紋形态各異且變化多端,乍一看仿佛雜亂無章,但是仔細觀察卻能發現其中蘊藏着的寓意。龍紋主要裝飾在内棺的棺蓋上,繪制線條十分流暢,且龍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龍做俯卧之狀,似乎準備一飛沖天;有的龍纏繞在一起,似乎要雙宿雙飛;有的龍則已經飛到了高處,俯視下方,像神明一般保護着墓主人。這些千奇百怪的龍紋共同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向人們展示着那個樸素時代的漆器裝飾藝術。

鳳紋也是曾侯乙墓漆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龍紋相得益彰,二者相輔相成,缺少了任何一個都會顯得漆器整體造型索然無味。因為曾國與當時南方地區最為強大的楚國是鄰居,是以曾國文化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楚文化的影響,楚人以鳳鳥為圖騰,曾文化中也融入了很多鳳鳥紋裝飾。曾國漆器鳳鳥紋模仿了雞、鳥、大雁的形态,在曾侯乙墓内棺中就有“雙足五彩鳳鳥紋”,“誇父逐日圖”和“後羿射日圖”中也有這種鳳鳥紋。雙足五彩鳳鳥紋具有長足、尖爪、高冠等特征,腹部刻有精美的卷雲紋,尾部如同鳳凰展翅一般高高立起,一派雍容華貴之像,這隻鳳鳥立身于龍背,似乎要與龍一起直上雲霄。

彩漆木雕鴛鴦盒

“人神共存”紋樣

古人都非常相信神明,他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和神生活在一起,甚至“與神共舞”,這種美好的願望也被寄托在了漆器紋樣上。在《山海經》中,神鳥是一種象征着财富的神仙,它們喜歡唱歌跳舞,如果降臨某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會擁有安甯和财富。著名的鴛鴦形漆器盒上刻有“撞鐘擊罄圖”和“擊鼓舞蹈圖”兩種記錄墓主人日常生活的圖畫,圖中的人物都是鳥首人身狀。“撞鐘擊罄圖”中,整個編鐘架也是由兩端神獸支撐起來的,沒有像大型音樂舞蹈那樣幾十個人一起演奏,畫中隻有一位鳥首人身的神人在演奏,這也是曾國人想要通過繪畫表達通神的心願。在“擊鼓舞蹈圖”中,擊鼓的人和跳舞的人也都是鳥首人身狀,可見曾國人對于神仙的崇拜。

曆史意義

曾楚文化結晶

曾國的第一任國君是與周天子有着血緣關系的南宮适,他是周武王最小的弟弟,在西周初年被分封在漢水一帶,主要活動範圍在湖北随州,負責替周天子守衛南方國土。曾國曾經盛極一時,在西周時代國土一直擴充到河南地區,并且還擁有随州、荊門、襄陽三個重要城池,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曾國已經成為了強大楚國的附庸國。雖然在政治上是附庸關系,但是在文化方面列國都是平等的,曾國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弱小就放棄了對文化的傳承,他們把曾國文化與楚國文化成功的融合在一起,曾侯乙墓漆器就是曾楚文化的集中表現之一。

随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浮雕彩繪漆豆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如漆器鴛鴦盒、彩繪漆鹿、漆耳杯、漆蓋豆等等,都與楚國墓葬中出土的器物有着明顯的關系。在漆器的紋樣方面,曾侯乙墓漆器紋樣也與楚國有着密切的聯系,楚國墓葬的内棺中也刻有很多線條流暢的龍鳳圖案。楚國人崇尚神鳥、鳳凰、太陽、火神,曾侯乙墓漆器紋樣中也有“誇父逐日”中的金太陽紋樣、在漆鴛鴦盒上有鳥首人身的神鳥形象、還有“扶桑鳳鳥紋”、“雙足五彩鳳鳥紋”、“龍形鳳紋”等等,這些神秘而又浪漫的紋樣通通帶有楚文化的特點,共同構成了楚人和曾人豐富的精神文化世界。

彩繪漆鹿

漆器藝術的價值

在春秋戰國以前出土的漆器幾乎少之又少,一直以青銅器占據主要地位。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漆器藝術發展的高峰期,它逐漸取代了不友善運輸攜帶的青銅器,并且漆器明顯比青銅器更具有實用性。漆器雖然友善實用,但是戰國早期出土的漆器數量還是很少的,就連以楚國文化為代表的南方地區也幾乎沒有出土過漆器實物,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器不僅造型精美而且種類齊全,代表了戰國早期漆器發展的成熟。曾侯乙墓中的漆器紋樣雖然與楚國與楚國漆器紋樣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有些紋樣的刻畫精緻程度甚至超過了楚國漆器,對于現代學者研究漆器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參照價值。

結語

曾侯乙墓中的漆器是中國漆器工藝的代表,它的紋樣裝飾中融入了楚國文化的特點,既神秘又浪漫,無論是龍紋、鳳紋、太陽紋、神鳥都是色彩豐富,有着楚國漆器文化的特點,也代表了中國早期漆器藝術的高度成熟,神鳥更是展現了曾國人的日常生活和對于神的信仰。曾侯乙墓漆器紋樣靈活多變,雖然隻在紅色和黑色的基礎上添加色彩,但是整體構圖精細,線條靈活多變,尤其是漆器中最為常見的龍紋,将龍的栩栩如生之态展現得淋漓盡緻,通過這樣的刻畫使整個漆器都呈現出雍容華貴的效果,可見曾國工匠的紋樣裝飾技術的成熟。在中國藝術的長河中,漆器藝術如同一顆顆閃亮的星星,照亮了東周時代的夜空,它永遠散發着耀眼的光芒,也将照亮現代藝術的天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