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對特斯拉允許駕駛員玩電子遊戲展開調查|悅讀全球

美國對特斯拉允許駕駛員玩電子遊戲展開調查|悅讀全球

悅讀全球(2021.12.22)

美國對特斯拉允許駕駛員玩電子遊戲展開調查

美聯社22日報道,美國已經對一份關于特斯拉汽車允許人們在駕駛時在中央觸摸屏上玩視訊遊戲的報告展開了正式調查。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調查涵蓋了2017年至2022年約58萬輛電動汽車和SUV車型。

該機構22日在其網站上釋出的一份檔案中說,這種被稱為“乘客遊戲”(Passenger Play)的功能可能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增加車禍風險。檔案顯示,該遊戲功能自2020年12月開始提供。在那之前,這些遊戲隻能在特斯拉處于停車狀态時進行。

NHTSA對2017年以來開始銷售的特斯拉Model 3、Model S、Model X和Model Y車型進行了初步評估。調查人員“将評估該功能的各個方面,包括特斯拉‘乘客遊戲’的頻率和使用場景”。調查可能會導緻召回。

分心駕駛占美國公路死亡人數的很大一部分,僅2019年一年,就有3142人是以喪生。

日本氦氣進口價創新高,東京迪士尼停售氣球

日本經濟新聞22日報道,在日本,用于半導體制造等的氦的進口價格徘徊在創出50多年最高點的水準。由于海上運輸停滞等影響,供應跟不上以亞洲為中心的旺盛需求。

氦作為開采天然氣之際的副産物而生産出來,全球隻有美國和卡達等幾個國家的天然氣田能以有利可圖的成本進行生産。日本全部依賴進口。

日本貿易統計顯示,2021年(1-10月)的平均進口價格為每公斤8148日元。比創出過去50年最高價的2020年還高出2%。相較于近期低點2017年的漲幅接近4成。

需求以亞洲為中心正在增長。2020年新冠疫情導緻用于半導體和光纖等的需求減少,但目前中國等的需求正在複蘇。

另一方面,供應尚未恢複。氦要在液化之後通過專用集裝箱進行運輸,日本的進口公司高管表示,“由于全球集裝箱船運輸陷入停滞的影響,産地有貨、但消費國缺貨的情況正在持續”。

貿易統計顯示,2021年1-10月的進口量為1090噸,比上年同期減少1成。2021年全年的進口量很可能低于創出30年來最低水準的2020年。

開始受到波及的是娛樂産業。從事氣球銷售的日本Rolly's Balloon Factory的代表藤井純子表示,“如果在1月中旬和2月之前的氦氣供應不能恢複,庫存将告罄,将不得不暫停銷售。”

營運迪士尼的東方樂園也受到氦氣供應短缺影響,自12月1日起,停止在東京迪士尼度假區内銷售充填氦氣的氣球。該公司表示“重新開機銷售的時間尚未确定”。如果停售1個月以上,将是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因氦氣短缺而停售以來的首次。

在聖誕節的氣球需求旺季,氦氣供應不足對消費行業造成打擊。氦氣短缺的影響今後有可能擴大至半導體、光纖、醫療器械等産業和消費生活。

美國電動汽車2022年在金屬礦山開采方面将面臨艱難選擇

路透社22日報道,美國擁有的锂、銅及其他金屬儲備量足以制造數百萬輛電動汽車,但對開采新礦日益高漲的反對聲音可能會迫使美國在電動汽車金屬上依賴進口,并延緩該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程序。

美國進口電動汽車金屬的舉措可能會增加從海外礦場到美國國内加工設施的運輸路程,進而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政策制定者希望在2022年看到福特、通用等汽車制造商的一系列電動汽車制造設施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釋出了一項行政指令,目标是在2030年銷售的所有新車中電動汽車占比一半。

路透社的一項分析發現,美國拟議的采礦項目可以生産足夠用于600萬輛電動汽車的銅、用于200萬輛電動汽車的锂以及用于6萬輛電動汽車的鎳。

然而,這些采礦項目面臨着美國土著團體、牧場主以及環保人士的反對,礦商們也面臨着除環保人士和當地居民之外的其他阻力。

拜登本人今年10月份采取措施,在明尼蘇達州邊界水域實行為期20年的采礦禁令,此舉将阻礙智利礦業公司安托法加斯塔公司旗下子公司Twin Metals在該州的銅鎳礦項目。這個拟議中的地下礦山本将成為美國電動汽車銅的主要供應來源,而電動汽車使用的銅是内燃機的兩倍。

盡管如此,白宮一直在努力強調其對某些電動汽車金屬采礦項目的支援,包括Lithium Americas拟議中的锂礦項目、以及一個由通用汽車提供部分資金的加州地熱锂礦項目。除了白宮,許多礦業項目都得到了工會的大力支援。

今日圖檔

美國對特斯拉允許駕駛員玩電子遊戲展開調查|悅讀全球

圖源:視覺中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确認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2021年12月21日,正在黎巴嫩進行通路的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舉行新聞釋出會,在回答總台記者關于“是否确認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提問時,古特雷斯稱,他收到國際奧委會的邀請,并接受了邀請。

(本文編譯自美聯社、日本經濟新聞、路透社)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周雨晴 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