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VS-DR模式(原理圖詳解)

标簽(空格分隔): linux

LVS一共四種工作模式。其中,DR模式是比較常用的模式之一,配置較麻煩,這裡重點記錄一下它的核心要點及優化。先看工作流程,上圖:
LVS-DR模式(原理圖詳解)

主機名

IP位址

角色

lb01

10.0.0.5/24

排程器

web01

10.0.0.7/24

RS伺服器

web02

10.0.0.8/24

lb01添加虛拟IP

添加服務員RS伺服器

參數說明

1.在每台real server端執行

綁定vip

2.手工在RS端抑制ARP響應

DR(Direct Routing)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TUN(Tunneling)

FULLNAT(Full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建議日1000千萬到2000千萬PV或并發請求1萬以下都可以考慮用haproxy/nginx或(LVS-NAT模式),DR模式效率很高,但配置麻煩。

因後端伺服器上同樣配置了虛拟IP,如果在用戶端進行ARP請求時,後端伺服器以自身的MAC位址進行了回複,則起不到負載均衡的效果,此時用戶端直接連到了某台後端伺服器上。

後端伺服器的虛拟IP必須綁定到lo:0上,同時指定子網路遮罩是255.255.255.255,否則ARP禁用會出現異常。

持久連接配接(Persistence)的問題。持久連接配接使同一個用戶端在逾時時間内(ipvsadm-p參數指定,keepalived中的persistence_timeout指令)會持續地連接配接到同一台後端伺服器,這個是4層上的持久連接配接。來自用戶端的每個新的連接配接會重置該逾時時間。

Keepalived對後端伺服器的健康檢查,推薦使用應用層檢查方式,另外可以配置Keepalived使用管理者自定義的腳本進行健康檢查(MISC_CHECK指令)

負載均衡器之間使用vrrp協定進行高可用設定時,禁用iptables或者打開對vrrp協定的支援。

LVS叢集中的負載均衡器,推薦使用16GB及以上記憶體,同時采用多隊列網卡提高網卡吞吐量減少處理延時。

LVS叢集中的後端伺服器,根據IO密集型和CPU密集型2類,可以分别使用RAID10、SSD及高頻多核CPU來優化。

參考書籍【Linux運維最佳實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