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志怪故事——女南柯

女南柯

轉自薛璐璐的美篇,原作出自《螢窗異草》

悟枕道人是杭州生員黃履誠的最小的女兒,原名叫婉蘭。她從小就非常聰明,三歲就能認識簡單的字。黃履誠非常喜歡她,把她看作掌上明珠,親自教她讀書。九歲時教她讀杜詩,一天就能把所教的詩一字不漏地背出來,好像以前就學過一樣,實在是難得的天才。但她自幼體弱多病,從春天到冬天,總要生幾次病,在床上躺着。就是病好了,身體也非常虛弱,走路搖搖晃晃,像風中飄飛的柳絮;坐下來也是東倒西歪,像雨後的梨花。父母都非常擔憂。長大後,人越來越漂亮,臉頰像朝霞那樣鮮豔,眉毛修長如遠山,遠遠看去,就像是畫中的仙女。而且精通詩文,擅長作詩,寫的詩清新幽雅,格調飄逸超群。是以黃履誠選女婿就很慎重,有人提親,他都沒有同意。婉蘭已經十八歲了,還沒有定親,心中也不免有些愁悶。

一天過寒食節,鄰居楊夫人約她到花港遊覽,女伴都是一些閨閣中的小姐。她們乘着木蘭船,船上奏着悠揚的音樂。遊人見到她們,眼睛都看直了,以為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到花港後,她們就一起倚着欄幹,俯身觀看。池中的金魚在翠綠色的浮藻中遊來遊去,五彩缤紛。女伴們有的把香餌扔下去喂魚,有的扔些花片戲逗,歡聲笑語,都是嬌柔婉轉的聲音,就像是柳樹叢中的一群黃莺。隻有婉蘭一句話也不說,目不轉睛地盯着池中的遊魚,見它們一會兒并排遊去,一會兒首尾相銜地遊了回來,随着水波上下浮動,神情悠然自得,不由自主地感歎說:“魚在水中竟有這樣的快樂啊!”頓時觸動情懷,竟然有說不出的惆怅。忽然有一條金紅色的大魚,長近三尺,飛一般遊了過來,頭上隐約露出頭角。别的魚見了,都紛紛退避。諸女子正在感歎奇怪的時候,大魚遊到婉蘭面前,突然把頭昂了起來,似乎在看什麼,好一會兒才悠悠然地調轉尾巴遊走了。諸女伴嬉嬉鬧鬧地說:“黃家姐姐被大魚看中了!”婉蘭羞得臉都紅了,心中也覺得很奇怪。過了一會兒她們玩夠了,就又回到船上,命人擺上酒席,吹奏樂曲,順流向東行駛。這時觥籌交錯,箫管悠揚,沒過多久,這些美麗女子們一個個都有了醉意,于是放下杯盞,随意觀覽。有的對着遠山畫眉毛,有的映着清波施粉黛,有的提起筆即景賦詩,有的用團扇遮面,倚着船舷,偷偷看過往的遊船。婉蘭體質一直以來就很嬌弱,三杯過後就推托不飲,到船艙中躺着休息,侍女給她蓋上繡被,此時她就像一枝嬌慵的海棠花,沉沉睡去。

忽然看見有兩個小丫鬟分别侍立在卧榻的兩旁,一個穿紅色,一個穿素色,姿态都很柔媚,十分讨人喜歡。她們輕聲呼喚說:“君夫人醒了嗎?君王等你很久了。”婉蘭不由自主地推開繡被,坐了起來,還沒有開口問話,穿紅衣的丫鬟就給她梳理鬓發,穿素衣的代她整理衣裳,态度都非常恭敬。接着彎腰一拜,說:“車駕已經準備好了,請立刻啟程。”婉蘭起身,想要向鄰居楊夫人告别。穿素衣的丫鬟微笑道:“什麼老太婆,竟然敢勞動貴人去行禮!”婉蘭聽了不說話,穿紅衣的丫鬟瞪了對方一眼,似乎責怪她講錯了話,又笑着對婉蘭說:“她們正在喝酒,你去了,恐怕會被留下,耽誤時間,君王會怪罪我們的。”她說話很委婉,婉蘭這才笑着點了點頭。剛剛走出船艙,穿素衣的丫鬟就喊道:“駕車的過來!”随後就有十多名身披金甲的武士,一起擁着一輛雉羽裝飾的小車迎了過來,車上的篷蓋還繪着鸾鳥。兩個丫鬟在左右攙扶,牽衣捧鞋,服侍婉蘭坐上車子,然後各自乘一匹小川馬跟在後邊。婉蘭暗暗地想:難道父母已經為我定了婚事,今晚是來迎親的嗎?不知道對方是什麼人家,氣派竟然這麼威嚴顯赫!正在疑惑不解的時候,忽然發現車子走的并不是原路,恍惚好像走在雲霧中,耳旁還有潺湲不絕的水聲,也不知道到了什麼地方。駛了一個多時辰,車簾外似乎隐約地有座城牆,丫鬟立即掀開車帷禀報說:“諸位大夫奉命到城郊迎接君夫人。”婉蘭更糊塗了,又聽車前高呼道:“江湖大使臣某某,招文學士臣某某,敬谒夫人。”婉蘭迫不得已,隻好微微點頭。丫鬟随即傳話說:“諸位大夫遠迎辛苦,請平身。”一會兒又禀報說:“各位勳臣貴戚奉命前來迎接夫人。”車前又高聲喊道:“骨鲠侯臣某某,浪噴都尉臣某某,參見夫人。”丫鬟又傳語道:“将軍跋涉辛苦,請随即退下。”其餘還有丙穴太守、楓葉令,不下幾十人,丫鬟隻是揮揮馬鞭示意,不屑再通報。婉蘭從車帷後朝外窺望,見他們或者穿飛魚服,或者披細鱗铠,帽子衣帶用五種顔色分等級,也有同時用紅白兩色的,分别佩戴着印章、绶帶,行禮後一個接一個地退去。

車子又駛了許久,聽到宮中侍從的呼喝聲,這時已進入内城了。過了一會兒,穿紅衣的丫鬟禀告說:“已經到了路門,請夫人面見君王。”婉蘭這時才感到羞澀起來。丫鬟扶她下車,經過幾道朱門,來到一個地方,這裡雕梁畫棟,殿堂巍峨。隻聽見殿上有人說:“我等你很久了,怎麼到現在才來呢?”丫鬟叫婉蘭俯身跪下,她吓得不敢擡頭。殿上又說道:“我就是依蒲國王,剛才出外遊覽,看到了你的芳容,我想留你下來,主持中宮,不知你是否同意?”婉蘭又羞又驚,臉都紅了,一時說不出話來。丫鬟從旁附和道:“君夫人答應了。古詩不是有‘盡在不語中’的句子嗎?”殿上立刻賜命平身,丫鬟便簇擁着婉蘭登上石階。這時婉蘭才看清君王的儀容:他戴着繪有明月的帽子,穿着飾有龍鱗的衣服,大約三十歲左右,風姿潇灑,真的好像神仙。左右有幾十名侍女,都穿着五彩的衣服。君王指令說在藻香殿設宴,一起喝交杯酒。頓時各種奇珍異肴,琳琅滿目。君王坐在左邊,婉蘭坐在右邊,在一片音樂聲中,二人手捧紅綢系着的金杯,交叉手臂,一飲而盡。婚禮完成之後,二人便一邊小酌,一邊叙談。接着又有宮廷戲班演出,他們先送上劇目,君王點了《南柯記》中的幾折,戲班就在宴席前演出。婉蘭默默地看着,君王卻笑着對她說:“我和你今日相會,也和這戲中的奇遇一樣。”婉蘭聽了不了解。不久,夜也已經很深了,演出也完了,丫鬟說道:“‘三星在戶’。時辰不早,君王、夫人可以安寝了。”于是就提着绛紗燈籠,在前引着君王與婉蘭回寝宮。君王握住婉蘭的手說:“你不是羨慕魚在水中的快樂嗎?我得到你,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于是先脫衣上床。丫鬟們催促婉蘭卸妝,婉蘭實在是羞怯腼腆極了,衆丫鬟就代她寬衣解帶,并簇擁着她入帳,與君王成就好事。君王當即吟詩一首送她:“豔自生前得,情從夢裡來。早知魚水樂,不羨楚陽台。”婉蘭文思也非常靈活,随即吟詩答謝:“雨露花間過,恩波枕畔來。莫教纨扇冷,勝築避風台。”君王聽了非常高興,更加眷愛她了,挽着她的頸項說:“你真是當今的謝道韫啊!”早晨起來梳妝,丫鬟們送來飛鳳冠、明珠履、翠玉钿、錦繡衣,完全是王妃的打扮,并把她原來的衣服藏在箱子裡,說:“破舊的帷帳還舍不得丢棄,更何況這是君夫人進宮前的服裝呢!”

三天後,君王又大宴群臣,稱為“魚水宴”。群臣都寫詩賀喜。其中有一首律詩尤其工整清麗,寫道:“星軒降自木蘭舟,魚貫宮人詠好逑。水國舊傳龍并戲,湖邦今喜鳳來遊。雖欣在藻君臣樂,莫為忘筌伉俪憂。千古蘋蘩羞煽處,禹門從此近河洲。”婉蘭反複吟誦了好幾遍,非常喜歡,但是不明白其中确切的含義。君王命婉蘭按照這首詩的韻腳也寫一首詩,婉蘭揮筆立成,寫道:“深宮每愧濟川舟,須信千城亦好逑。彤管不堪勞柱史,卷阿何事拟仙遊?漫言同夢無人戒,也解司晨有客憂。願把脫簪風折檻,好将磐石固滄洲。”君王看了稱贊道:“諄諄勸誡,言婉意深,十分得體,不比古代的賢妃差啊!”他又把這首詩傳給群臣看,衆人都非常歎服,都專門寫了表章向君王祝賀。婉蘭在宮中住了十多天,雖然和君王十分恩愛,但仍然很想家,空閑之時總是思念父母。君王每次出外巡視,宮中的丫鬟也都跟着一起去,内庭靜悄悄的,婉蘭更覺得寂寞。隔了幾天,舊病又發了。君王非常關心她,親自料理她的湯藥,導緻耽誤了朝廷大事,為此群臣都寫了諷谏的奏章。婉蘭也竭力規勸君王以朝政為重,并且說:“你忘記過去寫韻詩了嗎?快出去處理國家大事,不要讓群臣責怪我。”君王仍然不舍得離開她,歎息道:“意中人實在難得啊!”婉蘭看到君王這般地鐘情,不願意讓外廷群臣講宮中的閑話,便掙紮着起身,不再卧床了。

君王到外朝處理國事,沒想到當天邊境就發生了大禍,傳送警報的烽火接連不斷,朝廷上下頓時布滿了愁雲。君王帶着告急的文書進入内廷告訴婉蘭。當時婉蘭剛剛病起,見丫鬟正忙着洗鍋熬藥,就提起象牙筆,展開烏絲箋,準備和王建《宮詞》的第二首,即“樹頭樹底歪殘紅”那首絕句,忽然看見君王回來,急忙起身。君王神色不甯,心事重重,從袖籠中拿出一張奏疏遞給她說:“我們夫婦二人的緣份為什麼這麼淺薄啊?!”婉蘭大吃一驚,打開奏疏就看,其中大略寫道:“湖壖守将骨鲠侯臣某,因為鄰國大軍壓境,緊急上書,請求援兵:前不久接到吞舟國來信,信中說:吾王新近得到一位美人,有漢臯遊女的風姿,更有洛浦神仙一般的美貌,鄰國羨慕,非常想要得到。希望你學漢明帝送王昭君遠嫁的榜樣,把她送來,否則的話,免不了要兵戎相見了。我因為這封信言辭冒犯出格,就将使臣罵了回去,也不敢把這件事上報君王。現在吞舟國調動全國兵丁,兇惡的像鲸與鲵,龐大像鲂與,鳅與鳝目前鋒,鳣與鲭在後都察,而且有擅長舞劍的三千兵士,擅長爬竿的五千兵士,大軍過處平地生波,無風起浪。亂紛紛一同擁來,鏡湖變成了一團泥漿;黑壓壓一片,斷橋卻好像連了起來。我沒有任公子釣大魚的智慧,難以阻止他們的沖擊,隻是懷有史大夫救國的忠心,憂慮他們會動搖君王的統治。希望君王迅速地定下奇謀,平定國家的危難,千萬不要坐失良機,讓臣等遭受災難。”骨鲠侯的奏疏中大多都是這一類乞求救援的話,沒有一點克敵制勝的勇氣。婉蘭看後,小臉頓時紅了,皮膚起栗,噙着淚問道:“君王打算怎麼辦?”君王皺着眉頭說:“我們國家就好像是小溪中的娃娃魚,如何能夠和他們江海中的鲸鲵相比。但是,不管它來勢多麼兇殘猛烈,我甯願被他們吞吃掉,也不能把我心愛的人舍棄掉,奉送給敵人!”婉蘭默默地想了許久,毅然決然地說:“我有一句話,君王請不要怪罪。在你看來,我和你的宗廟國家,哪一個更重要?”君王說:“宗廟國家重要,你也重要。”婉蘭說:“你說錯了。我在整個國家中,不過是一個女人,和王位的承襲、宗廟的祭祀并沒有重要的關系。站在你的位置上考慮,如果最終結果是國家破滅,妃子被别人搶去,還不如舍棄妃子,儲存國家。請讓我為你抵禦強國的入侵,儲存君王統治下的一國百姓。我願意像王昭君那樣報答君王的恩寵,為後世留一個墳草不枯的青冢,更能顯示女兒家貞節的志氣,君王覺得怎麼樣?”君王聽了臉色大變,生氣地說:“怎麼可以說這種不吉利的話!”随即袖子一拂,走了出去。婉蘭也不敢再多說了。

沒多久,大臣們人心惶惶,紛紛提出辭呈,表示甯願不做官,也不肯白白送死,言外之意都把戰争的責任歸罪在婉蘭身上。君王沒有辦法,就和婉蘭商量道:“敵兵打過來了,怎麼辦呢?”婉蘭回答說:“這全是你造成的,我有什麼辦法!假如聽了我的話,舍去夫妻的愛情,敵兵早就退了。”君王看到她态度很堅決,就答應她離開,并寫信通報敵國。仍然在藻香殿設宴為婉蘭餞行。婉蘭對丫鬟說:“我不能穿着華麗的服飾去敵國。”讓丫鬟取出原來的舊衣服換上。宴席上君王拿着酒杯哭着說:“你要走了,以後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在一起歡聚。希望你好好侍奉新主人,不要再挂念我。”說完就哭了出來。婉蘭卻嚴肅地說:“君王怎麼能這樣說呢?你現在還不了解我嗎?為了國家,我才答應前去,隻恨不能像虞姬那樣自刎在君王面前,來表明自己的忠貞。但是我的心,坦坦蕩蕩,以後你自然會知曉的,希望你不要把我看成是見異思遷的女子。”君王聽了,慚愧道地歉。婉蘭講這番話時雖然言辭神色很激烈,然而已經是淚流滿面,傾滿酒杯,左右侍從也都哭得擡不起頭來。淚眼相對,傷心極了,再也不能喝酒了。婉蘭起身辭行,君王要送她,婉蘭阻止道:“我這次前去,已經喪盡臉面,不能再侮辱國君。”

于是君王停步不前,隻指令先前去迎接她的兩個丫鬟送她出境,并且說:“今日生離死别,心亂如麻。恐怕以後非但沒有再見的機會,信也很難暢通。我勉力寫了一首詩,給你作個紀念。”緊接着就吟誦說:“一曲骊歌送畫輪,鲛绡無複夢中春。龍宮亦有毛延壽,又把丹青誤美人。”婉蘭凄惶地說:“昭君和番使人疑惑,我一定要讓人們相信我。”當即和了一首,吟道:“百結柔腸似轉輪,羅衣難忘漢宮春。君王隻待香魂返,莫費黃金贖美人。”吟誦完之後跪伏在君王面前,淚流滿面,說道:“今生我不能再侍奉君王了!”君王挽着她的手道别,傷心極了。婉蘭又起身再拜,随後就辭别君王出宮。剛出路門,金甲武士早已駕車等侯。婉蘭擦幹眼淚上車,不敢再回頭。兩個丫鬟仍騎着小馬緊緊跟随。車輛行駛到來時所停留的城郊,大臣們都在那裡等着,于是在驿亭中稍稍休息。群臣匍匐而行,上前來道别,并自責地說:“我們武将不會打仗,文臣缺少謀略,不能為君王乘長風破巨浪,才導緻了強敵壓境,使君夫人受到侮辱,死罪死罪!”婉蘭客氣地慰勞幾句,随即提起筆在牆壁上寫了一首律詩:“故國辭雕辇,他鄉怯舞衣。雲深宮樹遠,木盡雁書稀。欲堕鲛人淚,羞随介士旗。惟留香草在,仿取漢明妃。”後邊又附了一首絕句:“強将眉月渡滄波,肯負當年得寶歌?雲雨若歸别岫去,畫圖人面愧如何!”寫完之後,群臣争着觀看,都感到非常慚愧。

婉蘭離開驿亭,不再坐車,改乘一匹小黑馬。所有的儀仗随從都打發回去,隻留下兩個小丫鬟相随,十分凄涼。又走了一個多時辰,好像到了西湖的放生池,穿紅衣的丫鬟說:“這裡已是國境了,我們不敢再過去。請就此告别。”婉蘭心中怅然若失,脫下左手上的戒指遞給她說:“交給君王,請他不必再挂念我!”這時迎面出現了幾十個大口凸肚的黑衣人,看見婉蘭便跳着叫道:“妃子來啰!我們國王整天都在等你。”婉蘭這時義憤填膺,也不再顧忌,罵道:“你們國王不講道理,蠻橫地拆散我的婚姻,還妄想我嫁給他嗎?”随即把自己騎的小黑馬交給丫鬟說:“馬也不能給他們!”話音未落,就縱身一躍,往水中跳去。恍惚中好像還聽到小丫鬟的呼救聲,但睜開眼睛一看,自己卻仍然睡在船上,吓得滿身冷汗,原來是一場夢。當時鄰居楊夫人和衆女伴還在歡宴,身旁一個人也沒有,婉蘭不禁歎道:“這場夢讓我清醒了,我确實是個薄命的女子。”于是就産生了跳出塵世的想法。她坐起身子,窗外的紅日才略微有些偏西,離她睡下的時間也隻過了一會兒。侍女走進船艙,看到婉蘭已經醒來,就報告楊夫人,又勉強她再去喝酒。她坐在酒席旁,女伴遞來酒,她不喝;拈來菜,她不吃;和她說話,她一句話也不說;和她開玩笑,她仍然沒有反應。酒宴還沒有結束,一隻小船駛過,她就借口說身子不适,一個人先乘小船回家。回到家中,就整天卧床不起。父母問她怎麼回事,她因為害羞不願意講出實情,隻是提出想出家當女道士。父母感到奇怪,便再三地追問她,她才講出實情。父親仔細思索她做夢的前因後果,便背誦《詩·小雅·魚藻》二句道:“‘魚在于藻,依于其蒲。’你那天遊玩花港時是心中在想着什麼,這一定是那條大頭長尾的大魚了。”婉蘭回憶過去君王所寫的詩文,果然很像魚類的口氣,可是她當道士的志向更加堅定了,仍然一再要求。父親笑着說:“這是夢,你怎麼鲢魚、鯉魚都不分呢?”婉蘭說:“是的,這不是真的,但又如何能肯定真的又不是夢呢?并且我既然已經在夢中有了丈夫,自然就不能再嫁人了。”她父親仍然不同意,婉蘭就賭氣不再吃飯,直到她父親同意了才吃。後來去栖鶴觀中當了女道士,自己改名為“悟枕”,表示因為枕上一夢才領悟了人生的真谛。從此她整天關着房門,起居都在室中,不見外人,隻有閨閣中的好朋友才能偶爾見到她。

錢塘縣縣令陳公在任上時,他的夫人陸孺人也是福建省中很有才學的女子,很仰慕婉蘭,時時去看她,這才了解到她奇特的經曆,将它寫成《魚水緣》傳奇,至今廣為流傳。

外史氏說:我以前讀湯顯祖的傳奇《南柯記》,總覺得它太過虛幻,缺少真實感。因為夢是由情産生的,一個人在夢中的哭笑喜樂,都和情相關。婉蘭一開始遇見君王時就像苧蘿村中的西施,後來被君王寵愛時像漢武帝的李夫人,再後來變為離家去國的王昭君,變為殉情跳樓的綠珠女。夢中所經曆的一切歡樂還有憂傷,她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怎麼能說夢中無情呢?因為她有情,是以花港觀魚時有那麼一番感想,而一夢醒來之後又能領悟到人生的道理,總的來說沒有超出“情”字。因為多情,是以快樂時極其纏綿,憂傷時也非常憤怒。在夢中她感情奔放,不受限制,夢醒時也不特意地加以否定,于是她才能夠超出情關,得以達成大道。但如果真的以為“魚,我所欲也”,婉蘭是以身殉魚,那就大錯特錯了。#白話螢窗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