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都知道,普通的傳值參數是由行參傳給實參;
編譯器在函數内部為每一個參數産生一個臨時變量,将每一個參數壓入棧(stack)中,将實參的數值儲存到臨時變量中。
是以才有在低端8位機中,對參數的數量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因為棧的深度非常有限;當然,在通用機上也有同樣的問題,參數過多不合适,但通用機的棧的深度比低端機大多了;
2. 引用做參數傳遞的是變量的位址;
實質上傳遞的是變量的指針;
引用作為參數的好處是減少了臨時變量對記憶體的開銷,是以常用于對大對象的操作;
而常引用做參數就是保護參數不被修改;
一個由c/C++編譯的程式占用的記憶體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棧區(stack)― 由編譯器自動配置設定釋放 ,存放函數的參數值,局部變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類似于資料結構中的棧。
2、堆區(heap) ― 一般由程式員配置設定釋放, 若程式員不釋放,程式結束時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與資料結構中的堆是兩回事,配置設定方式倒是類似于連結清單,呵呵。
3、全局區(靜态區)(static)―,全局變量和靜态變量的存儲是放在一塊的,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靜态變量在一塊區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靜态變量在相鄰的另一塊區域。 - 程式結束後有系統釋放
4、文字常量區 ―常量字元串就是放在這裡的。 程式結束後由系統釋放
5、程式代碼區―存放函數體的二進制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