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走進【肥肥的快樂】的頻道,今天咱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内容吧。後羿射日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可以說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後羿是相當有神力的,他能夠用弓箭射下九個太陽,拯救萬民于水深火熱之中,算得上是一流的大英雄了。後羿又稱羿、大羿、夷羿等,古籍中對于後羿的記載不少,但是大多隻言片語,頗為零散,而且細究之下,會發現他仿佛有着另外一個不同的身份。今天留史君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雙重身份的後羿。
射日的英雄
先說後羿在神話傳說中的射日英雄形象。後羿射日的故事有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其
《山海經》中關于後羿的記載還有兩條,一個是說羿與鑿齒的戰鬥,羿用弓箭射死了手持盾牌和長矛的鑿齒。鑿齒,有人認為是人,有人認為是怪獸,共同的特點是長着長長的牙齒,像鑿子一樣。晉代的郭璞認為羿下凡幫助百姓的任務就是殺死鑿齒和封豕。另一個是說高大的昆侖山是天帝在人間的居所,山上有九座門,門口有開明獸把守,裡面住着衆多的神仙。隻有後羿才能登上這座山。

《山海經》中的開明獸
此外,《山海經》中還有十個太陽的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說的是在湯谷這個地方有棵叫做扶桑的大樹。十個太陽在這裡輪流升起,一個升上大樹的枝頭,其他九個就藏在樹下的水中。這十個太陽是帝俊的妻子羲和所生。“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羲和也是太陽神,傳說中他每天駕駛着六條龍拉的太陽車從天空中飛馳而過,照耀大地。
《莊子集釋》中有《山海經》雲,“羿射九日,落為沃焦。”今本《山海經》中雖然沒有這一記載,但是可以看出,對于後羿射日這個故事的架構和背景設定在《山海經》中基本搭建起來了。
先秦的一些文獻中開始出現了後羿射日的說法。比如楚辭《天問》中有:“羿焉彃日? 烏焉解羽?”彃讀畢,就是射的意思。到了漢代,劉安編著的《淮南子》終于把後羿射日的神話完善了。書中寫到:
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說的是在帝堯時期,天空出現了十個太陽,把莊稼都烤幹了,老百姓沒有東西吃。一些怪獸,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也跑出來害人。堯派羿把這些怪獸全都消滅了,還把天上的十個太陽都給射了下來。老百姓們非常高興,都擁戴堯為天子,後羿也是以被封為宗布神,即消除災害之神。
這裡有個問題,羿把十個太陽都射下來了,天上一個太陽都沒剩,估計老百姓也高興不起來。是以在《楚辭章句疏證》所引用的注釋中,說《淮南子》中的記載為:“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古人認為太陽中有三條腿的烏鴉,稱為踆烏,也叫三足烏或金烏。也有說太陽是被烏鴉托着升上天空的。就像玉兔或蟾蜍是月亮的象征一樣,烏鴉是太陽的象征。是以後羿射日的時候會有烏鴉墜落下來。三足烏的形象也流傳到了日本,在日本稱為八咫烏。咫讀紙,是長度機關,八咫烏就是巨大的烏鴉的意思。傳說神武天皇東征的時候,八咫烏曾為其指路。
漢代畫像磚中的三足烏形象
天上為什麼會出現十個太陽呢?古人對此也頗為不解,有人認為十日是指從甲至癸十天幹,有人認為是天上出現了類似太陽的妖孽,還有人認為後羿真的隻是射下了九隻烏鴉。我們的老朋友劉向說:“吾嘗見四月十日并出。”
關于後羿的傳說,除了射日和射怪獸外,還有射風伯和河伯。《淮南鴻烈解》中說:“風伯壞人屋室,羿射中其膝。”射河伯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楚辭《天問》中有羿“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的說法,意思是後羿不僅射傷了河伯,還霸占了河伯的妻子雒嫔。
傳說河伯化為白龍在水邊遊玩,被後羿一箭射瞎了左眼。河伯很委屈,到天帝那裡告後羿的狀。天帝說你是神靈,後羿确實不該冒犯你,可是誰讓你沒事變成一條白龍的。後羿以為那隻是蟲獸,是以射了一箭,這事不怪後羿。不光射瞎了河伯的一隻眼,“羿又夢與雒水神宓妃交接。”“羿射殺河伯,而奪其妻有雒氏。”宓這裡讀福,宓妃就是洛神,傳說中伏羲氏的女兒,因為溺死在洛水中,成為了洛神,也就是曹植《洛神賦》中的主角。曹丕的文昭甄皇後被後人稱為甄宓,也是這麼來的。
宋摹本顧恺之《洛神賦圖》局部
失敗的首領
綜合《左傳》、《史記正義》等資料來看,後羿很可能還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曆史人物。他是有窮氏部落的首領,有窮氏的窮通穹,不是說這個部落特别窮。有窮氏部落的首領在帝喾之前就執掌射正之職,一直延續到夏朝。
夏啟辛辛苦苦建立了夏朝,死後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太康。沒想到太康是個敗家子,整天就知道打獵玩樂,老百姓怨氣很重,新興的夏王朝出現了巨大的危機。這時候有窮氏部落的首領就是羿,他長臂善射,很得臣民的擁戴。有一次太康又到洛水邊上打獵,連着一百多天都沒回去。羿趁機發動夏的群眾占據了洛水,阻止太康回國,相當于放逐了太康,史稱太康失國。太康的五個弟弟和他的母親來到洛水邊,作《五子之歌》。
在外流亡的太康很快死去,後羿不敢自己篡位,就扶持太康的弟弟中康做了傀儡帝王。中康時期,掌管曆法的羲氏、和氏沉溺于酒,廢天時,亂甲子。大臣胤奉命征讨羲和,有人認為這次讨伐事件可能就是射日神話的直接
遊戲《王者榮耀》中的後羿形象
中康死後,後羿又立中康的兒子相為夏王,自己一直把持着夏朝的權柄。可惜後羿也沒什麼政治才能,他仗着自己箭法高明,不修仁政,也像太康一樣熱衷于打獵玩樂。後羿重用了一個叫寒浞的人,這個寒浞是個白眼狼,利用後羿的信任,趁着後羿打獵的時候殺死了後羿。寒浞把後羿的肉煮熟了給後羿的兒子吃,後羿的兒子不忍心吃,也被寒浞殺害了。
寒浞繼承了有窮氏部落首領的位子,還霸占了後羿的妻子,生下兩個兒子,分别叫奡和豷。寒浞比後羿野心更大,他殺死了相,自己當了夏的帝王,他的兒子奡是個大力士,幫助他四處征伐,引起了其他部落的不滿。
相的妃子在相被殺害後逃回了娘家,生下了相的遺腹子少康。原來夏朝的大臣靡,利用其它部落對寒浞的怨恨,殺死了寒浞父子,擁立少康繼承了夏朝的帝位,史稱少康中興。有窮氏部落也因而滅亡。
可以看出,後羿是一個失敗的政治人物。他雖然抓住機會掌控了夏朝,但是由于本身政治能力弱,貪圖享樂,最終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但是奇怪的是,夏朝失國這麼一個長達數十年的曆史事件,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卻說的非常簡略。《史記·夏本紀》中,隻是簡單了記述了一下“夏後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壓根就沒有提到後羿和寒浞,對期間殘酷的政治鬥争和殺戮更是完全沒有展現。究其原因,可能是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主流。在儒家思想中,這種殺害君主,篡位奪權的事情是不能夠容忍的,更何況是剛剛經曆過推賢禅讓的五帝美好時期,全建立立起的夏王朝,更是不應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因而司馬遷就采用春秋筆法,把這段夏王朝的大污點完全抹掉了。這也使得後羿作為史實人物的一面不為人們所熟知了。
結尾彩蛋:
說到後羿就不得不說嫦娥。嫦娥原來叫做姮娥,為了避漢文帝劉恒的諱,稱為嫦娥。關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古書中記載的并不多,最早出現的是《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怅然有喪,無以續之。”就這麼一句話。高誘對此的注釋是:“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初學記》中引用的古本《淮南子》記述的略有不同:“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總之,就是後羿向西王母求得了不死藥,自己還沒來得及吃,就被妻子嫦娥給偷吃了。嫦娥是以成仙,飛到了月亮上,化成了月精。呃,還有說她變成蟾蜍的,我們心目中漂亮的嫦娥仙子竟然變成了癞蛤蟆。豬八戒要是因為調戲一隻癞蛤蟆而被貶下界,也太不值當了吧。
在古人心目中,蟾蜍和兔子一樣,都是月亮的形象代言人,這可能與月球表面的形象與蟾蜍和兔子相似有關。此外,在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中,蟾蜍經常會出現在西王母的仙界,有時是翩翩起舞的樣子,有時會和玉兔一起搗藥。
有人根據“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怅然有喪,無以續之。”後面的兩句“怅然有喪,無以續之”,認為嫦娥服了不死藥後,獨自居住在月亮上,一定非常惆怅寂寞,心中難免會有悔意。例如李商隐那首著名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其實這裡的“怅然有喪,無以續之”說的不是嫦娥,而是後羿,是說後羿隻要來了不死藥,卻不知道藥方。靈藥被偷走以後,無法繼續配制,是以無以續之。
版權聲明:碼字不易轉發請标注來源,發現抄襲全網維權。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及時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