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皎白猶霜雪,方正若布棋
寫情于萬裡,精思于一隅
一張小小的紙
卻能承載無盡的時間和空間
聞名天下的富陽竹紙
《白蛇傳》中的錢塘油紙
新安玉版與越州竹紙的PK
......
以紙為引
翻開杭州這本包羅萬象的立體書
窺見衆生百态和人間趣事
《紙裡杭間》

新書上線
作者簡介
夏斯斯,1987年生于浙江桐廬。副編審。浙江省西湖詩社副秘書長、杭州出版社編輯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傳統文化。曾獲浙江優秀出版論文科研獎、浙江優秀編校工作者獎、浙江優秀出版物(圖書)編輯獎。
說紙,必說富陽紙
播講 | FM89杭州之聲副總監沈麟
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既是四大發明之一,又是文房四寶之一。造紙術自從被發明以來,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域經曆了各種變革。在杭州,紙也被打上了這方水土獨特的烙印。
晾幹紙 (出自《中華造紙藝術畫譜》)
自北宋起,曆代皇帝常下旨把重要的經書、史書、醫藥書等交杭州刻印,因為杭州刻印書籍品質高,印刷精美,這和用紙有很大的關系。當時,浙江竹紙獨步天下,其中,杭州富陽是浙江最重要的手工紙産地。書中就這樣寫道:
成書于民國年間的《浙江之紙業》寫道:“說紙,必說富陽紙。”該書還記載,曆史上,杭州有多地産紙,如:富陽赤亭山的草紙、赤亭紙和小井紙;餘杭縣南上高的竹燒紙,南建的皮抄紙,由拳村的藤紙;臨安南鄉的黃燒紙和茶白紙,東鄉的大皮紙,南鄉桃源塢的元書紙,南鄉錢宅橋的蠶生紙和桑皮紙,南鄉大黃塢的方稿紙;分水(今桐廬分水鎮)九管、四管的徐青紙,四管、七管的銀色紙,西鄉的燒紙……
紙最晚在唐代後期就不僅用作書寫、印刷了,而是發展出全面應對生活實際需求的多種功能。它在傳統生活中扮演着各種各樣的角色,如紙币、紙閣、紙帳、紙鸢、紙傘、紙扇、紙屏風等等。
放紙鸢
油紙傳情,許官人情窦初開
許仙和白娘子的凄美愛情故事,對于中國人來說耳熟能詳。江南煙雨裡的愛情,是從一把油紙傘開始的。
故事發生在南宋紹興年間,時近清明,陰雨綿綿。許仙帶着姐姐置辦的紙錢、紙馬等用品,去保俶塔寺燒香祭奠先人。坐船回家時,天空下起了雨,船上來了兩位女子。白衣女子清麗出塵,青衣女子模樣俊俏,船艙裡隻有他們三人。
閑坐無事,雙友善互報家門。白衣女子自稱白娘子,丫鬟叫小青,住在雙茶坊白府,接着有一搭沒一搭地聊着。白娘子明眸善睐,顧盼生姿,許仙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被她所吸引,想讓相處的時間延長,再延長。等到主仆二人要下船時,許仙忙拿出自己的紫竹柄油紙傘借給她們。在書中,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借傘的場景:
眼看雨越下越大,許仙忙拿出自己的紫竹柄油紙傘,借給她倆。
“感謝官人厚意,隻是借了我們,你自己怎麼回去?”
“不礙事,小人沿人家屋檐一路跑回去。”許仙當然知道沒有這麼多屋檐供他避雨,隻是這傘不借出去,他怕再也見不到白娘子了。
“如此則感激不盡。奴家明日差小青把傘奉還。”白娘子巧笑嫣然。
許仙剛要答應,又想到這樣還是沒法見白娘子,機智地說:“不敢勞煩小娘子,還是小人來府上取傘吧。”
許仙到湧金門下船,在屋檐下避雨,那雨始終綿綿不絕......
油紙傘
第二天一早,許仙把自己捯饬了一頓,帶着緊張而期待的心情,去白府取傘。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了。
世事如棋,人生如戲。二十年後,許仙經曆了戲劇性的離合歡悲。遁入空門之時,如果說還有什麼讓他塵緣未了,想必是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十丈紅塵中,一步一回望。那日湖畔的煙雨朦胧,那晚家中的睹紙思人,是這段緣劫的緣起,也是他内心最柔軟的部分。
而他就像那些油紙一樣,被時間磨煉,被“捶打”“過油”,由少不經事,變得心志愈堅。紙傘輕張,撐過了歲月的風風雨雨。
◆
《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
“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是一套旨在傳承城市曆史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讀物,堅持“講故事、輕閱讀、易傳播”,充分呈現時代特色、全域特色、故事特色、開放特色。
整套叢書包括一部專著和十個系列一百餘冊圖書,内容涵蓋城史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遺迹文化、辭章文化、藝術文化、工藝文化、起居文化、風俗文化、思想文化等方面,既有全面展示,又有亮點凸顯。
為了吸引更多讀者尤其是年輕閱聽人,叢書一改以文史專家為主要作者的習慣做法,邀請省内外作家擔任主創團隊,組織文史專家、文藝評論家把關提升,以豐富的曆史故事承載優秀傳統文化,以細膩的對話和情節蘊含優秀文化思想,但願成為一套令人開卷有益、愛不釋手、喜歡推介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