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代社會生活當中,人際交往與關系的維系是社交中十分重要的環節。著名社會科學大師馬克斯·韋伯(Max Webber)曾說:“人類都是懸挂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生物。”

誠然,當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時候,也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内心的意義去指導行動。在不同的社會與文化當中,對于交往之時要重視的點也有着不同的判斷。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在歐美社會當中,人們也許會比較重視個體的性格特征,如果在交往時比較能夠合得來,那麼之後的關系便會密切。

而在印度這樣的等級社會之中,個體的種姓(Caste system in India)便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個體之間的交往動力;在東亞,尤其是中國,人們會更加重視人們的品質,因為儒家文化的影響,人們更加重視集體的氛圍和利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便是交往觀念的一種真實反映。

但是對于社會當中那些表現得十分“單純”的人,最好還是要加以防範,因為他們的背後,有可能是與外表完全不同的狀态,可能比較危險。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我們不妨通過一些理論的分析來了解一下。

人格面具理論

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在榮格看來,他更加重視個體的人格類型。在他的學術觀念之中,“人格面具persona”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個體就猶如一個擁有衆多面具的演員一般,其不同的人格類型便是一個面具,就是為了從個人角度去适應抑或他認為所采用的方式對付世界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當個體更換“面具”在社會生活之中表現出不同樣貌時,這樣的“面具”類型也會反過來影響其整體性格,二者之間是會互相影響的。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在榮格看來,人格面具機制的存在,一方面有助于讓個體明白不同場合應當保持的不同狀态,不至于出現混亂的狀況。

但是在另一方面,當個體沉浸于不同“面具”為其帶來的享受之時,就可能會改變原有的人格狀态,進而産生某種傾向,甚至是為了某些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傾向于某種人格。

榮格的人格面具理論從個體的精神及人格方面為我們分析了為何一個人會出現“許多面孔”。與之相似的理論還有加拿大著名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社會生活個體展演觀點。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出生于演藝世家的戈夫曼從社會學視角開始了對于個體行為的審視。

除了著名的“拟劇論”之外,在著作《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之中,戈夫曼的理論展現出了十分明顯的喜劇透視方法與符号互動意味研究。

戈夫曼的理論與榮格的人格面具理論十分類似,他認為個體在社會生活之中就如同是在舞台上進行演出的演員一般,會将不同的社交場合視為一出戲劇的不同幕,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進行社交行為的展演。

比如對于一個十分重視社會交往的個體而言,當他面對一個社會地位十分出衆的社交場合之時,往往就會拼命地展示出自己與衆不同的一面,進而不至于顯得格格不入。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當他與同一家族當中的親屬相處時,則會放下之前的防備與“僞裝”,将自己比較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當他回到家中,隻是面對夫妻和子女時,往往就會展現出自己真實的樣子。

過于“單純”背後

在看過了這些心理學及社會學的概念理論之後,我們不妨将焦點放回到标題當中的重點當中去——社會生活當中那些所謂“異常單純”的人是什麼樣的?

當個體成年之後,無論處于怎樣的生活背景當中,社會交往總是一條“必經之路”。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所謂單純,原本指的是涉世未深的孩子那種天真無邪的狀态,意在暗喻那些在社會交往之中猶如一張白紙的個體。

然而對于大多數成年人而言,尤其是已經涉足職場的成年人而言,這種狀态是否還會存在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成長給個體帶來的轉變,不僅僅是生理層面上的變化,自然也有社會交往層面上的。随着年齡的增長,個體需要面對的關系除了原本的父母、同學以及師長,會逐漸增加。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知與世界觀,不會顯得格外不識時務,你最應該遠離的不是城府深的人,而是太“單純”的人。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那麼此時依然還表現出“異常單純”狀态的個體,往往就是以此來作為一種“面具”,或者是一種行為展演方式示人的行為。

人類社會其實與自然界仍然還是存在較大相似性的。對于成年人而言,他們的社會交往一般都會以某些目的為動機,往往是為了實作一些資源的交換。

自然界的動物同樣也是如此,那些力量足夠大的生物往往會通過自己的絕對實力進行碾壓,而某些自身實力較弱的生物則會通過一些僞裝等計策獲得生存的機會或者是一些資源的享用機會。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并非全部,但是有一部分人,之是以展現出“異常單純”的狀态,就是為了讓他人放松警惕,假裝自己就是那種“實力很弱”的生物,進而通過某些計策的實施,在他人不注意的情況下獲得一些社會資源,也就是中國俗話說的“扮豬吃老虎”。

這對于他們而言,其實不失為是一種生存的政策,但是如果這些人在秉持這樣的觀點的前提下,再擁有一些惡意,那麼也許就會在社會交往之中對他人采取一些不善的手段。

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有的人也許是沒有惡意的,隻是想通過單純的表現擷取一些資源,但如果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欺騙,那麼後果往往是不堪設想的。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異常單純的人,他們很“危險”

“異常單純”的人可能是無害的花朵,也可能是劇毒的菌類。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