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陽博物館開館 國家一級文物“新樂太陽鳥”等珍貴文物亮相

沈陽博物館開館 國家一級文物“新樂太陽鳥”等珍貴文物亮相

12月21日,沈陽博物館開館,遊客在現場參觀。 韓宏 攝

中新網沈陽12月21日電 (記者 韓宏)21日,沈陽博物館開館,國家一級文物“新樂太陽鳥”、遼代金面具、遼白釉黑彩動物紋梅瓶等珍貴文物“亮相”。

沈陽博物館是一座全面反映沈陽地域曆史文化的綜合類博物館,展館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共有文物2535餘件(套),其展陳設計圍繞文化沈陽、曆史沈陽建設,意在打造城市新IP,激活文化生命力,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沈陽曆史文化的認知。

沈陽博物館通過多個主題展講述了沈陽的曆史,其中《沈陽曆史陳列》展從1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1948年沈陽解放,首次全面系統梳理了這座城市漫長而複雜的曆史程序,使沈陽過去碎片化的叙事連綴成一部完整的地方通史。

沈陽博物館開館 國家一級文物“新樂太陽鳥”等珍貴文物亮相

遊客在沈陽博物館體驗數字化技術。 韓宏 攝

當天,沈陽博物館和新樂遺址博物館聯合展出國家一級文物、中國最早的木雕——炭化木雕藝術品,俗稱“太陽鳥”,該文物以往很少公開展出,此次僅展出一周。據介紹,這件木雕藝術品因當年房址發生火災而被炭化,在地下保留七千多年未經擾動,得以儲存至今,是考古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同時,1965年考古發掘出土,半個多世紀以來從未展出過的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墓精品文物,首次集體登台,向世人展現東北系青銅短劍文化的風采。曹雪芹祖輩曹輔墓志首次展出。

據介紹,沈陽博物館的絕大多數文物,來自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70餘年來的發掘成果。按照珍稀程度,拟定遼代金面具、白釉黑彩梅瓶與白釉褐彩梅瓶為該館的“鎮館三寶”。其中,白釉黑彩梅瓶上的圖案是秋捺缽在器物上表現的首例,堪稱海内孤品。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沈陽博物館在實作“可看、可聽、可觸摸、可互動”上下工夫。在展陳設計中,采用多項沉浸式體驗文化裝備技術,廣泛應用無屏懸浮顯示技術和空間定位技術、阿爾法顯示技術、1:1真人比例全息顯示技術和曆史人物複活技術等,為觀衆展示了曆史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态,讓文物與觀衆互動起來。

沈陽博物館開館 國家一級文物“新樂太陽鳥”等珍貴文物亮相

國家一級文物“新樂太陽鳥”。 韓宏 攝

77歲的田恒豐作為第一批來到沈陽博物館參觀的觀衆十分感慨,他說,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城市的發展,在博物館看到了城市發展的曆史和淵源,未來希望通過博物館看到更多城市、更多國家的曆史文化精品,豐富自己的認知。

沈陽博物館開館後,将以“沈陽文化”“地域特色”“新美育”等專題為切入點,通過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以展覽引進、跨界藝術活動、文物IP共享等形式,展現沈陽曆史文化精髓。(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