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在幾千年的封建統治裡面,紫禁城除了皇帝和妃嫔的必不可少之外,還有這樣一類人物貫穿了各朝各代,年輕的他們會在入宮前被施以殘忍的閹割之刑,沒錯,你們一定想到我要說的了,正是太監,今天就來看看在太監的發展過程中,他們的權力是怎麼産生變化的吧!

明朝時期,太監的權力達到了曆朝曆代的巅峰,像魏忠賢、王振、劉瑾這些都是明朝權傾一時、颠覆朝政、臭名昭著的大太監。到了清朝,滿人們注意到太監的威脅,吸取了明朝的教訓,從康熙皇帝開始,就限制太監的權力,并且官品一降再降。
但是就算是在這樣打擊太監的大趨勢下,也沒有淹沒那些野心與實力并存的太監混得風生水起,晚清的時候就有這麼一個大太監,簡直是權傾朝野的狀态,他叫李蓮英。
他選擇入宮做一名太監的原因,和大部分進宮的内侍們一樣,是為了給貧困的自己和家裡讨生活,沒想到他這個人腦子變通快,更懂得讨好主子,甚至于連當時的太後慈禧都很寵信這個人,甚至一點也不誇張地說,慈禧對他的寵愛已經超過了身邊的所有内侍。
我們前面說到了限制太監權力,當時的律法也有規定,做内侍的官階最高不能超過四品,但是他仰仗着慈禧太後這個大靠山,竟一度被提拔為了二品官員,可以說這樣的名号在康熙之後可是頭一回啊,不管這樣的官階有沒有實質的權力,至少說出來就已經很充面子了。
後來在1908年慈禧病逝了,作為她的心腹太監,在完成了所有的喪葬事宜以後,他也辭官回到了老家。就算是這樣,當時的隆裕太後念及他在宮裡,為這些主子們奉獻了50多年的人生,也是德高望重的老功臣了,便特例準許他帶着自己的官階退休,這是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就是說他即使不做太監了,但是還能一子不落地每月收取二品官員該有的俸祿,差不多能有60兩銀子吧,衡量當時的生活水準,他的日子可以過的有滋有味了。
但令人震驚的是,他不過回到家鄉兩年時間,就靜悄悄地死在了自己家裡,隆裕太後又批錢為他修建專門的陵墓,還在他的目中放了很多貴重的陪葬品,這麼看來真是待遇很不一般了。不過驚人的事情還沒結束,在1966年考古學家打開他的墓穴的時候,竟然隻看到了滿目的金銀财寶和一顆頭顱骨,卻唯獨少了他的屍身。
這也太匪夷所思了,他的屍體能去哪呢?目前看來盜墓賊并不會偷走屍體而不關心财寶,再加上這個墓穴的完整度,盜墓賊偷走的可能可以被否決了,那就說明很有可能他本就死于非命,完整的屍身早就被當時追殺他的仇家帶走了,是以在下葬的時候他就隻有一顆頭顱罷了。